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状态临床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状态临床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呼吸内科下呼吸道的感染,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抗菌药物,以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而不同类型和分布状态的感染病菌,具有不同的耐药性。文章将重点针对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菌的分布状态,对其耐药性进行临床研究,进而提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建议。

关键词: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菌,临床

1 临床研究对象

以呼吸内科的普通病房患者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资料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下呼吸道咳嗽后的痰标本、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后的分泌物、气管插管取下分泌物,然后将这些分泌物分离,得出用于临床研究的感染病菌。以上临床研究的患者,可能表现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热、肺部有炎性病变、肺部有湿音、支气管有阻塞性肺气肿、咳粘痰。其中发热在38℃以上,并且患有上呼吸道炎症的患者,譬如鼻炎、扁桃体炎等,不适合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

2 临床研究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在全国临床试验标准委员会标准范围内,以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作为主要设备,分别进行下呼吸道体外药物的培养和敏感性试验,然后提纯分离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其他真菌等;将相关资料输入电脑系统当中,并绘制相关的统计图表,以及借助PEMS3.1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最后分析不同年龄的下呼吸道患者感染细菌分布状态及菌株体的耐药性,明确合理用药的具体方法。

3 临床研究结果及讨论

3.1病原菌分布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菌主要有5种: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这种病菌是革兰氏病原菌的主要类型,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呼气管插管、分泌功能衰弱、病菌耐药性高、排痰不及时、免疫功能降低、菌群失调、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这种病原菌的监测难度大,耐药性高,严重影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生命健康,并且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心血管以外等急性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3.2病原菌耐药性 革兰氏病原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两种,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如下:

3.2.1革兰氏阴性菌 其特征是不发酵、无动力、生长要求低,常见的有假单胞菌属、寡养单胞菌属、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主要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均可能引起的接触传播,譬如化疗、内镜、器官插管、血液透析等,属于条件致病菌,并且容易产生ESBLs水解窄谱青霉素,以种间转移或者属间转移的方式,损害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并导致二重感染,这些病菌对内酰胺类抑制剂、内酰胺类复合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较为敏感,而对于青霉素类、内酰胺类等具有非常高的耐药性,因此在进行经验性抗干扰治疗时,应选择内酰胺类抑制剂、内酰胺类复合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

3.2.2革兰氏阳性菌 SA与SE是主要的菌种,SA所产生的金黄素,能够分解甘露醇,使得血液的纤维蛋白,沉积在菌体的表面,对吞噬细胞吞食作用形成阻碍,进而诱发皮肤感染和软组织感染等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为充血、水肿和坏死,SA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类、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性明显,对于出现老年人、呼吸机治疗患者、长期卧床患者、注射不洁净静脉患者、具有静脉药瘾患者等,应选择替考拉宁、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力奈唑烷、万古霉素等作为治疗药物;SE寄生在皮肤和黏膜位置,所产生的白素,具有次之于SA的致病性,其中留置静脉导管操作的患者致病率最高,尤其是免疫功能较低的患者,譬如早产儿、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激素治疗患者等。

3.3病原菌耐药性控制 耐药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使得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因此在掌握病原菌耐药性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讨对病原菌耐药性的控制。

3.3.1了解抗菌药物的适应性,在经验性治疗过程中,应该通过对病原菌的培养,以及试验体外药物的敏感性,提供科学选药和用药的临床数据,同时在用药的3d后,再次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找出具有耐药性的病原菌株,然后针对性地拟定诊疗方案。

3.3.2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其剂量和疗程,是控制耐药性病原菌的关键,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具体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通过联合用药和替换用药的方式,兼顾病原菌在耐药性方面的危险性因素,尤其是患有免疫性疾病、接受放疗/化疗患者、90d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患者、住院时间在5d内的患者等,都要求以联合用药和替换用药等方式,杜绝不适当治疗行为的出现。

3.3.3针对不同耐药性的病原菌,在选取抗菌药物时,应该设置相对应的耐药机制,同时持续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其中临床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需结合病原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浓度,以限制耐药突变体的扩增,以及根据抗菌药物的循环使用原理,坚持抗菌药物的循环使用,保持抗菌药物的良好疗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菌多为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其中有80%左右的细菌为致病病原菌,另外由于病原菌检查技术滞后,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没有合理控制好用药量和用药类型,使得某些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作用,治疗效果适得其反。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菌的分布状态、耐药性及耐药性控制方法,可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临床指导依据[1-3]。

参考文献:

[1]毛长庚,郑丽宏.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检测与耐药性相关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7):118-1191.

[2]朱丽娟.22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分析及药敏试验[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21):241-242.

[3]黄英,王红娟,脱百琴等.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1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