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仿写类小作文导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仿写类小作文导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样式写作文,是作文训练常见的一种方式。最基础的作文训练,就是从仿写句子、仿写段落开始。等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才开始创作的阶段。纵观历年中高考题,仿写这一考点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考查的题型要么以语言运用选择题或主观题出现,要么以小作文的形式出现。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小作文型的仿写题。以小作文形式出现的仿写,就不再是简单地对句型、语义的模仿,而是对写作手法、段落整体特点的仿写。此种题型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此种题型按照仿写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主要是仿效课文中经典的写人写景的方法,然后联系生活进行内容相近或相反的表达;二是就地取材,选取本套试卷阅读中的相关段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仿写。

不管是哪种类型,读懂吃透是第一步。读懂指的是,要读懂题目。题干中基本上都会点出要仿写的关键点,要将关键点了然于心。吃透则指的是,带着题目给出的仿写关键点,抓住仿写对象的核心特点(手法、风格、意境等),领悟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意蕴,方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小作文来。

先举一个教学中的例子。有一年讲解中考阅读题《手帕》,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在春夏交替收拾衣物的时候,看到收藏了十几年的旧手帕,不禁回忆起手帕背后“我”的童年时光,然后通过“我”与母亲对待手帕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达了时代变迁之感和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最后文章在“我”和母亲温馨的对话中结束。简单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旧物触发回忆――选取重点回忆片段――通过对比引发思考――卒章显志。这是借物抒情类文章的常见思路之一。在给学生讲解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进行了以上的提炼,并且特别强调了所借之物和所抒之情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温馨、怀旧。通过以上的提示,有个学生很好地抓住《手帕》这篇文章的精髓,写了一篇题为《照片》的记叙文,通过妈妈每年为我保存的纸质照片相册展开回忆,以及和现在手机电脑里海量的电子照片做对比,表达了两代人不一样的情怀和生活态度。这篇文章有了好的框架,加之作者本人的真情流露,很能打动人,这篇作文获得了一致好评。

现在回到考场小作文上来。为了同学们能获得具体的直观的经验,我们以教材中的两个样本为例,简要讨论一下如何处理手法仿写类的小作文。

【例1】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写出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不同,生动、贴切、有趣。请联系生活观察,采用比喻、对比的手法,以表现两地夏天的不同,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段。

首先读题、审题。我们要抓住题目的关键,此题非常明确地指出要用到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两地夏天的不同。“两地”我们一般会想到两座具体的城市,或者我们也可以把“两地”模糊化处理,选取乡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环境的一般化特征来进行描写,这样也更有利于对比手法的使用。

其次,我们要回顾一下《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仔细回想和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得“生动、贴切、有趣”。课堂上已经学习过了,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讨论。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作者主要选取了北国之秋中有代表性的几种景物,在南国之秋的陪衬下,表现北国之秋的特点,并且在文章结尾更直接道出: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由于字数和时间的限制,我们仿写小作文需要精心挑选一到两个最能体现两地夏天不同的景物或特征(角度)来描写,比如可以从声音(或颜色等)的角度入手,写乡村和城市的夏天的不同。角度、方向选好了,小作文的框架就立起来了。

接着按照题目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组织语言。有的同学会问,我语言表达不好,我不会用修辞,或者我写不出贴切生动的比喻句……其实,写作中的灵感常常是随着你流动的思维倏忽而来的,不思考,不开动脑筋,思维不流动,你永远不可能获得妙语佳句。就好像我刚刚写到,从声音的角度来表现乡村和城市夏天的不同,在此之前,其实我对该用什么比喻还没有任何想法,但是写到“声音”,我马上想到乡村的夏夜是静谧的,上空飘荡着的只是农人们的鼾声和虫鸣蛙鸣的交响曲;而城市的夏夜是喧闹的、灯红酒绿的,汽车轰鸣,人群嘈杂。如果用人来作比,那么乡村的夏夜就像一位沉吟的诗人,城市的夏夜更像一位摇滚歌手;如果用饮料来作比,前者如茶怡人,后者似酒醉人;如果用花卉来作比,前者像朴实平凡的栀子,后者则像热烈奔放的玫瑰……

写到这里,这篇小作文其实差不多已经成型了。下面提供一个参考的范文,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与自己写的孰优孰劣,还是各有千秋?

乡村的夏天伴随着最后一朵杜鹃花的凋谢悄然到来,取而代之的是各色瓜果挂满枝头。家家户户也顾不得热辣辣的太阳,弓着背在田地里忙碌,生怕辜负了一年中的好光景。而城市的夏天开始昼夜颠倒的生活。随着气温的上升,白天大部分人窝在空凋房里。到了晚上,人们一个个都出来了,街上熙熙攘攘,摆地摊的、开夜市的开始了一天中吆喝买卖的黄金时段。这时的乡村呢,凉风习习中则奏起了虫鸣蛙鸣犬吠交响曲,安抚着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城市的夏天之于乡村的夏天,如摇滚歌手之与沉吟诗人,如醉人烈酒之与怡人清茶,如朴实的栀子之与奔放的玫瑰……让人咂摸出不同的意味来。

【例2】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表现梁启超的性情与气质,栩栩如生,请调动自己的记忆与情思,描写某位老师讲课的片段,表现老师的特点,200字左右。

【例1】是写景,【例2】是写人,但是思维方法是差不多的。写人作文是我们平时训练得比较多的,相对于写景而言更容易把握。其核心就是要锁定人物的某一特点,对人物的描写围绕该特点展开。再就此题而言,要抓住题目中的“细节描写”“记忆”“情思”三个关键词,在细节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老师有什么特点?是风趣的,还是严厉?老师的表情、语言、动作如何?还是那句话,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维动起来,动着动着,好词好句好想法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下面提供的参考范文取材于襄阳四中一位署名为左右的学生的来稿。他在来信中写道:“这是有感而发的一次习作……”有了情感的涓涓细流,他的文章自然能打动人。

在教过我的老师中,李先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甫入高中的第一堂课,上课铃声刚响起,从门口立即走进一位先生。他约莫四十多岁,稍瘦,个子不高,步履沉稳而不拖沓,很精致的短发,脸上挂着微笑,黑色钢丝边眼镜与微凸的颧骨配合得很好,眼中透着自信,是一个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典型而又普通的知识分子模样。他快步走上讲台,用夹杂着明显乡音的普通话一字一板地说道:“我叫李自斌,今后就由我带着大家穿越了!”旋即转身,在黑板上熟稔地写下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我的历史。然后给我们讲起了他的个人历史,从学习到参加工作、数十年执教经历皆娓娓道来,讲得幽默风趣,我们在底下时不时地爆发出笑声。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教材经典课文或片段的研读,抓住其精髓,为我所用。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写作技法,留心观察生活,正如武侠小说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最高境界为人剑合一,我们作文也要做到形式与内容、技法与情感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