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融服务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融服务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无论是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都对企业走出去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金融都以何种方式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呢?它们都分别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以此展开讨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渠道

基金项目:新疆财经大学校科研创新项目:“新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金融服务研究”(项目号:XJUFE2016K046)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2日

一、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一)资金需求角度。从融资需求角度来看,企业在制定“走出去”战略之后,会调查、研究、分析计算所投资的项目,确定投资的产品与投资目标地域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从投资的方式看,不管是收购兼并还是绿地投资,都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很大要求。从规模角度理解,如果国外投资的项目不具备一定的规模,则很难具备竞争优势,对外投资项目的收益能力很难得以保证。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尤其是初始阶段,资金需求量往往很大。我国海外投资起步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晚一些,大多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力较强,民营企业则在经营环境,尤其融资环境上有很大约束,资金量少,势单力薄,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壁垒,尤其是在风险管控和资金获取方面。

企业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资金筹措,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其中外源融资又包括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我国企业目前仍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国内银行贷款以及少量国际贷款等负债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方式过于单一,由于受到金融抑制的影响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就致使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投资行业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资金供给角度。从金融市场的资金提供方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资本市场逐渐发展,债券市场逐步成熟,金融衍生品市场逐步丰富起来,但仍未改变我国金融主导体系,即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这一点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这种方式的融资形式表现为以大型国有银行的储蓄――投资贷款转化机制为主导,而这一方式不可避免地使政府对金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管制,尤其是利率管制。由于我国存在金融管制,稀缺的金融资源往往优先流向于国有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资源,这类管制极易导致我国不同性质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巨大差异。表现为稀有的资金资源大多流向国有产业部门和企业,而大量有活力、有能力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进一步发展。这种现状表现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上,则是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能获得充足资金,从而具备“走出去”的投资能力,而中小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占比极低。

二、风险管理渠道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从风险管理需求角度来看,企业投资活动本身的目的,即放弃当前消费满足,将资本投入于可获得更高利润的项目,来获得未来更大的回报。因此,很大程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投资回报越高,不确定性随之越高。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直接投资活动,会随着经营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改变,从而使这一不确定性波动更大,对于企业国际投资则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

(一)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投资目标国家或地区内部政治环境或外部政治关系发生重大改变而给投资主体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于政治风险的管理,首先必须对投资目标国家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报告;其次在进行对外投资之前,相关投资企业(或者政府有关部门)需要与东道国的相关部门就投资环境等问题进行专业谈判,取得对方的某种官方承诺或者政策保障。同时,国内金融市场可以从两方面帮助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在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管理方面提供支持。一方面是为企业能充分了解东道国以及相应国家和市场运营环境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金融市场,特别是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市场,拥有获取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分析处理信息及评估方面的天然优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帮助企业鉴别和评估目标投资地区的国家政治风险;另一方面是金融市场提供的相关保险工具,可以在政治风险发生并给企业造成实质性损失后,起到弥补部分经济损失的作用,从而减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对的政治风险压力。

(二)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活动,例如策略选择、产品价位和销售方式等,所引起的未来收益的变动,特别是企业利用债务杠杆、经营杠杆而致使企业息前税前利润的不确定风险,这些引发经营风险的因素大概可分为非财务原因和财务原因。当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面临非常复杂多变且并不熟悉的营商环境,发生经营风险的概率更高,潜在不确定损失也可能更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通过事前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引发相关风险的条件并在投资经营过程中想方设法避免这类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而进行风险规避。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对经营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成熟运作的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金融产品和工具进行风险控制,通过合理的组合,企业可将自身涉及资金的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转移和分散安排。保险也能对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管理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保险市场提供的产品多样化程度、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等都会对企业利用保险手段管理风险起到不同的效果。

(三)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主要发生在跨国经济往来涉及外币的过程中,以非本国货币计价的负债与资产,由于相关汇率的波动变化而引起其价值涨跌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企业在走出去的海外投资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一般都用经营所在地的本地货币用于日常收付,而其持有的货币则以本国货币为主,所以需要经常性的将付出的本币兑换为外币或将收获的外币兑换为本币,以此保证外币本币的流动性。考虑到经济交易的习惯性,常常从交易达成到账款实际收付或是借贷本息的最后偿付均有一段不确定的期限,实际兑换时如果汇率在此段不确定的期限内发生负面变化,企业将单位外币兑换成本币(或者两种外币间的兑换)收入就会减少,或本币兑换单位外币的成本就会相应增加,如此便形成了外汇交易风险。

金融市场可以为相关项目投资者提供各类金融工具和产品,进行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补偿。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往往面临较大的投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针对所面临的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量与质层面金融发展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一)总量层面金融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市场开拓和成本节约为主,即当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国内市场空间较大,劳动成本较低,在这种条件下,随着我国金融总量的发展,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因而此时总量方面的金融发展加大了国有企业在国内的投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有负面效应;相反的,当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国内市场饱和度较高,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此时金融总量发展会增加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二)质层面金融发展与对外直接投Y。质层面金融发展则提高了国内的资金配置效率,使非国有的成长型企业能获得更多金融资源。这一类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主要以获取技术为主要动机。当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时,国内技术水平也较低,所以国家质层面的金融发展会促使这类企业在获得国内充足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途径获取所需要的技术资源;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国内技术水平相对提高,此时质层面的金融发展能够提高国内投融资环境,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国内投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技术资源,从而减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来看,金融发展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影响效应。构建一个完善、活力的金融体系,建立起高效、成熟的金融市场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成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应当继续推动金融改革,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倾斜,让大量从事实业有发展潜力,有活力的企业拥有便捷的融资渠道。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这几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逐渐开始取代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海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所以,完善金融体系,使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便利,无疑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二)与东道国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获取更为丰富的资金资源,并且提供双边关系的制度保障。为了使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以在国外更为便利地获得资金资源,相关政府部门应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在东道国设立分支机构,在当地为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加强与国际有实力的金融集团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全面合作,分享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在融资获取、信息收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资源和实力。政府应加大金融政策咨询工作的扶持力度,针对缺乏相应投资知识的企业,以及对一些有利的政策不能及时了解或不知如何利用的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政策咨询服务。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指导和咨询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积极主动支持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主要参考文献:

[1]尹贤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

[2]薛求知,朱吉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走出去”战略:理论基础与经验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李钢.国际对外投资政策与实践[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4]倪克勤.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创新[J].财经科学,2002.4.

[5]严明.海外投资金融支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6.

[6]方兴.浅析金融深化与外资流入[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