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据显示:当前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提供60%以上的就业机会,创造50%以上的产值,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中小企业融资存在融资渠道偏窄、融资规模偏小、融资成本偏高、融资期限偏短等融资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活力,本文着重叙述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的一些方案。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1中小企业的界定:

在国际上,欧盟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为:雇员少于10名、营业额不超过200万欧元或者资产负债表总值不超过200万欧元;北德意志银行的划分标准为:年营业额在5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均被列入中小企业的范围,保加利亚的划分标准:雇员少于2.3名、营业额不超过5万欧元、资产负债表总值不超过0.8万欧元。

在国内,刘明康(2004)指出,小企业一般是指营业额在3000万元以下、人数100人以下的企业。

1.2 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

(1).直接融资渠道偏窄。对于直接融资来说,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要求达到的条件很高,首先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必须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和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其次我国公司上市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而且发展前景较好。同时,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需要企业有较高的信用评级,在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和尚无信用评级的情况下,这种融资方式显然也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2).融资规模相对较小。由于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所需周转资金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无论是在单次的规模还是在总量上来说都相对偏小。

.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银监会调查报告显示,小企业提供足值的合格抵押物的情况下,年融资成本一般在10%以上,若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则在15%左右,接近甚至超过民间借贷利率,中小企业的高融资成本必然要求中小企业需要更高回报率的项目。

.融资主要以商业银行的融资为主,近今年来也有社会信用合作组织的方式来融资。除了四大国有银行外,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其中比较成熟的方式采取供应链融资的方式,近几年针对国内经济的活跃特别是江浙一带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型国有银行也开始针对诱惑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一部分贷款。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2.1 企业方面的原因分析:

2.1.1据有关数据统计,能够存活10年以上的企业极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融资的金融机构而言(以银行为主要参考)企业的融资变成了银行的贷款的决策问题,就大企业以及小企业而言银行的贷款机构更加愿意把资金带给业务、市场、管理、直接融资渠道(指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相对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相对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在业务上、管理上都有更加脆弱的一面,这就导致银行决策层的放贷优先顺序: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有担保的中小企业―无担保的中小企业,按照这样的一个优先次序,在贷款资金一定的背景下,无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变成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对于银行而言是企业的一个最优决策: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承担的风险要小,实际上贷款的额度要大,在银行这种指标制度考核的整体背景下,这种放贷方式不仅是银行本身的一个最优决策而且是银行贷款人员的一个最优决策,这样在融资端来看中小企业在融资链条的最末端,融资难成为必然的事情,这是一个静态分析的结果,就动态来看,比如最初市面上有A银行贷款,B,C企业融资,其中B为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型企业(成熟期企业),C为无担保的中小企业(假设该企业正处在企业创业期过后的上升时期有做大企业的内在融资需求),这里不考虑资本市场上的股权融资,假如A手上有一笔贷款,假设在最初市面上没有可参照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贷款所带来的收益情况做参考,在这样的情况下,A银行会把贷款额度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贷给B,另外一部分贷给C,B,C在收到贷款后正常进行企业的经营,按照市场上正常的选择结果(C有可能进行股份制改造或者像之前德国的汽车一家企业一样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管理人员从而做大做强跻身大型企业,对于这种情况先不予考虑,这里认为C为正常的中小企业),按照统计的数据3-5年内存活的中小型企业比例为极少数,且假设在经济正常的年份,按照这样一个市场刷选的结果,中小企业对于银行形成坏账的概率必然加大,这个过程重复下去在银行形成必要的数据标本之后,按照正常的理性人的分析,银行贷款大部分转向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情况显现,以上是一个动态的分析过程,鉴于动态以及静态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必然的问题(此处不过多分析制度博弈的原因)

2.1.2 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处在的分工的角色来看,没有过多技术含量的建立在人力成本优势的简单加工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然发展的道路,其中以江浙、广州一带出口型导向的企业为主要对象,针对这一部分企业在某一阶段来看,有融资需求的是相对做得比较成熟的一些企业,基本上处于创业期过后的成长期,对于扩张有一种原始向往的企业,或者是在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需要资金在维持的一些企业,对于这一部分企业就其成长的过程来看:1).企业主的素养:大部分的企业主管理素养并不是很高,多数为合伙或者个体、家族企业,在管理上有一种用人唯亲的本能的弊端,对于这样的企业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问题,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银行来说会累积一些带有不良资产的这样的经验(按照之前的动态分析的方式),逆向选择之后,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出现困难。2). 企业员工的素养:一方面在中层管理上用人唯亲造成管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化;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分工由于这种人力成本的优势,企业员工的素养多数为熟练工人型的工人,对于这种员工的素养,企业的再发展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也非常有限。3).关键技术:这种企业大部分为发达国家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即对于模仿国来说技术改善能力有限,而且也没有这种动力来改善。对于以上的3点通过之前的动态模型的作用,在市面上自然而然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1.3 银行以及中小企业的博弈

1).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经过逆向选择,银行更加愿意把资金贷给大型企业。2).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笔数相对较多,需要的占用的人力资源更多,一笔贷款的数额比较有限,对于银行形成的隐形利润相对要小,整体看大型企业财务信息更加齐全,所占用的人力资源相对较少,在成本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未来的现金流(先不考虑中小企业定价体系,即风险溢价)。3).当前社会信用环境较差、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健全:中小企业主还债意识比较薄弱,法律对债权人保护能力较差,法院对判决结果执行不力,造成“输了名声,捞了实惠”的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反映了这种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即在企业未破产有偿还力的情况下对于判决结果执行到位。

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

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提出以下的一些解决方案:

3.1 建立企业上下游的担保体系:

3.1.1 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涉及到持续性的问题,可持续性可以表示为机构的生存能力,即在不需要政府补贴和捐赠人资助的情况下小额信贷机构独立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况。在这种意义上,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包括管理的可持续性、技术的可持续性和财务的可持续性,但国际学者通常将财务可持续性作为可持续性发展的衡量标准,因为管理的可持续性和技术的可持续是实现财务的可持续的影响因素。

3.1.2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融资担保体系,以家族性、上下游的业务往来等关系为轴建立一个相互的担保体系,整体体系以辖区内5个中小企业一起组队形成相互的担保机制,5个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个担保公司,在小组内需要融资的情况下,以担保公司以及5家企业的一少部分自由资产作为抵押(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定),相互担保抵押融资。相互担保融资的优势:1).业务为业务往来或者家族性的企业集体,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上下游出现财务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形成一种自发的相互监督的机制,反应比较灵活,可在第一时间发现上游企业或者下游的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前防患于未然;2).上下游的关系使得中小企业本身的业务更加稳定,抗风险性更强,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征信更加明朗,信用评级更高,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银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以上原因以及中小企业周期较大型企业贷款周期短、风险溢价更高等原因使得银行决策层更加愿意把资金贷给中小企业,3).企业一体化的导向,这种方式使得企业一体化的趋势得到加强,隐形上加强了企业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4).组内的5家企业建立自己的担保公司,使得外生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内生化,有利于组内中小企业的进一步进一步发展,节约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3.1.3 5法人制的担保体系危机处理机制:一方面上下游的相互监督机制有利于危机发现于未.然;另一方面,假如其中一家企业碰到突发性的事件,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方式:一.银行贷款作为担保公司该企业的份额部分清算优先级最高的一个债权人,二.银行作为破产清算企业抵押部分的优先级的债权人。

3.2 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披露媒体,需要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在制度上引导企业出具符合规格的财务报表。优点:1).解决银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引导中小企业财务正常合理化。

3.3 鼓励上下游企业主相互变成对方企业的债权人,1).促进企业一体化进程2).加强上下游企业的相互担保融资的现实可能性;3).稳定上下游的业务关系,使得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银行授信有一定的可依据性。

参考文献

[1] 单忠东.民营经济三十年-思考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

[2] 江乾坤.小额信贷创新发展与浙江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

[3] 单忠东.关于民营经济问题的思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