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科技发展观体现的思维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科技发展观体现的思维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论述了科技发展观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是指导我们实现宏伟大业的指南。提出了科技发展观是一种辩证思维的整体发展观,是一种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发展观,是一种开放的发展观的观点。

[关键词]科技发展观;以人为本;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46-02科技发展观是一种辩证思维的整体发展观。科技发展观不是就科技谈科技,而是将科技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囿于国情的原因,计划经济时期的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缺乏有机联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的教师更多地关心经济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观是这种客观现实的抽象,是20多年科技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提炼,是将科技与经济社会整合思考的理性升华。对高校而言,它体现的整体思维不仅仅表现为课题的研究或技术成果转化,更多地表现为广大教师关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走势,自觉地担负起发展知识

产业、振兴高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职责。科技发展观是一种开放的发展观。任何一个系统如果不能及时地与外界保持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这个系统将逐步走向紊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是从科技领域起步,快速发展起来的。目前与国际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的交错格局是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重大前提。科技发展观要求我们看中国看世界、看世界看中国,市场空缺什么?为什么空缺?社会空缺什么?如产品种类,世界上目前生产的50万种产品中国仅能生产60%;如产耗与产出之比,中国2003年GDP总量占世界比例不到4%,却消耗世界30%的钢材和50%的水泥;如此大的消费之所以没有起到对经济应起的刺激,不是消费者缺乏意愿而是提供者缺乏能力。这一切问题,从根子上还是受制于科技创新能力。要维护对外开放的良好局面,提高我们在对外交往中的主动性,加强中国对外国的吸引力,不能靠“摊大饼”,不能靠“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而是要在新的科技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现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个根本转变,那就是依托于科技创新能力的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思维方法。

当今世界,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越来越快,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各国发展机会均等。发达国家必然利用资本与技术优势,加速攫取资源、人才和财富。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充分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低成本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但受发展水平制约,往往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产业分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我们应该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尽快实现在具备条件的重要产业或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在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占领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科技与产业发展制高点。逐步使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国家和人民赋予我国科技界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以人为本”一是指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二是指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即创新为民。在科技创新实践中,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牢固树立爱国奉献、创新为民的思想,始终瞄准国家目标,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的差距,主要是人才的差距,尤其体现在战略科学家和领衔科学家的数量和质量上。因此,要不断健全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人才队伍结构和梯队,通过分类管理,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科技发展应选择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整体发展。科技活动不仅是科技团体的行为,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参与、理解和支持。

“创新跨越”既是时代对我国科技界的要求,也是广大科技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处于主动地位,实现我国和平崛起,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现代科学的特征、现代科学的多样性和跨学科性、现代科学技术的系统性决定了科技创新必须走“竞争合作”之路。如果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科技创新将无法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不仅需要科技人员的合作,而且需要科技人员与技术支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合作,需要科技界、高校和其他领域的人士和机构的合作。

“持续发展”指科技创新应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持续性”表征了创新工作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要求尊重他人的科学首创,要求创新工作需要前瞻布局并持之以恒,最终取得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创新成果。“发展性”表征了科技工作的方向性和阶段性,要建立一种能够不断修正和调整科技发展方向的机制和工作模式,同时,将科技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尽可能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不断找到新课题,获得大发展。要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实践中,落实新的科技发展观,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科技发展观。在发展思路上,要结合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深入分析国家需求,分析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寻找差距和突破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在方向选择上,要紧扣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以不断做出重大创新贡献为目标,大幅度提高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在人才队伍上,要以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和领衔科学家为重点,以营造环境和文化为手段,使各种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制度建设上,要以资源配置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队伍动态更新机制,建立科技布局动态调整与敏捷反应机制,不断加强创新发展的资源基础,积极探索有利于出重大创新成果,有利于加强综合交叉的组织模式。新的科技发展观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指导我们实现宏伟大业的指南针。

参考文献:

[1]王伟林.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科技工业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1):188-189.

[2]张妙奇.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理论联系实际[J].中国合作经济,2008(1):29-30.

[3]郑绍.简论科技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22):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