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后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预习 朗读 翻译
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阅读要求的第九点:“朗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为了能达到这个要求,所有的中学语文老师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如何能穿透文言词汇去与古代圣贤进行心灵沟通,这需要我们有较高的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翻译能力,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课前预习,走近文本。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翻译课文存在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对文章很陌生,不了解作者,不了解写作背景,不了解文体,而这些内容完全可以依靠课前预习解决,例如在教学刘禹锡《陋室铭》时,课前知识检测时,有一位学生这样回答: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和散文家,在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他的豪迈达观,他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他曾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失败后受降职处分,做闲散官员,他很有文才,受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大诗人白居易的赏识,他的散文清新又活泼,富有韵味。这篇文章写于他被贬期间,在贬至安徽和州时,当地知县在半年期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他因不满这个势力的狗官,愤然提笔写下这篇情趣高雅的《陋室铭》。铭,原意是刻,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警戒勉励,这篇文章是作者警戒后人,勉励自己。
通过他的回答,我感觉,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太重要了,他已经有了自己对文章的看法,这就离作者更近了一步。
二.课上朗读,走进文本
课程标准中阅读第一点要求就是:“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是走进任何一篇文章的重要途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朗读更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在朗读时仍然存在着各种误区,作为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首先朗读应读准字音,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个别通假字的字音需要老师重点强调;其次注意节奏,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水陆草之花,可爱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其中这几个副词读的时候必须得加重语气,这样才能体现出来当时世风污浊,趋炎附势之人很多。最后要注意语气,我们知道语言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只有读准语气,才能读出感情,读准感情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在讲《晏子使楚》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当扮演楚王的学生说“晏子,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我依稀看到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反之,扮演晏子的同学,也把晏子的机智灵活,不畏强权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的魅力太大了,学生通过读自己走进了主人公,走进了文本,这是任何教学方式不可代替的方式。
三.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以往在遇到翻译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时,学生独立翻译确实存在困难,所以,学生过分的依赖课外工具书,根本不动脑思考,自从我把级分成以四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织以后,学生在翻译课文时兴趣总是很浓厚,因为同学都想表现,都想在小组中有发言权,所以能够多动脑,这样学生只要结合书下注释就能疏通文意,实在疏通不了可以提出问题,让其他的小组帮助解决,在翻译过程中我告诉学生就六个字,“不拘泥,敢推测”。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对待文言文总是很畏惧,何来畏惧?因为他们受到古人思想的拘泥,对待文言文,我们要用今众人的思维去揣摩,而不应该受原来作者思维的束缚,翻译语句离不开语境,一定要大胆的推测,才能有判断,而我们学生往往不敢推测,结果举步维艰,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即使错了也要表扬,鼓励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实践证明,这样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于文言文的翻译效果很好,既调动了他们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提高了翻译文言文的效率,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借鉴好的学习习惯,一举多得。
以上就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采取的主要措施。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古文世界里自由遨游。用心去与古代圣贤对话,接受他们灵魂的洗礼,进而由衷热爱古文,传承我国悠久而博大精深的文化,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肩上的责任。
娄选丽,教师,现居吉林松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