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语文课堂生成的内涵及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语文课堂生成的内涵及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生成,是新时期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呈现于实际教学中的是源于“生成”的形形的教学模式,看待生成的含义、特点不同,便衍生了不同的生成追求。本文就这一现象对语文课堂生成从不同层面上进行了由内涵特点的考察和研究,以期能在实际教学中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语文课堂生成 内涵 特点

新课程理念提出:语文课堂要以生成为价值追求。应该说,这一理念的生成源于语文教学的几个转变: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的获得”转向重“能力的构建”,由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转向重“人文性”。当语文教学更多地落脚于教学对象的“生命形成”时,“课堂生成”就必然成为人们注目的一个焦点,成为课堂改革的一个有力抓手。

一、生成的内涵

近几年,来自于教学一线的关于语文课堂生成的研究很多,只是研究的内容更多地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课堂生成的操作性问题,研究者看待“生成”的角度不同,对课堂生成就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所以,在对“语文课堂生成”的探讨“渐行渐远”之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生成”一词上,客观把握其内涵,以此作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语文课堂生成”的特点、正确调控“语文课堂生成”的基础。

“生成”,离开教育的语境,它具有三个基本含义:一是[form;produce],产生,形成;二是[beborn(gifted)with],生来就如此;三是[bearandrear],养育。将这三个基本含义放置到教育的语境中,我们可以得出教学生成的内涵:首先,生成离不开它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需要在相互作用下、经过一定的历程“产生,形成”。也就是说,语文课堂的生成是离不开课堂互动的,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其次,生成离不开生成主体的本来性质,即,语文课堂生成离不开教学主体的已有价值观、体验和阅历;最后,生成离不开教学主体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学过程,即,语文课堂生成必须建立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协商后形成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之上。

故而,语文课堂生成就是指教师在有目的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中围绕文本的种种互动,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理解,从而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精神的新的自我建构。

二、语文课堂生成的特点

明确了语文课堂生成的内涵,我们就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得出语文课堂生成的特点,准确把握语文课堂生成的方法,合理调控语文课堂生成。

首先,语文课堂生成是一个教师协助学生阅读文本、产生独特体验、完成自我建构的生命历程,在这一层面上,语文课堂生成首先表现为动态性、建构性、情境性、真实性。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语文课堂生成离不开课堂上的相互作用,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甚至教师、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应当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互相碰撞,思想与思想相互对话、交流、激发,语文课堂生成就是这个碰撞、对话的结果,也是课堂中的每一个体在交流碰撞中重新筛选、组合,形成新的认识、经验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创设适合于交流、碰撞、思考的情境,比如设计对文本的阅读、质疑的环节,设计交流阅读体验的环节,设计有关文本的辩论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环节的设计中,我们必须把握所有问题的探讨必须以真实为底线,只有真实的、关系到个体生命成长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真正作用于他们的内心,才能有价值地生成建构,才能有助于他们生命的成长。

其次,从语文课堂生成的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在进行教学准备时预定好的教学资源,这个层面上的生成具有可预知性、计划性、必然性、有序性;另一类是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产生的教学资源,这一层面上的生成具有不可预知性、偶然性、突发性、随意性、无序性。

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我们都会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文本的情况来设计安排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就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言,这是我们在计划之中的、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认识、领悟并掌握、建构的内容,所以,要在这个层面上有价值地生成,就需要我们精心地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深入地研究文本、把握文本的各个层面的知识,恰当地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以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最大效率地生成学生的新的知识结构。但是,无论课堂设计如何细致、严谨,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时,由于教学主体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每一个体在活动过程中随时会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这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变数。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们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为语文课堂的即时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活动、在实施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根据课堂现状进行灵活的变通,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

尽管语文课堂的即时生成可能会使课堂从有序走向无序,但是,这其中正蕴涵了一种系统理论:一切系统在远离平衡有序的基础上,通过开放性地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作用,才能走向更高层次的新的平衡和有序。所以,作为语文教学的实施者,我们应当转变观念,不要惧怕课堂的无序,不要轻易否定课堂中即时生成的任何一种资源。当然,在对待各种有价值或无价值、有意义或无意义的生成时,我们需要把握一些原则:不可偏离文本,不可偏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不可偏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从语文课堂的生成的主体上来说,活跃在课堂中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又是一个打破他们的原有知识结构、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生命历程。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语文课堂生成具有多元性、超越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值得指出的是,就生成主体而言,我们主要是指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文本的引导下生成自己的知识、精神内涵,获得成长。但是,在语文课堂中能够生成的主体也包括教师,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的生成反馈中也会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目标。所以,生成性语文教学应追求一种教师和学生双赢的结果。教师在面对生成的多元性、超越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时,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灵活应对课堂中的多元生成;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则要注意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思想的火花,即便可能是一个无意义的生成,但对于生成的个体来说,它可能就是一种超越和创造。在对待生成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其加以鉴别、调控、选择、重组,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为前提。

其实,就语文课堂而言,获得生成的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甚至还包括文本与文本的作者。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以现代的阅读观来理解,作品被创作成功之后,就成为了一个生命体,其中既融入了作者的生命意识、爱与恨、悲与喜、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对正义与真理的追求,又在一次次的被解读中融入了读者的情感、阅历、人生态度、价值观,作品因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新的意义。因而,语文课堂最理想的境界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都能获得生成、得到提升,在新的高度上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总之,“生成”概念的提出无疑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崭新的、更为敞亮的视野,准确理解其内涵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把将它由理念变成实践。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故而,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语文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当成生命中充满意义、色彩绚丽的一段历程,把课堂生成作为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从内容、方法到目标不断地生成新的资源,摆脱封闭、僵化、枯燥、低效的传统模式,成为让教师和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创造新生、获得精神享受的一段无限美妙的旅程。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2]金亦挺.基于弹性预设下的课堂教学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4,(22).

[3]李美艳.语文课堂生成的主体、特点及生成的有效管理.考试周刊,2008,(23).

[4]沈大安.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福建教育,2004,(6).

[5]叶澜.让课堂散发出生命活力.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

[6]郑百苗.语文课堂的生成: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J].语文教学通讯,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