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前置性作业对构建学生主体性课堂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如何更好地构建学生主体性课堂?我认为,设计适当的前置性作业,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构建学生主体性课堂有很大的作用。
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课之前,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能使学生在课前感受及初步了解新知识;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能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
一、前置性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助跑器,为营造学生主体性课堂热身
学生主体性课堂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利,让学生课堂参与度更大,课堂气氛更活跃,但也并不是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自学。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既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能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提供方法,指出明确的路径,为课堂上进一步探索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好比运动前进行的热身运动一样重要。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适当的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对新课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有所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设计前置性作业:
“0.2里有2个()分之一,表示()分之()。”
“把几个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的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吗?”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把分数写成除法,你会计算出商吗?请试一试。”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通过自己看书自我探讨,对新知识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热身运动”无疑为课堂上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创设了一个前提,为营造一个主体性课堂安设了助跑器。让探究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内在需求基础上,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前置性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垫脚石,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在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预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个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再次探究新知时,更容易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果。适当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为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提供了一块坚厚的垫脚石。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是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的学习准备工作,为后续的学习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一份恰当的前置性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做好充分的铺垫。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前,布置学生随意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算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通过测量,有的学生已经初步感知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为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充分准备。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取知识,会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也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会在测量上出现误差,而测量存在的误差,为课堂上的进一步探究验证提供了有效的前提。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解开疑团的欲望,在课堂探究中会更加自觉地投入。有了前置性作业的指引,学生都有目的性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上,这无疑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前置性作业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性,优化了课堂学习效率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习,体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探索,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会激发认知的冲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
有针对性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给学生以明确的方向,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思考、探索新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获得知识、生成智慧的,还是心中产生疑团的,都激发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求知欲,从而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和优化。
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时,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学习内容,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学习。为此,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配制一杯盐水或糖水,请家长协助孩子记录好盐(糖)和水的分量。了解了盐水包含盐和水,糖水包含糖和水,并可以写出它们分量的比。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入到课堂,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于新知识的探究就觉得容易很多,课堂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四、前置性作业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了课堂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作性的前置性作业,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倾听同学的见解。既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体现集体的智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整体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考虑到在测量过程中会有部分学生感觉到困难,所以要求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让每个小组的同学找身边的两个圆形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在测量探究的过程中,会尽情展示自己的见解,也会倾听同伴的意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不同的思维层次上得到发展,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个过程里,集体的智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不仅仅获得知识,更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同时,课堂的学习气氛得到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随之呈现。
前置性作业的合理设计,使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掌握到新的知识,满足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强烈的教学共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到新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与同学的互相交流下,解开心中疑惑。而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求知欲望,又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探究中,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