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薄皮甜瓜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薄皮甜瓜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薄皮甜瓜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发生多种病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因此,文章介绍了几种薄皮甜瓜常见病害的发生症状与规律,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要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薄皮甜瓜;常见病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73-1

1 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1.1 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发病初期,出现圆形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使整个叶片或茎蔓上布满白粉。以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出现褐色或黑色小颗粒,症状明显。上部幼叶与下部老叶发病较少,中部叶片发病较多。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在45%~75%、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时易发生白粉病并造成流行。

1.2 白粉病的的防治

用2%农抗120或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隔15~20天喷1次。

2 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1 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褪色小斑点,以后病斑变成黄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在潮湿环境下,叶背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层。植株发病一般从基叶开始后,迅速向上扩展,病叶像是被火烤过一样焦枯、卷缩。以伊丽莎白为例,病叶发生初,显现多角形水浸斑的过程一般不明显,而是形成一些近圆形淡褐色的斑点,直径5~8mm。后期在叶片的背面很少出现黑色的霉层,此外,该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适宜的侵染温度过18℃~24℃,温度越高发病越快。此外,密度过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增多有利于病菌的传播。

2.2 霜霉病的防治

用5%百菌清粉尘或5%克露粉尘,每亩1kg,每隔6~7天喷1次,连喷3~4次;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3 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3.1 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茎基部受害,患部缢缩,变黑褐色、幼苗猝倒。生长中后期,叶片、茎蔓和瓜果都可受害。叶片发病时,初为黄色水渍状圆形斑点,病斑扩大后变褐色或黑色晕圈,有时出现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碎。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稍凹陷,上生许多小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果实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凹陷的暗褐色病斑常出现龟裂。潮湿环境下,甜瓜成熟果极易在病斑上溢出粉红色粘质物质,严重时病斑连片,甚至完全腐烂。

3.2 炭疽病的防治

粉尘法:用5%百菌清粉尘或5%克露粉尘,每亩1kg,每隔 6~7天喷1次,连喷3~4次;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2%农抗120 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7~l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4 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4.1 枯萎病的发病规律

枯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又叫蔓割病、萎蔫病。土壤中的病菌主要从根茎的伤口侵入。该病从苗期至结瓜后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叶脉发黄、子叶萎蔫下垂,严重时幼苗僵化枯萎使植株死亡。成株发病初,植株白天萎蔫,早晚恢复,连续数天后植株死亡。植株发生枯萎病的典型症状是:维管束变成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会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当棚内温度在24℃~28℃,土壤连作、浇水次数多、水量大、田间湿度大、积水等情况都易导致枯萎病的发生。

4.2 枯萎病的防治

瓜苗定植后用绿亨一号灌根用药时间选在开花之前,因为这一时期是瓜类作物易感染期,容易被病菌侵染,此次使用绿亨一号3000倍灌根,每穴80ml,同时也是对定植田土壤的灭菌消毒。以后在座瓜后和膨瓜后再灌两次,每穴200ml。在整个生育期分以上3次用药,可以避免枯萎病发生,效果在85%左右。用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l00ml,10天灌一次,连防2~3次。

5 细菌性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5.1 细菌性叶枯病的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幼茎和叶柄。症状因品种和管理表现出较大差异,初期幼叶叶面病斑不明显,呈褪绿色淡黄绿色斑驳,叶背病斑为水渍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近圆形褪色斑,以后坏死,呈黄色至黄褐色,大小差异很大,有的很薄。病斑中央半透明,周围多具有黄色晕圈,无菌脓。幼茎和叶柄受害后开裂。

5.2 细菌性叶枯病的防治

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喷雾。

6 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6.1 病毒病的发病症状

病毒病又叫花叶病、小叶病,秋季高温、干旱、光照过强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病毒病主要靠蚜虫传播,发病适温为24℃~28℃,田间缺肥、干旱、植株长势弱均易感染病毒病。发病时,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病斑,叶面凸凹不平。背面叶脉缩短、扭曲,或叶片卷曲、变厚、变脆、畸形,呈“鸡爪”状。果实发病,表面产生不规则突起物并有不同程度的绿色斑驳形成畸形果。

6.2 病毒病的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加强定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保持土壤湿润,与高秆作物间作套种等;注意防治蚜虫: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采用3%啶虫眯乳油1000~1250倍液或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定植后初花期喷100倍NS83耐病毒诱导剂,或于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 0.5%抗毒水剂300倍液。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

作者简介:张冬(1970-),女,专科学历,吉林榆树人,吉林省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