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示部字族探讨祭祀礼仪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示部字族探讨祭祀礼仪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说文解字》中录有示部汉字67个,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 本文从示部汉字与祭祀活动的联系、祭祀目的、祭祀对象、祭祀方式与祭品处理几个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加深对中华祭祀礼仪文化渊源的了解和认识。

Abstract: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corded 67 Chinese "shi" radical characters, which meaning contact with the sacrifice and etiquette. The contact of Chinese "shi" radical characters and sacrifice activities, sacrifice object, purpose and sacrifice way and sacrifice processing were discussed, for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rigin of sacrifice culture.

关键词: 探讨;示部汉字;祭祀文化

Key words: explore; Chinese "shi" radical characters; sacrific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321-03

0引言

汉文字中,有许多与祭祀相关的汉字。本文就《说文解字》徐铉本[1]中的“示”部字族来探讨中国的祭祀文化。

《说文》“示”部字共有63个,另新附4个。这67个汉字多与祭祀、礼仪有关,集中展现了人类对天地神灵及人鬼的崇拜与敬奉。这种对神的敬畏心理在行动上则表现为祭祀和礼仪。

1“示”部字族与祭祀活动紧密相关

“示”甲骨文写作,篆文写作 ,象祭台形,本义为灵石,灵石祭台是古代祭祀非常神圣的标志,祭台上放置祭品示于光天化日之下,给鬼神看并享用[2]。《说文》:“天垂象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示在篆文中是会意字,二表示天,三竖表示日月星,合起来表示通过观察天上星辰图像,来昭示某种现象、征兆、或信息。古人认为神灵、先祖等能够带给人们祸福,所以经常祭拜神灵,这个“示”就是代表神灵受祭的对象,即神主之形,引申指神。许慎据引申义对天象崇拜而释义。虽然不够确切,但仍然反映了原始人凡事必向神祈求吉凶的习俗。

“祭”《说文》:“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祭”甲骨文为“ 、”就是手里拿着肉祭祀神灵的意思。“”的字形,左上角的部件为“肉”,右上角的部件为“手”,下面的点像血滴,表示刚刚宰杀的牺牲,还在滴血,就拿来祭祀,说明当时还保持着血食的习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者茹毛饮血,用血报神。”古人吃生肉,饮鲜血,也拿生肉鲜血来祭祀神灵。《孝经注疏》卷二:“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祭。”

“祀”甲骨文为“、、”是会意兼形声字,“示”边跪着一个人,表示人跪在灵石前祈祷[3]。《尔雅・释诂》:“祀,祭也”。《孝经注疏》卷二:“祀者,似也,神人相临”。祭远祖的神灵时,是人与远祖神灵的相通。

“祭祀”本义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是先民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

祭祀在古人的信仰中尤为重要。《文献通考・论祭天之数》:“凡人子不可一日不见父母,人君不可一岁不祭天。”《左传・文公二年》:“祀,国之大事也。”这种人神同在的思想也表现在祭祀后的进餐礼中;中国古代皇帝在举行祭天大典之后,要钦福受胙。钦福是皇帝接受祭天的酒;受胙是皇帝接受祭天的祭品(通常指祭肉)。福胙带回宫享用,并分赐王公大臣,称之为“赐胙”。这就有了共融的意味,皇上首先接受了上天的赐福,然后再与大臣们分享。这是神与人同在,与人来往的标记。

2祭祀的目的

2.1 祈福《说文》“示”部中涉及祈福的字最多,总共有十六个字,这说明人们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是进行祭祀活动最普遍、最主要的目的。

禧《说文》:“禧,礼吉也。”段玉裁解释“禧”字为:“行礼获吉也”。

祈《说文》:“祈,求福也。”

福“、 ”甲骨文是双手捧着酒樽在“示”前祭献,本义是求福[4]。

祷“ ”《说文》:“\,告事求福也。”

还有“禄”、“祯”、“G”、“祥”、“祉”、“祺”、“|”、“祜”等等。这些字都表示“福”的意思,说明祭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祈福”。从各地的寺庙香火仍然很旺盛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人们也不再相信鬼神之类的东西,但人们还是会到寺庙里祈福,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2 禳祸治病H《说文》:“H,设为营,以禳风雨、雪霜、水旱、疠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从示,荣省声。”H是在风雨、雪霜、水旱、疠疫等自然灾害发生之前的祭祀,是为了“使灾不生”。

R古文写作“”人跪跽祭拜状,禳除灾祸曰R。《说文》:“R,祀也。从示,御声。”

禳古文写作“、 ”,《说文》:“磔禳祀除O殃也。古者燧人H子所造,从示襄声。”

@《说文》:“道上祭,”就是祭祀道上的强鬼,以祛祸。

还有“祓”、“祛”等也是以禳除灾祸与邪魔为目的的。

2.3 求丰产兴旺,祭的目的是祈祷牲畜肥硕健壮。

C,C祭是以求子为目的的一种祭祀活动。

社稷祭祀基本目的都是求农业丰产、盼人丁家畜兴旺。

3祭祀的对象:神、社、祖

古代的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所以祭祀的对象也主要是这三类。《礼书・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崤于地,列于鬼神。”《史记・礼书》也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祭祀作为礼文化之一部分,其对象自然也包括天地人三个类别。

3.1 神与天神祭祀神,古文写作“”(远古先民对大自然的力量怀着恐惧心理,认为神是管天管地、无所不能的超自然灵物,神源于闪电,申“”与电“”同字,字形是伸向天地的两只大手,既神秘又可怕,是闪电的象形字)《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远古先民在人类童年时期,难以科学地解释日月星辰、雷鸣电闪等自然现象,人们对自然的天尚无足够的认识。“天”可以哺育万物造福人类,也可以毁坏一切,遗祸人间,人们难以解释,便想象出了能够主宰一切的天神――天帝,又想象出了日神、月神以及风雨雷电诸神。几乎各民族在童年时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神话传说”阶段。据卜辞记载的占问内容可知,殷商时先民的神灵观念中已有:天神、日神、东母、西母、云、风、雨、雷等诸神。人们想象出诸神,对它们顶礼膜拜,是为了祛祸致福,这就是祭祀天神的目的。

远古先民对天神诚惶诚恐、极度臣服和敬仰,祭拜方式多种多样:

}“”《说文》:“烧柴焚燎以祭天神。从示、此声。”

a“”《说文》:“以事类祭天神,从示声。”a,古书也作“、类”指祭天或因为特别的事故而祭祀。

禅“”《说文》:“禅,祭天也。从示单声。”禅祭一般是在高山之上,可能先民认为神灵居于上天,高山与上天接近,便于通灵。于是,泰山、五台山、武夷山、华山等诸多大山成为禅祭名山圣地。《大戴礼记记・保傅》有:“封泰山而禅粱父”的记载,可以推知,春秋时高山封坛禅祭已是相当普遍。后来为了帝王祭祀方便,就在皇宫附近修筑“天坛”用于祭天。

3.2 o与社稷祭祀o“”《说文》:“地o,提出万物者也。从示氏声。”指掌管万物的土地神。

社“ 、”《说文》:“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社,从土,与土地有直接的关系,“地主”,就是主宰土地的神。社,旧时也指祭土地神的场所。班固《白虎通・社稷》:“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社祭的起源甚早。《管子・轻重戊》篇说:“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封土为社,置木为闾,始民知礼也。”社祭起源可追溯到有虞时期,而社祭受到特别重视,则开始于西周时期。《礼记・祭法》曰:“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己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为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可见当时立社之风的盛行。到了春秋时期,祭社已然不再单单是对土地的崇拜,而是政治活动,《礼记・礼运》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这里的“社”是诸侯所辖的一方土地,已成了诸侯政权的一种代称。早期的社,只是筑个土堆,作为社神的象征而已,即所谓的“封土为社”。后来,随着对社祭的重视,人们便设立社神,筑建祭坛。反映出远古先民对土地的崇拜情结。

《礼记・郊特性》存有一篇《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蜡祭,是在岁晏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希望通过祭祀、巫术、咒语祈祷自然界各种神灵,如土神、水神、昆虫神、草木神都回归自己的“领地”不危害人类,让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礼记・月令》记载,一年的农业祭祀有:孟春之月,“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仲春之月,“是月也,安萌芽,择元日,命民社”;季春之月,“天子始乘舟,荐于寝朝,乃为麦祈实”;孟夏之月,“是月也,驱兽毋害五谷”;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季夏之月,“毋举大事以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季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尝稻”;孟冬之月,“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从资料可知,古代社会对农业祭祀活动,不仅普通民众非常重视,就是皇帝也不敢怠慢,要亲自参加。“地坛”、“社坛”就是帝王祭祀地o、社稷的地方。

l《说文》:“师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l。”《周礼》曰:“l于所征之地。”l祭的对象是土地,即通常我们所说的路神。祈求军队出征,一路平安。

3.3 祖与宗庙祭祀祖《说文》:“始庙也,从示,且声。”祖字初文为“”,象祖先神主之形。今天民间仍有供奉祖先牌位的遗俗,在供桌上放置一块木牌,上面刻有祖先名讳,这木牌与“且”字的古文形体相似。《礼记・郊特牲》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供奉始祖及其它祖先神主的建筑物叫祖庙,即宗庙。

宗《说文》:“尊祖庙也。从宀,从示。”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建筑物叫宗庙。

u“”《说文》:“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为主。”宗庙主,就是用木头或石头做成祖先的形象,供奉在宗庙里,供子孙后代瞻仰祭祀。

殷商时代,祭祀祖先神灵的活动甚为频繁,他们所祭祀的祖先包括: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在我国古代的一些典籍中,有关祭祀祖先的记载也非常多。《考工记》载:“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世室,重屋,明堂分别为夏、商、周三代王室的祖庙。《墨子・明鬼》说:“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祖先崇拜反映在秦汉王朝的国家体制中则表现为严格的宗庙制度。宗庙是封建王朝家天下的标志,与社稷一样被视为国家的象征。《礼记・祭义》言:“建国之神位,左社稷而右宗庙。”《礼记・中庸》说:“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封建王室设立宗庙有笼络人心,操纵政权的意图,而普通人民祭祀祖先,不仅是对其先祖表示崇敬,而且有铭记本族历史的意味。人们希望通过祭祀宗祖获得先祖神灵的佑护和福祉。

3.4 其他的祭祀活动《说文》:“祷牲马祭也,从示、周声。”祭的目的是祈祷牲畜肥硕健壮。《周礼・春官》:“牲马。”郑玄注:“为牲祭求肥充,为马祭求肥健。”

C《说文》:“祭也,从示,某声。”《玉篇・示部》:“C,求子祭。”段注:“谓祭名也。《商颂》传曰:‘春分玄鸟降,汤之先祖简狄配高辛氏帝,帝率与之祈于郊,C而生契’。”高C,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C,又称郊C,因供于郊外而得名。C祭就是以求子为目的的一种祭祀活动。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C、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祓 《说文》:“除恶祭也。”是为了消灾除祸的祭祀。

祛,是为了消除、除去邪魔而进行的祭祀活动。

V《说文》:“除服祭也,从示、覃声。”所谓“除服祭”即服丧期满,脱除丧服的一种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君王亲友逢丧,生者当为其守丧,守丧期间当衣丧服,丧服在守丧期满才可除去。

除此之外还有对门神、灶神、井神、医神、药神以及行业神的祭祀等等。

4祭祀的方式与祭品

4.1 不同节令、场合与规模的祭祀的方式《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j,夏曰E,秋曰尝,冬曰A。”这是所谓的四时之祭。

祠《说文》:“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祠是一种以祝祷为主的祭祀仪式,因春季品物少之故也。

j《说文》:“夏祭也。”j,又作^。《春秋繁露》曰:“j者,以四月食麦也。”

尝,金文从示尚声,是秋祭之专字。《春秋繁露》曰:“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

A《说文》:“进也。”《春秋繁露》曰:“蒸者,以十月进初稻也。”

E《说文》:“E,祭也。从示帝声。《周礼》曰:‘五岁一E’。”《礼记・王制》:“天子E,尝、A。”E属于一种合祭,五年一祭,《尔雅・释天》:“E,大祭也。”

《说文》:“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是周礼一种合祭,三年一祭。

y《说文》:“后死者合食与先祖”。

《说文》:“T内祭,先祖所以厢濉4邮九砺。《》曰:“祝祭于 。”

4.2 祝、、祷、祠,言语求告的祭祀方式祝 《说文》:“祭主赞词者,从示、口,又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槲住薄W<坠俏淖中挝

“”像人跪在祭台神主前有所祷告之形。祝是职司祭礼并向鬼神祝祷的祭师。周代职官体制中明文规定有祝的职能,《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策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W,四曰H,五曰攻,六曰说。”大祝的职责和功能是参与国家祭祀仪典的执行,主持祭典,执掌若干礼仪环节,主持六种祭祀,执掌六种祈祷仪式的祷辞。《周礼・春官》又载:“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辞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宁风旱,弥灾兵,远f疾。大祭祀,送逆尸,沃尸盥,赞隋,赞彻,赞奠。凡事,佐大祝。”小祝的职责是辅佐大祝,参与各级政府祭祀典礼的操作与执行,在丧礼和师礼中专事特定环节上仪式的操作。另外,小祝执掌一些小祭祀。是辅佐大祝的。大小祝均是通过言语祷告来求福、祈年、化灾、远疾的。

祷 《说文》:“祷,告事求福也,从示、寿声。”

“告祭也,从示、告声”。

祠《说文》:“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多文词”几字可知,言语祈祷求告咒念是古代常见的祭祀方式。当然,这一祭祀方式还往往与其他祭祀方式并用,贯穿于其他祭祀方式之中。

4.3 、巫、颂、舞乐悦神的祭祀方式《说文》:“宗庙奏乐,从示、戒声。”是古代的一种祭祀音乐。华夏先祖以舞乐祭祀方式很流行。《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葛天氏的乐舞与原始宗教“敬天常”相关。

巫“”《说文》:“祝也女能事o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裳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凡巫之属皆从巫”。巫是专门从事以舞乐祭祀职业的人,本指巫祝。《尚书・伊训》:“歌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疏云:“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觋之风俗也。”肜祭,据字形其形式当是伐鼓之祭,至周代尚有此种祭法。翌祭,据字形其形式当是舞羽之祭;以舞乐祭祀神灵的方式在古代十分流行。

《诗经》中的“颂”也是宗庙祭祀时所用的乐歌。

王逸《楚辞章句》说:“昔楚国南鄞之地,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可见,这种祭祀方式在南方楚国更是十分的盛行。楚文化中祭祀习俗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4.4 、礼、牺牲,祭品献祭的方式《说文》:“社肉,盛以蜃,故谓之。天子所以亲遗同姓。从示、辰声。”段注:“《五经异义》曰:‘古《左史》说,祭祀之肉,盛之以蜃。’”从中可知,就是帝王社祭时所用的生肉,盛在海蚌里,祭祀后分赐给同姓诸侯。中国自古就有以祭品献祭的祭祀方式,从甲骨卜辞可知,在夏商时代,这种祭祀方式就已经存在。如“禾于河,三牢,沉三牛,宜牢?”就说到了以牛献祭的祭祀方式。我们说,祭祀活动是以取悦于神为目的的,取悦诸神自然要致献礼物,《礼记・礼运》说:“夫礼,始诸饮食。”祭祀活动最初的献祭品当为饮食,而在诸多的饮食类祭品中,肉食又占有主导地位。祭,其甲骨文字形正像以手持肉献祭之状。说明祭的本义是献肉于神鬼。肉食在古代是相当珍贵的,肉食者,皆是达官显贵之人,普通百姓连肉汤也不敢奢望。孟子构想的理想社会就是以70岁吃上肉食为重要指标。孔子说:“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束”是弟子行拜师礼献的肉脯礼物,可见肉食的珍贵。正因为如此,肉食成为献祭神灵的主要祭品。用于祭祀的动物称之为“牺牲”,“牺牲”包括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为“六畜”,当然,牺牲之外的动物也有用于祭祀的,如鱼、兔等。祭品除肉食外还有粮食谷物,《礼记・月令》载: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说的便是用新谷祭于宗庙。饮食类祭品中较常用的还有酒。《周礼・天官・酒正》载:“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就是以酒灌地的一种祭祀活动。

礼“”古文写作“”下部是盛器(豆),上部是谷玉等事奉神o的物品。本义是履行祭神求福之事。《说文》:“Y,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祭品较为常见的还有玉帛。《左传・成公十三年》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墨子・尚同》云:“其事鬼神也,圭璧币帛,不敢不中量度。”在古代,玉既是权利的象征,又是贵族特有的标志,十分名贵,因此,玉遂成为献祭神灵的较好礼品,用玉献祭也多见诸文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冬十月癸酉,王子朝用成周之宝沈于河。”《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瑚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帛为丝织品的总称,亦因其稀少而珍贵,因珍贵而献诸神灵,以求神灵的护佑。

早期的祭品还有人。商代人祭之风甚盛,其用人之多,手段之残忍,不仅有大量卜辞记述,而且有考古遗迹证明。而后代人祭之风也多见诸文献,《左传・昭公十五年》载,鲁国季平子“用人于亳社。”《史记・陈涉世家》载:“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古籍载,魏灵公时曾经用公主妻河,战国时魏国邺地为河伯娶妻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4.5 禊、S、}、等多种多样祭祀方式禊:古人在春季和秋季临水洗濯用来祓除不祥的祭祀仪式。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目的是为了去灾。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S 戒,也。从示,R省。斋戒是举行重大祭祀和典礼前净身食素的行为[5]。《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说文》:“烧柴焚燎以祭天神。从示、此声。《虞书》曰:‘至于岱宗,}。’”《礼记・祭法》言:“燔柴于泰坛,祭天也。”从以上材料可知,祭品的处理方式之一是燔烧;燔烧的方式主要用于祭祀天神。后世的烧纸钱、衣、马、房等大概就是由此传衍而来的。

《说文》:“灌祭也,从示、果声。”灌祭,即是一种酌酒灌地的祭祀活动。《周礼・大宗伯》说:“以血祭祭社稷。”血祭的方式据清人金鹗在《求古录・燔柴瘗埋考》中解释:“血祭,盖滴血于地,如郁鬯之灌地也。”可见,灌注的处理方式在周代已经存在,它是祭祀地神的重要方式。}、两字直接涉及到了祭祀地神祭品的处理,当然祭品的处理方式不仅仅限于这两种,还有瘗埋,即挖坑于地将祭品埋掉。《礼记・祭法》曰:“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礼记・郊特牲》孔颖达疏:“地示在下,非瘗埋不足于达之。”道出了这种处理方式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岳麓书社),影印本(2005)第093861号.下文均简称为《说文》.

[2]丁义诚,张国庆等主编.汉字详解.新世界出版社:64.

[3]牟作武著.中国古文字的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第033018号.

[4]左民安著.细说汉字.九州出版社,(2005)第010203号.

[5]古代汉语字典.商务印书馆,(2004)第136920号10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