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靶点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2009 年10月~2010年10月福州总医院476医院应用经皮穿刺多靶点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8 例。按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按Macnab 疗效评分标准,术后即刻优76例,良64例,可22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3%。本组术前VAS评分为(6.76±0.52)分,术后即刻为(2.15±0.58)分,术后3个月为(2.68±0.56)分,术后1年为(2.95±0.63)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年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起效快及近、中期疗效满意等特点,是治疗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颈椎间盘;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043-03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首先在美国于1999年经FDA批准用于脊柱外科,最初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近年来应用于颈椎病微创治疗。2009年12月~2010年10月,本研究根据技术条件加以改进,采用多靶点射频消融的nucleoplasty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8例,探讨Nucleoplasty治疗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8例,均来源于福州总医院476医院,其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35~55岁,平均(45.7±3.43)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1.0±3.12)个月。大多患者以颈肩酸痛、上肢酸胀、发麻等症状为主诉,其中12例患者伴眩晕及头痛。患者术前均拍颈椎正侧位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排除骨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钙化,无颈髓信号明显改变及严重颈髓压迫征象。患者均经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欠佳。手术1个间隙54例,2个间隙92例,3个间隙22例。病变间隙共304个,C3~4 102例, C4~5 128例,C5~6 68例,C6~7 6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取仰卧位,颈肩部垫枕,头颈稍后仰,头稍偏向左侧,保持颈椎后伸位。在大型C臂数字减影X光机下定位并标记目标椎间隙位置。常规颈部皮肤消毒、铺巾,各穿刺点利多卡因2~4 mL麻醉,分别设定目标椎间盘正中、左右旁正中为穿刺靶点,颈部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将同侧颈总动脉与气管和食管向两侧推开,持定位针(直径1.0 mm)由此间隙经右椎弓根内侧处刺入,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系统治疗仪(美国专利产品Arthocare公司的ENTec-Coblator)连接工作棒(直径0.8 mm)插入,经C形臂X线机反复证实针芯进入椎间盘。射频热凝仪分别测试各靶点使生物阻抗值在150~250欧姆及感觉神经电生理测试(100 Hz,1.0~2.0 V)、运动神经电生理测试(3~5 Hz, 1.0~2.0 V)和热生理测试(70℃/60 s)等4项测试无异常反应后,依次用80℃、90℃、95℃各热凝60 s,其中90℃热凝3个周期。消融过程中出现肢体抽搐、发麻,应暂停消融,C形臂X线机监视下调整工作电极方向、深度后即可继续进行手术。术中根据颈椎间盘突出位置,适当调整等离子刀头侧重进行消融成形处理。一般每个突出的椎间盘消融不少于3个靶点,多靶点进行消融。治疗完毕后,先旋转拔出等离子刀头, 而后拔出穿刺针管。

1.3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感染,应用脱水剂、激素治疗3 d。适当应用活血、营养神经药物。用颈托制动2周,避免颈部过早剧烈活动。

1.4 疗效评估

按Macnab评定标准[1]及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记录分值。 Macnab评定标准,优:症状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的工作和活动;良:症状大部分消失,无需继续治疗,能做轻工作;可:症状改善,但需继续治疗;差:症状无改善。VAS评分系统[2]:在纸上画一条10 cm直线,让患者自己感觉疼痛程度,0代表无疼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在直线上标出位置,测量长度,记录分值。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8例获随访,术后按Macnab评定标准,本组病例中,术后即刻优76例,良64例,可22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3%。术中、术后无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无血肿形成及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术前VAS 评分为(6.76±0.52)分,术后即刻为(2.15±0.58)分,术后3个月为(2.68±0.56)分,术后1年为(2.95±0.63)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1年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但术后即刻、3个月与术后1年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3.1 治疗原理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全程透视引导下,双极射频汽化棒尖端的等离子刀头发送射频能量,在椎间盘中能够形成射频电场,产生等离子体薄层,使离子获得足够动能,打断髓核的有机分子键,将大分子分解成单元素分子和低分子气体(O2,H2,CO2),形成切割和消融效应[3]。整个治疗过程中,温度保持在40~70℃,此温度能使髓核组织胶原蛋白分子的螺旋结构收缩,又不破坏其生物活性,使髓核组织体积缩小,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解除对硬膜和神经根的压迫,进而以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Nucleoplasty术引起髓核的变化仅局限在突出的髓核组织内,对临近组织,如终板、椎体、后纵韧带、神经根一般不会造成损伤,不加快临近节段退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