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母亲形象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母亲形象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奥古斯特威尔逊以其亲身经历和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黑人母亲形象。通过客观细致的刻画,威尔逊将这些女性身处逆境,备受歧视和压迫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精神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唤起观众和读者对黑人妇女生存境遇思考的同时,威尔逊肯定了她们作为黑人精神支柱在族裔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奥古斯特・威尔逊;母亲形象;黑人妇女

中图分类号:J9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067-03

母亲是子女物质提供者和精神指引者,在维护家庭正常的功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黑人家庭尤为如此。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黑人家庭中女主人的死亡很可能导致整个家庭的彻底毁灭。”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当代,黑人母亲这个特殊群体对于生活在美国社会的黑人家庭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家庭亦不例外。他的母亲不仅将自己的儿女抚养成人,而且还让子女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位伟大母亲的存在深深影响了威尔逊的艺术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成就了美国戏剧史上一位杰出的黑人戏剧家。

一、母亲在美国黑人家庭中的地位

“黑人母亲被视为是黑人文明的守护者,同大地一样伟岸。”黑人母亲的重要作用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在奴隶贸易开始之前,非洲黑人的社会性质,基本上属于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交替之际,盛行母系氏族制。”母系氏族,即女人统治家庭,家庭中的经济大权,儿女婚配都由母亲决定,母亲享有高度的威望。在美国奴隶制时期,黑人母亲并未因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失去以往的地位。相反由于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女性对于黑人家庭的作用比以往更为重要。这是因为除了进行和男性相同程度的田间劳作外,母亲还必须独自承担养儿育女的责任。“奴隶主死亡或破产等因素都会使黑人奴隶被强行卖出,而为了抚养的需要黑人子女常常跟随黑人母亲迁移。”黑人父亲除了跟母亲一起生育孩子外,不再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因此对于奴隶时期的黑人家庭来说,母亲在延续家庭、抚养子女方面的作用远远超过父亲。

内战结束后,黑人家庭已接受了美国传统家庭的模式,夫妻角色分工,妻子理家丈夫挣钱。奴隶制虽被废除,但种族歧视并未消除。由于黑人男性是家中唯一挣薪水的人,在外与白人打交道的频率更高,所受的压迫自然越大,遭受挫折的他们往往抛妻弃子不再履行家庭的责任,黑人母亲便成为了家庭的主心骨。20世纪50年代之前,大部分黑人女性工作地位低下,靠为有钱白人当女仆保姆为生。黑人母亲拿着微薄的工资养育子女,在不断地牺牲和劳作下将儿女抚养成人,所以母爱对于黑人孩子来说就是一切。近年来,黑人家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黑人核心家庭逐渐解体,女户主单亲家庭大量产生。“20世纪末期,美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迅猛增加,非洲单亲母亲家庭占本族单亲家庭的90.8%。”女权运动以及种族歧视对黑人男子的大毁坏等使得黑人家庭中的男女分工的趋势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黑人男子无力在家庭中担当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现今,多数的黑人子女生活在以母亲为核心的单亲家庭中。父爱的缺失凸显了母亲的重要性,她们既是父亲也是母亲,承担起了双倍重荷。不少黑人名人都感慨母亲的伟大,奥古斯特・威尔逊亦是如此,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母亲形象便是最好的解释。

二、母亲之于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影响

奥古斯特・威尔逊,原名奥古斯特・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戏剧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是当代美国剧作家中唯一能与最杰出的戏剧大师奥尼尔、威廉斯和米勒相提并论者,其戏剧主要以黑人生活经验为题材,展现了美国黑人在白人统治下艰辛的的生存状况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威尔逊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的一个黑人家庭里。其父是一位德裔白人面包师,终日酗酒,对家中的事情少有过问,更是在威尔逊五岁时离家出走,威尔逊的记忆里鲜有父亲的身影。威尔逊的母亲是非裔美国人,遭到丈夫的抛弃后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六个孩子,平日靠洗衣来维持家庭的开销,生活十分艰辛。在如此糟糕的经济条件下,母亲并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威尔逊四岁时便跟着母亲读书写字。正是因为有这样明智的母亲教他识字送他念书才使得威尔逊有机会阅读更多的作品,为日后创造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母亲是威尔逊写作道路上的第一个帮助者。威尔逊母亲对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在回忆文学创作中曾经说过“我想到的是我母亲生活的全部内容――她的神话,她的迷信,她的祈祷,她餐具室里的东西,她厨房散发出的味道,从她有时干燥的嘴唇里流出的歌声,她沉思时的安静和她那有韵味的笑声――所有的这些都是艺术。”威尔逊从母亲的日常生活中汲取材料充实文学内容,母亲为他的艺术审美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母亲的食物、音乐、习惯被折射到威尔逊作品中,他的戏剧中的妇女总是忙碌着家务,准备可口的食物,闲暇时哼唱着布鲁斯。除了文学影响之外,从威尔逊的陈述中,读者也能感受到母亲在他心中神圣的地位,只有对母亲带有深深的眷恋才能将她的一言一行印在脑海里。由于父爱缺失,母爱填补了威尔逊父亲的位置,母亲的存在对威尔逊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当威尔逊二十岁的时候,他毅然随母姓,将奥古斯特・柯特改成了奥古斯特・威尔逊。这种改名行为表明了他对黑人血统的承认以及对母亲黑人文化的认同。

三、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的母亲形象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中塑造的母亲形象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对他来说,母亲继承了黑人优秀的文化传统,其良好的品格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是出于对母亲的热爱,威尔逊塑造的黑人母亲往往具备慈爱贤惠等一系列美德。然而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戏剧家,他并未一味追求完美。一些负面母亲的形象也出现在他的戏剧作品中,真实地折射出了黑人妇女真实的生存境遇。

威尔逊戏剧中积极的母亲形象最突出的特点是爱子顾家,这首先体现在对孩子的呵护上。“母亲是生命的仓储和源流,她抚养孩子,并且铲除她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障碍。”同作为母亲,最突出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护,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钢琴课》中的钢琴对于母亲伯尼斯来说象征着家族的悲剧,因此她对钢琴有所恐惧不再弹奏钢琴,即使这样,记忆的阴影仍难以抹去。为了不让孩子像自己一样承受家族苦难的阴影,她对女儿隐瞒了钢琴的历史:“我不想让她担负钢琴承载的家庭重负。”黑人母亲用爱保护子女心灵和人格的健康,母爱不仅只对自己的儿女还给予别的孩子。《篱笆》中的罗丝也是一位慈爱的母亲,不仅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爱护有加,还将自己的爱分给了别人的孩子。罗丝全身心爱着丈夫,却不料遭到丈夫的背叛,丈夫的情人在生产时死去,留下一名女婴,虽然气愤但善良的天性和母亲的责任感竟让她接受了丈夫的请求将私生女带回家养育,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将这女婴视如己出,并未因为她是私生女而冷落她。对于黑人母亲来说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孩子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孩子生理上的生存,唯有博大的母爱才能让人有如此的胸怀忘掉私人的恩怨接受爱护别人的子女。除了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外,黑人母亲的优秀品质还在于心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首先体现于对家庭的奉献。《篱笆》中任劳任怨的母亲罗丝全心全意地为家庭付出,无时无刻不在忙碌着家务:晾衣服,烹饪食物,打扫房间。这些生活的琐事无一不能体现出罗丝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孩子和丈夫不能理解母亲为何要修造篱笆,其实,她是希望篱笆能把家人牢牢地栓在一起,因为正如其他黑人母亲一样,她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照顾家庭,维系家庭的和谐。家庭责任感还体现在对家族历史的维系。一架钢琴,书写着一个家族几代人的血泪辛酸史,纵使这段历史带来的是痛不欲生的折磨,那也是家族难弃的一份子,因此,《钢琴课》中那个郁郁寡欢的母亲伯尼斯为了维系家族那段历史,保存家族的记忆而毅然与弟弟卖钢琴的行为斗争到底!积极的母亲形象不仅表现在对孩子和家庭的奉献上,更在于黑人母亲在背负生活的重荷下揣怀的那颗直面人生,乐观从容的坚强之心。由于自身或环境的影响,威尔逊戏剧中母亲们命运的路途曲折波澜,她们承受着最悲惨的命运,却能够用最乐观豁达的心胸去化解这些不幸。《乔纳特来了又去了》中的可怜母亲马蒂,先是双胞胎幼子夭折,后又遭到寡情丈夫的抛弃,有什么能比这样的不幸更悲剧,但她仍难舍一颗追逐爱情的真心,对生活的期待和憧憬不减。许多的黑人母亲在白人社会里艰难地挣扎前行,经济的不独立使她们受到了白人与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但是这些乐观的母亲默默承受了生活的重负,精神饱满地干活,用她们的双手和汗水支撑着家庭的完整,用一颗乐观宽容的心待人接物,全然不觉生活的艰苦。

如若威尔逊戏剧中的黑人母亲仅表现出慈爱豁达一面,那么这些形象是不完整、不丰满的。由于自身性格,社会环境背景等原因,威尔逊笔下的母亲角色也带有消极的色彩,这些负面母亲形象的特征主要是:(1)主体意识缺失。主体意识是指“人的主人意识或自主活动的意识,亦就是要作外物的主人,同时也要作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意识。”威尔逊剧中的母亲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黑人妇女自身主体意识的缺失,他所刻画的母亲并没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而是将自己局限在家庭之中,尽职尽责地担任起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所有的生活以及其他各个层面都围绕着男性为中心,在潜意识里依附于男权,甚至是崇拜男权,心甘情愿做沉默的羔羊听从男性的安排。《钢琴课》中的罗丝就是典型,她全身心投入丈夫,为家庭牺牲,失去了自我主体意识。“我把我所有的感情,欲望,需求和梦想都寄托在你身上…我将我自己种在你的生命里,祈祷它开花结果…你是我的丈夫,我给了你我的一切,我的每一部分能给的都给了你!”罗丝用女性的温柔,慈爱换得家人的幸福,正是在对家庭,对丈夫孩子的全身心奉献中她失去了作为一名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她把自己当成了丈夫的依附品,认为自己生存的意义只有通过丈夫才能体现。罗丝的过分依赖,百依百顺倒成了束缚丈夫的牢笼,最终导致丈夫的婚外情。(2)逃避责任。在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中,黑人母亲总是被描述成了坚强和守护神的形象,在面对不济的命运时,她们总是竭尽自身之所能力保家庭的完整,为儿女们挡风遮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是家庭的守卫者,威尔逊的戏剧中还刻画了一类母亲角色,她们在不公社会的压迫下,选择了逃避与妥协,丢弃了守护家庭的责任。《乔纳特来了又去了》中的母亲马瑞萨就是这种形象。马瑞萨的丈夫被奴隶主抓走一去不回,女儿也不知去向。原本完整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在寻找无果后马瑞萨轻易放弃了对丈夫的等待,“一天早上我醒来决定告诉自己你已经死了……我不会再带着你的记忆生活,我还很年轻,我不能像背负着一大包棉花一样背负着你的记忆。”为避免惹到更多的麻烦,她跟随其他黑人搬离了白人区。殊不知自己的离去对丈夫孩子产生了毁灭性的的打击。丈夫被奴役,受到摧残后最盼望的莫过于一家团聚。然而七年后返回家中的他,却发现妻子已抛弃了自己和女儿不知所踪。奴役时所受的精神与身体的创伤进一步的严重,对妻子疯狂的思念和漫长的寻妻过程逐渐扭曲了他的人性,他的脾气越来越古怪,性格暴躁,神志不清,有时近似癫狂。正是妻子的离去使他的精神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一点点毁掉了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能力。母亲的离去,对女儿佐丽亚的生活和感情更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马瑞萨在女儿刚出生没多久便离开了,原本应该是孩子守护神的母亲竟然狠心抛下嗷嗷待哺的幼子,从此以后,佐丽亚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正常的生活,结交不了朋友,只能跟着可怜的父亲茫然地寻找失踪的母亲,居无定所。

四、结语

威尔逊并没有刻意省略消极的母亲形象,而是真实地展现了黑人母亲的双面性。一方面,她们继承了传统非洲妇女的优秀品质:勤劳温顺,任劳任怨。另一方面,白人统治和男权社会的背景,又使得这些女性成为了被边缘化的对象。在饱受歧视的社会下黑人妇女受到摧残,无力抵制外界的打击,暴露出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负面的形象并未消解母亲的美德反而引起读者的怜悯。这些个性鲜明的母亲形象恰好突出表现了威尔逊“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态度。通过这些黑人母亲的塑造,威尔逊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母亲的真善美,还重新发掘了黑人妇女长久以来被湮没的声音,这些母亲形象的出现从侧面凸显了社会现实,使他的作品内容结构更加丰满,加强了戏剧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