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工荒”荒哪儿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工荒”荒哪儿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农民工的就业能力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长三角为例,探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方式,通过对其就业能力供给与社会、单位的需求进行对比,找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缺口,进而分析导致就业能力缺口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并针对能力缺口,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民工荒 就业能力

一、引言

自1978年以来,随着生产要素流动性提高,中国正走向开放发展的新道路。目前,中国有超过2.5亿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与城市各方面联系紧密,并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农民工群体被城市边缘化是现今面临的主要问题,关乎我国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和强国梦的实现。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分析“民工荒”问题,都会关注一个共同的影响因素,那便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供需存在不平衡问题。可见此因素对“民工荒”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调研入手,以其就业能力缺陷为突破口,分析总结“民工荒”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

二、农民工现状研究

(一)农民工就业与就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7省6232名农民工,调查发现农民工最关心就业和报酬方面,可见报酬的增加和就业环境的改善应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研究就业亟需解决的两个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的转移和城市就业岗位的增加。现今国际经济竞争趋于紧张,以高附加值、自主研发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产业结构转变与升级对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失衡凸显

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处于我国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关口,在自我认知、价值观念、发展需求、社会认同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他们为城镇化的发展做出大贡献,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力量。但由于户籍制度约束,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乏;用人单位重使用轻培养,过于强调实用性;就业能力提升渠道有限,方法较为传统;自身法律知识贫乏,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制度观念淡薄,安全常识欠缺,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失衡成为首先解决的问题。

(三)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

教育程度低、技能缺失等原因是均是农民工群体就业能力开发需要突破的瓶颈。由于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分割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资源短缺和缺乏相关劳动技能,在城镇的就业机会减少。其次,就业的稳定性和劳动报酬受影响于劳动技能的差别。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来看,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唯有受过较好培训的人员才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

由此看来,探讨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结构要素、供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农民工就业能力对策是一个重要的现实的民生问题。

三、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现如今,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已愈发激烈的,农民工已然成为城市迅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相对于其父辈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学历水准高,价值取向多元,融入城市意愿强”等特点。政府对他们的就业能力水平也日益关注。要根本上了解并解决这一举措的重点是对其就业能力进行评价,其重中之重在于设计适合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一)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原则

对此,在基于大量的文献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我们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由多重因素影响并受其牵制,就业能力的结构复杂,众多,评价体系的纷繁多变,又缺乏较为成熟的符合国情和研究对象特殊性的分析框架。因此,为了使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既体现主体本质,又符合评估实施要求,我们确立以下准则:

一是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

二是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

三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四是简明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本文参考Fugate的衡量就业能力的维度,分析构建量表,包括个体适应能力、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基于此,我通过从自我开发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人际交往能力、接纳变化能力、自信心和毅力、交际面范围、市场意识、社会阶层地位,亲属、朋友支持、一般关系支持、性别、年龄、教育、技能、健康等等的十五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提出科学有效可行性路径,提升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水平的界定,我们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做了系统的层次分析,如下:

一是微观个体因素是在变幻市场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就业,保持现有工作,并争取更好职业发展机会原动力;

二是中观环境因素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获取就业机会,维持现有岗位,实现岗位流动性的保障;

三是宏观环境因素,包括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人文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在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水平或捕获禀赋性资源权利公平的基础。

(三)就业能力评价构成因素表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就业能力,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理论框架体系,以便清楚识别影响这一群体就业能力的复杂因素,从而通过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与需求这三个层面分析讨论提升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最后形成的就业能力评价构成因素表详见下表。

四、长三角地区农民工问卷调查

该问卷主要调查了长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缺口和影响因素等。问卷共发放513份,收回有效问卷4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3%。本项目以长三角地区的民工为调研对象,采取等比例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名单。

(一)研究区域: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是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域。因此本文基于宁波,杭州,温州三个主要地区的调研活动,主要研究长三角的农民工就业问题。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通过调查数据,从农民工的自身特征、人力资本特征、社会资本特征和心理资本特征等方面,清楚了解样本数据中农民工生存的现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缺口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把握影响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因素。首先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探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征、人力资本特征、心理资本特征和社会资本特征。根据分析寻找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缺口,认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是他们获得和保障工作能力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缺口在于社会资本缺乏、素质提升有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最后据此从农民工自身、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解析产生民工荒的原因。

(三)研究结果

基于实际的调查结果和该群体的特殊性,本文探究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相关要素,相对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看、具有较重的家庭负担、较差的居住和工作场所、较低的同群效应、薄弱的就业和创业金融资本和社会网络支持、较差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高成木工作流动,这些都影响其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向上提升。此外,二元分割劳动力市场和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在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与公共服务享用中的弱势地位。政府在保障措施的提出及实行方面,很多地方没有具体落实,以及政府部门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不够坚决。因此,通过基于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质性分析,考察了就业能力从个体,企业,政府三个维度要素的具体现状及其与农民工就业捕获、维持和调转的影响机制。

五、民工荒原因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

1.工作经验不足。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在23岁左右。年龄越小代表着经验累积的不足,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累积,其对工作的掌握程度和灵敏程度也会随之加强,提高工作就业的能力。

2.相关技能掌握不足。现如今多数企业需要招聘的是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而农民工的学历水平一般较低,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高学历的人才很少,且接受的培训较少,无法适应新时代下就业的需要。

3.就业理念发生改变。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改革开放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工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对体面的工作与高品质生活有了很高的追求,不愿继续作为流水线上的低薪打工者。

(二)企业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偏差。基于管理意识的偏差,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体来说管理方式落后:一是缺乏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二是薪酬待遇低,缺乏社会保障。三是缺乏对农民工的培训。

2.企业的用工选择。长三角地区在历史上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聚集。企业由于工种需要及劳力需求,对劳动力的年龄及性别有人为的限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青年型”劳动力仍是企业用工需求的主体。一些流水线工作对女性劳动力需求远大于男性劳动力,造成男性劳动力过剩,需求失衡。这些企业的用工理念加剧了用工短缺的矛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青年型”用工年龄结构和男女劳动力需求不平衡是导致“民工荒”的深层原因。

(三)政府

1.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阻碍我国农民工流动的一大原因,从侧面来看,这也造成了民工荒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存在“一刀切”的问题。社会保障的承担比例过高,对农民工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而难以获得实质性的保障。因此,我国农民工参保比例非常低,解决该问题需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群体特点。

2.政府“城市化”政策。受到城市本位主义思维的影响,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都为农民向城市的合法工作或合法定居设置了层层障碍,政府的城市化政策并不能真正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维护城市化进程中流向城市中的农民工的相关权益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3.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西部的迅速崛起,原来自于安徽、江西、河南等地区的农民工选择转向中西部地区。而企业聚集的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则因农民工流向变化出现民工荒现象。农民工流向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地区民工荒。

4.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近年来,中国GDO以7%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数量增长,国外产品制造向中国转移等,使得劳动力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密集产业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带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刚性增长。劳动力的供给增长落后于市场需求增长,由此出现短暂的结构性民工荒。

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开发对策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就业能力开发需要国家的支持与政府的引导。国家需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地方政府需正确落实这一方针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发展的关键。

(一)微观:个体――提高自我增能意识以提升就业能力

进入市场的每个劳动者都应提升自身技能与素养,为就业做好积极准备。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应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等教育方式学习新技能,工作后也可以选择成人教育来提升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加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新生代农民是应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寻找合适的学习机会充实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在将来的职场中有更好的晋升空间,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最后,新生代r民工也应遵守城市的法律法规,进行自我约束;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俗,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参与城市及市区的活动,加深双方的了解,进行“破冰之旅”。

(二)中观:企业――转变用工制度以应对企业变革

对于企业而言,这群新生代农民工就是很重要的人力资源宝库。毕竟,新生代农民工是其最为主要的劳动力来源,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能力,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的意愿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企业方面要提供给农民工更多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不仅可以激励职工发展自己,还能促进产业的升级。再者,企业应按照现有的政策规定,结合企业现今的状态,从而规范内部规章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中有能力者有着晋升的机会,并在精神上尊重他们,让他们享受该有的权力。要提高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轻其负担。

(三)宏观:国家/地区政策――规范市场行为和弥补市场经济缺陷

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角色主要体现为:在制度性开发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工资、保险、晋升、奖惩、合同解除等方面享受到平等待遇,激发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积极性。政府还应加强制度落实工作,确保制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七、结束语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缺口,首先农民工自身要有积极的态度,主动寻求发展途径;其次,企业方面应承担责任,致力于农民工技能素质培训;政府层面应为此出台保障政策,并适当干预国家宏观的发展情况。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有关该群体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浙江省2015年新苗立项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5R405040。

作者简介:赵丽燕(1994-),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宁波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曹梦霞(1994-),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宁波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张翔宇(1994-),女,汉族,浙江平湖人,毕业于宁波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陈斌煜(1995-),男,汉族,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宁波大学,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学;姜和忠(1968-),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为本文指导老师;徐卫星(1970-),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为本文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