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阳光永驻“留守儿童”心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阳光永驻“留守儿童”心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外出务工、经商的行列,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里。这些“留守儿童”都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科学的管理与引导, 他们中有许多人在性格和心理方面,形成缺陷,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缺陷;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8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5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密集型工业劳动力需求量激增,大批农村青壮年踏上了进城务工的征途,而他们的子女大都是咿呀学语的幼童和正值豆蔻的少年,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只能留守在农村的家中,从而衍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大都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看,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年迈体弱,加上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因而导致“教育断链”,造成孩子心理多方面缺陷,从而影响了这些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尚小,尽管有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孤僻、缺乏自信,拒绝交朋友,性格越来越柔弱内向。

2.自卑敏感。小学生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父母在身边的儿童相比,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学校组织活动时他们的自卑感更加强烈。如:学校开家长会时,别的孩子带着爸爸或妈妈参加,而自己带来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是亲友;学校开展文艺活动时,别的同学都有父母临场观赏助阵,而自己形单影只;每逢节假日,别的同学可以和父母团聚、旅游、走亲访友,而自己只能在家里做作业或干家务;当他们看到或听到其他孩子在父母面前嬉戏打闹甚至撒娇时,那种羡慕、嫉妒、孤独、寂寞油然而生,难免会产生极端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

3.敌对叛逆。“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很少回家,爷爷奶奶又疏于管教,这些孩子大都缺乏安全感,总是觉得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对周围的一切都持怀疑态度,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4.怨恨仇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羡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认为家里穷,是因为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还有一些父母为了使孩子接受相对较好的教育,想方设法把孩子安排在老家附近的城市就读,但是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生活条件和城市儿童都有差异,因此容易产生对城市儿童的仇视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表现出自私冷漠、冲动易怒,对同学冷嘲热讽,不能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日积月累便会形成仇视、报复心理,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面对“留守儿童”出现的种种不良心理倾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

一、摸清儿童个人情况,建档立卡

学校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姓名、性别、年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和态度、病史状况、与监护人相处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每年还要根据升学及其他情况及时补充、变更档案。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二、开通亲情热线,享受亲情

学校可以尝试设立“留守儿童”室,开通“亲情热线”和“师长热线”,由专职教师担任“爱心妈妈”角色。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使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目前所遇到的孤独;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及表现。学校还应尝试设立“视频聊天室”,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外地打工的父母“见面”通话。这样务工父母可以“面对面”地了解孩子生活、学习状况,“留守儿童”感觉父母就在自己身边,自信心增强了,他们就不再孤僻,不再冷漠了。

三、创建“留守之家”,丰富活动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每逢双休日、节假日时他们便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部分孩子就会拉帮结派,在社会上寻衅滋事、胡作非为。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娱乐环境――“留守儿童之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召开座谈会,开展课外阅读、写字、画画、打球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在“留守儿童之家”为他们举办生日宴,给他们送生日礼物、订生日蛋糕、唱生日歌,让这些孩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感觉到爱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激感的健康流露,保障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设心理健康课,打开心锁

为了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儿童举办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讲座,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将心理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尤其要激励留守儿童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参与的快乐,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设“悄悄话信箱”“心语小屋”等多种心理疏导渠道,让他们与老师进行“密语内谈”式的倾心交流,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心理困惑,解开心灵的“疙瘩”,引导他们的心理向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是现实社会发展的产物,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通力合作,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从而有效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