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现代艺术氛围下的“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现代艺术氛围下的“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绘画是通过画家在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来与外界对话的。绘画语言是绘画创作的关键,同样,油画语言的运用也是画面表达的关键。本文着重阐述了一种油画语言即——线语言。

关键词:线;线语言;情感;反思;运用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62-01

自从中国有了文字,有了洞穴壁画和战国帛画等原始绘画,线就被认定为中国画主要的造型手段。但用线决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在西方绘画中也有着它的存在价值。线在画面中是一种表现手法,线语言是画面线的构造带给观者、解读者的对画家情感的体会。

一、线条的定义及常用表现形式

线条的本身就具有无穷的活力和审美效能,它从生活中来,既反映客观生活,也表达作者主观的情感。生活给予线条以创造的依据,画家运用其去表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悟。线是造型的基础,不管中国画还是油画,线是第一个在画面上出现的元素。中西方用线体现着不同但又存在着交融点。在这里本人大量收集了有关自己解读油画大师的灵活的用线。浅显地从线语言的表现形式,线与情感以及对线的感悟和自己运用的体会来谈。线语言在作品中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分析他们的用线与情感的结合,有利于我们自己艺术审美的提高,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认真钻研一门语言,可以净化我们内心的浮躁情绪。总的来讲分析这门语言特征的变化有益于我们正确和有效的实现油画创作中语言转换,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油画作品的表现力。

线条便随着它不同的功用,发挥着它巨大的潜能与魅力。作为绘画语言的线,被画家赋予了情感。线在画面中是以一种载体出现的,是形在画面上的一种存在方式。

表现,“即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评价、愿望和情感。”它是“内在情感的外部呈现。”艺术表现,是“某种内在情感得到‘明朗化’过程。所谓‘明朗化’,也就是‘意象化’。” “事物的表现性是艺术家传达意义时所依赖的主要媒介,他总是密切地注意着这些表现性质,并通过这些性质来理解和解释自己的经验,最终还要通过它们去确定自己所要创造的作品形式。”

“水平线常用来描绘舒展、开阔、深远的场面,表现宁静、平稳的感受;垂直线令人产生伟岸、挺拔、庄严、宏大之感;斜线则表示激荡、运动、危急、冲突等等。曲线有圆线、螺旋线、抛物线、波纹线等。曲线与直线相比,具有柔和、流动、变化、优美等特征。同是曲线、曲率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人们观看曲线要比直线轻快、愉悦。因此婉媚、飘逸的画多用曲线,表示力度的画多用直线。线条在绘画中的具体运用,是千变万化的,反映了画家们的品性、旨趣,传达出精微而丰富的意蕴、情感。”

现代艺术的特点就是“分析性”,如果单单从用线这一种因素来看,虽然显得有些狭窄,但是深入分析,仔细反思,才会集中精力学习和解读透彻这项语言的运用。

二、线条广义的发展状态

当新艺术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同时也带来了它相应的审美理念。线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其线性内涵的开拓,语言的革新是必融于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之中。

艺术家始终之使命,是在可视形式表现与不可视而可感的精神意蕴中,找寻归属于个人感受而又具永恒价值的东西,并以独特的自身语言与外界对话。绘画语言的真诚、新颖、精道而富于视觉美感与个性力度,是表达作品意图的关键,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灵性是成就作品格调与品味的关键。

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个时代感并不是新生活的样式,关键还是创意意念上的现代,通过作品来表达画家对于今天这个时代的感受,这才是作品的精神价值所在。艺术贵在创新,而今已成为众多画家创作构想的一种自我表现形式,因为它能最为快捷直接捕捉稍纵即逝的思想和现代观念,赋予其更多的现代感,现代人已将更多的热情关注于线条带来的新的视觉图示上,通过点与线的关系,线的分割与空间组合建构、线的错觉与张力……,为情感的意象及表现开拓新的天地,在经历传统的线性文化积累下,在形式意味的拓展及多元发展下,绘画艺术的线语言将更加丰富多彩。

三、结论

古往今来,对于造型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好多名家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些学习者而言,认识一门表达语言,对自己的艺术生涯是有着益处的,一味的追捧大家的结论是没用的,要学以致用,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学习并加以体会,才能掌握这门语言。在油画语言中发现线的表现性,重新以新的眼光看待油画中的线的特性,进而发展成一种线的具有高尚艺术意味的拓展。对新的可能性的探索和实验,是艺术得以发展演变的动力,艺术家会从中实现艺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参考文献:

[1]顾建华.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2][美]H·H·阿纳森著.邹德侬、巴竹师、刘珽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