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洛赛克、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程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亦会随之好转 [1]。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人120例,入选病人符合内科学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人的诊断。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7土11.25)岁;病程30天~18个月;有44例的浅表性胃炎与16例的萎缩性胃炎。对照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38土11.05)岁;病程28天~20个月;有40例的浅表性胃炎与20例的萎缩性胃炎。对该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及病程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国产洛赛克胶囊20mg,2/次,早晚空腹服;吗丁啉片10mg,3/次,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气健脾和胃降逆治疗。方药: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甘草6g,玄胡15g,佛手10g,川楝子10g,旋复花12g,香附12g,木香10g,陈皮10g。半夏10克,黄芩10克。1剂/日,水煎250ml取汁,分2次温服。观察治疗前后胃脘疼痛、腹胀、暖气、胃脘烧灼感、胃脘部压痛等症状,按其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分0、1、2、3四个等级并记分[1]。30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

1.3 疗效判定 治愈: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没有反流,粘膜正常或大致正常;显效: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没有反流,胃粘膜病变有所好转;有效:症状有一定改善,内镜检查胆汁反流趋少,胃粘膜病变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可见胆汁反流出现,胃粘膜病变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Ridit分析和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p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已经较为明确,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60~80%,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检出率则更高,可达90~100%。大量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慢性胃炎发病率大致呈平行关系[2]。

胃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其典型临床表现,如胃脘疼痛、痞胀、烧心、口苦、呕吐酸苦、暖气、嘈杂、纳呆、甚至黑便等症状特点,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痞证”、“吐酸”、“嘈杂”等描述多有类似之处。祖国医学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肝胃失和有关,《内经》以胆邪逆胃、胆虚上溢所致胆胃不和、气机不降立论,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四时气》中云:“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日呕胆”。提出了胆胃相悖、升降失常导致胆液上逆于胃的病因病机[3]。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方中山药、肉桂、干荷叶等有消除胃〔食道〕粘膜炎症保护胃〔食道〕粘膜作用[4]。方中所含的枳壳、砂仁、半夏、可减少十二指肠〔胃〕的逆向蠕动,使十二指肠液和胃液,顺利的向下流动,从而从多方面阻止了胆汁的反流和胃液,同时诸药合用共同起到健脾和胃,温肾助阳,清瘀化腐,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文生,窦诺.健脾和胃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临床观察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2(5):314-316.

[2] 常城,朱尤庆.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09 19(7):574.

[3] 张庆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9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6):36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