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许丹:用镜头记录感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许丹:用镜头记录感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丹坐在那里,午后的秋阳此刻正逗留在她的左颊,她的整张脸愈发温润起来。看到她时,我有些诧异,因为她与想象中的纪录片编导相去甚远,既不冷峻,亦不强硬,更不锐利,她温煦而美丽,米色镂空小外套下的双肩显得如此羸弱,你很难将她与沉重的摄影机、四处颠簸、晨昏颠倒的高强度工作联系到一起,她似乎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悠闲慵懒的生活,就像现在,散漫地坐在午后的咖啡馆里。

很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许丹邂逅了纪录片《爸爸从战场上来信》。片子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缅甸战场上,一位美国中尉坚持每天给家中5岁的小女儿写封信,直到自己阵亡的那一天。一名日兵在清扫战场时,无意中拾到了中尉未及发出的信件,看着这些信,他一下子联想到自己家中同龄的小女儿,士兵在心里暗暗许下心愿:战争结束后一定要找到信中的小女孩,将信完璧归赵,让两个小女孩成为朋友。50年后,日本老兵的女儿终于找到了信中的美国女孩,替父亲了却了心愿。

许丹记得,第一次,自己因为别人的故事流了那么多的泪。小女孩的纯真、父亲对孩子的思念、隐藏在战争背后的人性的光辉……真实纪录的独特魅力,深深地打动了她。从那一刻起,许丹就无可救药地迷上了纪录片,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有机会用这种方式记录下对生活的感动。

或许正是从那一刻起,许丹的心开始不安分起来。

大学毕业后,许丹分配到福州第三中学任教。许丹喜欢讲台下一张张纯净的小脸,她天然地懂得如何俯下身,以同样的高度与学生们互动,学生们无一例外地十分喜爱这位亲切漂亮、童心满满的年轻老师,“三中一”(意为三中第一号美女教师),从这个学生私底下为她起的小外号,你就能看出她是多么地受学生们的欢迎了。

遭遇纪录片之前,她喜欢那些孩子,遭遇纪录片之后,她依然喜欢他们,但是她突然明白过来,惟有拍摄纪录片,才是自己事业上真正的归宿。1990年,许丹离开校园,来到福建长龙影视公司,一个离梦想近一些的地方。

真正从事纪录片的编导工作始于1996年。当年,她编导的纪录片《电话后面的故事》即获得福建电视二等奖,另外一部纪录片《幸存》更获得了中国电视二等奖和福建电视一等奖。初试牛刀即得到如此肯定,许丹是幸运的,同时也令她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自信了,她真的属于这里。

许丹并没有告诉我拍摄纪录片对于她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但是交谈中,我很快就发现,工作与她的人生已经密不可分,纪录片已然嵌入她的生命,而不仅仅是一份体面的职业。她会用最简短的字眼来回答那些她觉得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她的美貌,比如工作以外的生活,唯有当话题涉及纪录片时,她的眼睛才会重新亮起来了,语速加快,滔滔不绝。

许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美丽与柔弱,但随着交谈的深入,我看到了她眼中流露出的细腻和锐利,以及某种知性的气质。

我们的谈话是从那部曾获得美国国际电影电视节“银屏奖”的长纪录片《祖屋》开始的。这是中国纪录片首次在该影视节获此殊荣,导演正是许丹。拍摄《祖屋》已是7年前的事了,但是许丹忆起祖屋的种种,依然十分动情,让听的人亦随之动容。我想,许丹珍视它,绝不仅仅因为它在国际上得了大奖,而是因为这座大屋着着实实地打动了她。

祖屋指的是闽清县坂东镇的宏琳厝。“你知道吗,宏琳厝有666个房间,如果一个人要打开宏琳厝里所有的门,从天亮一直开到天黑,也未必来得及。”其实,宏琳厝整体面积之大、保存之完好,并不是激发许丹创作欲望的原因,真正震撼她的是这座大屋所营造出的,并存留至今的非常独特的伦理环境和人文氛围。这里有严谨的祖先崇拜习俗,有自己的道德信仰与禁忌……甚至连祖屋人的形体动作和相貌表情也有独特之处,有一种浅浅的淡定和乡绅的气质。

每年中秋来临之际,祖屋人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祖活动。每逢此时,凡是祖屋的人,无论是在家的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参加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绵延了两百多年的家庭活动。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老屋,这个带着农业文明的理想色彩的文化小部落,它,连同它老老的家庭体制,何以历经三朝沧桑,却神奇地保存了下来?老屋不可思议的凝聚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许丹对祖屋充满了好奇心。

为了找寻答案,许丹将整个摄制组迁入宏琳厝。

与祖屋人朝夕相处的两个多月里,许丹的镜头记录下了祖屋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晨起吱呀的开门声,直到夜晚最后一盏灯的熄灭,当然,还有老屋里流动着的无处不在的情感和情绪。许丹说自己很幸运,不但零距离地体验了一番祖屋人庸常的生活状态,就连婚丧喜庆这些可遇不可求的民俗活动,她也通通在场。

拍摄纪录片最需要的就是关键时刻“在场”。许丹的“通通在场”,我想,并不像她自谦的“因为自己很幸运”,也不可能简单地归因于她的运气好,而是因为她在“在场”之前,一直在做着“在场”的准备,换句话说,只有对纪录片的创作有着长期的精神倾注和精神追求的人,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在场”。

她坚定地将镜头对准她发现的、她认为有记录价值的以及感动她的人与事。那些散落在祖屋里的故事,就是这样被许丹一一捡拾起来。她特别对我提起了金妹的故事。十多年前,金妹从外县逃婚逃到宏琳厝,善良的道木、道奎两兄弟收留了她。兄弟俩同时爱上了美丽的金妹,故事到此有些俗套,不俗的是,三个人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谁也没有将爱说出口,而是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内心的这份感情,在一个屋檐下一同老去。他们是幸还是不幸?许丹说,作为局外人我们无权、也无法妄加评说,打动她的是三人之间的礼让、忍耐和坚守,这些在现代人身上已经渐渐失落了的东西。

我想,正是因为许丹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平和、沉稳、略有些迟滞的人们和他们的不成文却很坚定的生活规条,纪录了祖屋人的精神现象,才使得国际电影电视节的评委们无法抗拒《祖屋》的魅力。

祖屋打动了许丹,而许丹对祖屋的尊重和理解也赢得了祖屋人的信任与敬重。拍完片子后当她第一次回到宏琳厝时,“族委”在大院门前竖起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大字书写着:欢迎许丹回家探亲。按中国传统说法,这叫“认亲”,将对方以亲属之礼相待。虽然这并不是真的“认亲”,却是祖屋人对外族人最高的礼遇。无论是许丹的作品,还是许丹的为人,都得到了认可,我想,这才是许丹最为成功的地方。

从1996年到2006年,许丹与纪录片相濡以沫整整十年,“我是与纪录片一块长大,一起成熟的。”对于纪录片,除了执著的爱,许丹一直对它心怀感激。“它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视野更为开阔,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种生存状态。”在镜头的这一侧,她既不小看亦不高看镜头那一侧的任何人,而是抱着平常心,尽量平等地去对待。她善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种适当的与对方沟通的方式,然后,在镜头的两端完成彼此的发现和彼此的关注。她的姿态决定了她的作品是客观的、人文的,也是世界的,除了《祖屋》,她的长纪录片《剪纸大师》在2004年匈牙利久尔国际影视节中是中国唯一竞赛入围的作品,并获得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学术奖。“它还让我保持着一颗孩子般的心。”对,一颗孩童般的心,在我看来,许丹身上最最打动人的,不是她的美丽,不是她的平和,而是她简单而纯净的生活态度,以及身上散发出的类似少女的清新气息,这在她的同龄人身上已经很难体味到了。“如果心中有爱,就能保持一颗单纯的心。”我想许丹所说的爱,是一种对生活的感动。成就感,自信心,丰富的经历,快乐的心境,纪录片给了她很多,只是,忘了给她一个家。一个人的生活有遗憾吗?“男人和女人的爱情原本是一个完整的苹果,后来被分成了两半,这就注定了每个人都要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有的人找着了,于是有了爱情、有了家;有的人找到了另一半,可是并不是她丢失的那一半,因而虽然有了家但却没有爱情。可是,要找到自己丢失的半个苹果很不容易,得靠上帝的赐福。一个人的生活是一种缺失,但缺失,也许是追寻百分之百完满的一种等待和另一种途径。”我喜欢许丹真实中带着几分浪漫主义色彩的回答,并且毫无理由地相信,她的那一半,一定已在寻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