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价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腹膜淋巴结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107例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采用OUR-QGD 型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系统, 50%~7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边缘, 靶区周边总剂量3500~5000 cGy, 单次剂量260~500 cGy, 每周照射3~5次。结果 体部伽玛刀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RR83.2%,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9%、34.2%、8.9%。放疗后NRS疼痛强度明显下降, Karnofsky评分显著升高。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老年腹膜后转移癌近期疗效好、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副作用小, 可作为治疗首选。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体部伽玛刀;疗效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老年消化道、盆腔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 以往的全身化疗及常规放疗, 老年人耐受性差, 临床症状缓解率低, 局部控制率不高, 如何更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一直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本院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应用OUR-QGD 型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107例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 近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0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 男65例, 女42例;年龄 60~87岁, 中位年龄 67岁;原发病为食管癌23例, 结直肠癌19例, 肝癌13例, 胰腺癌11例, 胆囊癌11例, 胆管癌8例, 胃癌8例, 卵巢癌5例, 肺癌5例, 宫颈癌 3例, 膀胱癌1例。所有病例均经实验室、影像(增强CT、MRI 或 PET- CT)检查证实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95例原发病有明确的病理。腹膜后转移淋巴结直径1~11.2 cm, 平均直径3.8 cm, 多位于下腔静脉或腹腔干周围或沿主动脉壁浸润性生长, 多发淋巴结融合成不规则的团块较单个淋巴结肿大常见。Karnofsky 评分≥60 分。治疗前主要症状有腰痛、腹痛、 腹胀、上腹部不适、纳差乏力、消瘦等, 75例以腹痛为主要症状。

1. 2 治疗方法 采用OUR-QGD型三维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系统。治疗分定位、规划、摆位、照射4步进行。患者均在定位前2 h及0.5 h口服6%泛影葡胺300 ml及100 ml, 根据患者体型、病灶部位采用适当的仰卧位, 不同厚薄的负压袋固定, 定位时避免负压袋过度包绕。螺旋CT连续扫描病变区域获得定位图像, 层厚3~5 mm, 核准 Z 线值及患者体表标记点的X、Y、Z坐标参数及重复摆位读数。将定位扫描所获得影像资料和相关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 由放射科医师、放疗科医师及物理师共同勾画肿瘤靶区,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用不同大小的准直器, 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整个靶区, 周围敏感器官在放射耐受剂量TD5/5范围以下, 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评估, 靶区周边总剂量3500~5000 cGy, 单次剂量260~500 cGy, 分割10~18次, 每周照射3~5次。治疗结束后随访2~36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 随访率为100%。

1. 3 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 治疗后2~3个月复查CT/MRI, 采用RECIST[1]评价标准, 目标病灶的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 以CR率+PR率计算总有效率(RR)。治疗后1年内每1~3个月复查1次, 1年后每3~6个月随访1次, 随访项目包括临床症状、血液及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测定等, 根据这些结果进行评定。

1. 4 其他观察指标 采用0~10数字评分法(NRS)评定疼痛强度、Karnofskey法评价患者。一般状况下, 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及结束后的平均值。采用 RTOG[2]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放疗不良反应。

1. 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1.0统计包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作,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2. 1 疼痛及生存质量 75例疼痛患者, 治疗前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强度平均为(5.96±1.29), 治疗后平均为(1.73±0.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近期疗效 伽玛刀治疗后2~3个月行增强MRI/CT评价疗效, CR39.3%(42/107), PR43.9%(47/107), NC7.5%(8/107), PD9.3%(10/107), RR83.2%。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9%、34.2%、8.9%。

2. 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胃肠道放射性损伤:1级77例、2级23例, 3级5例, 4级2例, 给予抑制胃酸、胃肠黏膜保护剂、肠道益生菌及营养支持等处理后94.4%(101/107)患者完成治疗, 其中2例因不完全肠梗阻, 3例因胃黏膜出血, 1例因重度腹泻在放疗5~10次放弃。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占40.2%(43/107), 其中1级29例、2级10例、3级4例, 对症治疗后骨髓抑制均缓解, 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论

卫生部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65岁年龄组是55岁年龄组的1倍, 80岁年龄组是55岁年龄组的3倍[3], 恶性肿瘤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 因位置较深、隐蔽, 临床症状复杂、不典型, 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 对病痛感觉不灵敏, 或不能及早表达出来, 诊断时多为中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 临床多采用单药或低于标准剂量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 临床获益率低, 化疗后总体生活质量下降[4]。

近年来, 研究报道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 局部控制率较高, 副作用小[5]。而体部伽玛刀则是我国独创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通过多源动态旋转聚焦使γ射线更加高度聚焦于肿瘤区域, 对病变部位实施多次大剂量照射, 而靶区外等剂量曲线急剧下降, 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从而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 保护正常器官。本研究显示107例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 伽玛刀治疗的总有效率83.2%, 1、2、3年的生存率67.9%、34.2%、8.9%, 明显高于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6]。癌痛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常见症状, 可致患者产生严重负面情绪、癌性疲乏, Karnofsky下降。中国的癌症患者中, 57.1%有经常发作或持续性癌痛, 28.2%有>7分的重度癌痛。本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发生率高达70.1%、NRS疼痛强度平均为(5.96±1.29)、Karnofsky评分平均为(65.4±14.3)分;治疗后NRS疼痛强度下降至(1.73±0.58), Karnofsky评分升高至(88.4±11.7)分,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伽玛刀治疗后93.5%(100/107)患者仅有1~2级的胃肠黏膜损伤, 这与射线主要集中于肠管外的转移淋巴结, 放疗剂量跌减快, 加之肠管不断蠕动, 致单位肠道面积受放射照射剂量小, 从而相应肠道上皮细胞损伤较轻有关。

总之, 伽玛刀治疗老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较好, 临床症状缓解明显, 不良反应小, 可作为治疗首选。另外, 如何结合老年人的自身生理及肿瘤特点、界定靶区、选择准直器, 确定分割方式及总剂量、联合其他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Therasse P, Arbuck SG, Eisenhauer EA, et al. 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e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 Natl Cancer Inst, 2000, 92(3):205.

[2] Yao Yang.Diagnosis andtherapy of malignant tumors.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5:562-56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中国肿瘤, 2008, 12( 5) : 344-345.

[4] 管梅, 张晓红, 贺子夏, 等.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癌症进展, 2010, 8(5):505-510.

[5] Yahara K, Ohguri T, Imada H, et al. Cancer of the pelvis: definitive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isolated recurrence in the para-aortic lymph nodes. J Radiat Res, 2012, 53(5): 735-741.

[6] 鲁艳春, 陈多才, 韩爱华, 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疗效观察.实用癌症杂志, 2010, 25(3): 313-314.

[收稿日期: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