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夏收之后看麦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夏收之后看麦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夏收期间国内麦市行情

今年夏收以来的小麦行情,经历了上市初始的低迷—快速上涨—平稳调整—再度上扬四个阶段。由于今年国家在南方四省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较早,新麦上市后不久大多就超过了国家托市价格。后市随着托市企业收购的停止,麦市的平稳调整基本延续到8月下旬。9月份受需求回暖及节日效应的拉动,制粉企业小麦采购量加大,小麦价格再度由稳转强。

市场监测显示,截至9月下旬,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交易均价较6月上旬上涨177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310元/吨。

分阶段看:

6月份:新小麦陆续上市,由于今年国家在南方四省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较早,加之各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大量上市的小麦并未压制住市场价格,小麦行情不仅快速走高,市场收购也空前高涨。河南南阳在6月初新小麦收购价格在1.08-1.1元/斤,到6月底收购的小麦为1.18元/斤,上涨了0.07—0.10元/斤。

7月份:主产区小麦价格涨势趋缓,不同地区因供需差异小幅波动。由于新小麦收购价格普遍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前期启动的四个托市省份陆续暂停托市收购。国家尽管在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放宽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执行标准,但对市场的影响有限,至7月底,河北中部南部、山东北部中部、河南北部粮库过筛收购价在1.24-1.26元/斤,江苏北部中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中部收购价多在1.2-1.24元/斤,河南南部、湖北北部收购价在1.18-1.22元/斤。

8月份:小麦主产区价格维持平稳调态势,尤其伴随着产区各级收储企业轮换补库工作的基本完成,市场的承接主体基本为制粉企业收购。新麦市场表现整体购销平淡、量减价稳。至8月底,河北中部南部、山东北部中部、河南北部粮库过筛收购价在1.25-1.27元/斤,江苏北部中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中部收购价多在1.21-1.24元/斤,河南南部、湖北北部收购价在1.2-1.22元/斤。

9月份:受市场需求回暖及“双节”消费的影响,制粉企业开工率提高,小麦需求数量增加,新麦收购价格经过前期的调整以后,再度由稳转强。截止9月下旬,河南、河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普麦收购价格大部分在1.23~1.31元/斤,优麦收购价格在1.31~1.34元/斤,安徽等地质量偏差的小麦收购价在1.14~1.18元/斤,普通麦收购价在1.23-1.24元/斤,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普遍上涨了1-3分/斤。

夏收期间国内麦市特点

第一、市场惜售心态始终较强。今年夏粮集中收购的4个月期间,售粮者的惜售心态自始至终并没有大的改变。即使7月中旬以后,在国家托市收购陆续停止、市场收购进度放缓、价格上涨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其惜售的心态也并没有减弱。由于对后市小麦行情看好,不论是农户、还是贸易商大多持有存粮待沽的心态。

第二、各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今年小麦夏粮收购,无论是贸易商、制粉企业收购,还是储备企业轮换补库都较为积极。尤其制粉企业大多汲取了上年的教训,普遍希望及早掌握粮源建立库存。部分市场主体甚至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市场的竞争,而是粮源的竞争,谁控制了粮源,谁就有了竞争的资本,导致收购热情高涨。

第三、小麦收购市场化程度较高。今年新麦上市以来,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较高。虽然国家在主产区部分地区启动托市较早,但收购状况并不理想。政策性收购与市场性收购虽也并存,但市场化收购基本占据着主导位置。

从夏粮整体收购状况来看,截至9月5日,河南、江苏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022.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69.8万吨。今年主产区启动托市的四省托市收购在800万吨左右,而且还有部分芽麦。

从农户售粮结构来看,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8.8%的调查户把粮食出售给了社会粮商,24.4%的出售给了粮食加工企业或其他地方,出售给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只有16.8%。

第四、优普小麦价差进一步拉大。今年小麦受天气及病虫害的影响,今年小麦质量普遍下降。市场反映今年小麦容重普遍下降一等,二等以上小麦数量偏少,三等及以下小麦数量占据主流,尤其面粉加工企业实际可用的小麦商品量并不高。

受种植面积下降和不良天气的影响,今年国内优质小麦产量大幅减少。市场人士预计,今年国内优麦产量较去年减产2~3成,各企业的收购数量较去年减少3成左右。截止9月下旬,郑州地区贸易商二等收购价2490元/吨,2013年延津产郑麦366收购价2700元/吨,差价为210元/吨;山东济宁地区新麦二等粮库收购价2580元/吨,2013年产济南17平均出库价格2720元/吨,差价为140元/吨。

温和走强仍将是主基调

就后期的市场来看,小麦仍不乏利好因素支撑,预计小麦价格仍会稳中走强,但出现大涨的几率仍然不是很大。

支撑因素:

一是政策对市场底部具有长期支撑。我国小麦市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特征,价格不断走高主要的还是源自于市场对国家政策的预期。9月底10月初国家将公布2014年小麦收购价格,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无疑会再次提升市场的底部空间。国家不断提高小麦价格的导向,使市场看涨预期增强,这将会促使农户和粮食收储企业不急于销售库存的小麦,以期待后期价格进一步走高。

二是市场需求基本进入季节性旺季。按照惯例,四季度小麦需求将逐渐转旺,需求增加将成为推动小麦现货价格上涨的因素。市场预计,由于面粉价格的上涨相对于小麦具有滞后性,加之市场需求将进入季节性旺季,大部分制粉企业认为后市面粉价格会有一定的补涨空间。面粉价格的稳步趋强,将会一定程度上支撑小麦价格上行。

三是成本释放推动小麦价格上行。从生产成本来看,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各生产要素的全面上涨。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该省今年小麦生产成本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户2013年种植每亩小麦的生产成本为580.5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物质费用为246.2元,比上年增长9.0%;生产服务支出148.3元,比上年增长10.9%;人工成本186.0元,比上年增长3.4%。面对扶摇直上的生产成本,农民需要用价格的上升来弥补成本的增加。

从流通成本来看,新麦上市之际,由于收购主体多向农户直接收购,价格自然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农户手中余粮有限,作为需求主体的面粉厂采购会转向贸易商和粮库,这就相当于增加了必要的流通环节,价格包含了仓储保管费用、利息等储存成本,时间过得越长,储存成本并就越高,这也将会推动小麦价格稳定上扬。

四是政策性粮源库存较往年减少。今年夏粮小麦收购虽然南方四省实施了托市收购,但收购状况并不理想。据了解,2012年产托市小麦余量目前在1000万吨左右,其中800万吨以上在河南,剩余部分主要存储在安徽和湖北两省。而今年收购的800万吨左右托市小麦,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两省,河南、湖北两省收购量较小。有关市场人士认为,在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大幅减少的背景下,往年的积累库存对市场调控短期内虽然仍然是比较得力的方式,但长期看就比较困难。尤其库存粮源的分布不平衡,对区域性市场的调节能力下降,这将会留给市场价格上涨的机会。

抑制因素:

一是今年小麦产量仍属丰收之年。尽管市场对今年小麦产量质量微词颇多,但整体仍属丰收之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冬小麦产量11567万吨,较上年增加148万吨,增长1.3%,冬小麦实现“十连增”。

二是市场流通粮源相对充裕。新麦上市以来,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较高。政策性收购与市场性收购虽也并存,但市场化收购基本占据着主导位置。目前小麦集中收购已基本结束,今年收购总量很难达到去年的5616万吨水平,这说明相当部分粮源仍滞留于流通市场。市场粮源库存的分散,流通粮源的充裕,将会对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起到较强平抑作用。

三是小麦饲用替代大幅减少。今年新粮上市初期,由于新麦开秤价格不高,饲用替代还有一些优势,部分企业收购了一些小麦。但随着后期小麦价格的不断走高,饲料企业除收购部分芽麦外大多退出了市场。目前山东济南小麦、玉米比价为1.07∶1,河南郑州为1.09∶1,安徽宿州为1.05∶1,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消费仍不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市场预计,今年饲料加工企业采用小麦替代玉米饲用量将进一步减少,预计为220亿斤,减幅39%。

四是进口小麦数量大幅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3/14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将达到650万吨,美国农业部报告预计为950万吨。

由于国际小麦市场供应充裕,价格走低。目前国际小麦价格已经低于国内价格,小麦进口利润丰厚。海关数据显示,1—7月份,我国今年已累计进口小麦逾170万吨,进口小麦已成为我国小麦市场重要的供给源之一。

进口小麦数量的增加,虽难以对国内小麦市场形成冲击,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必定会相应挤占国内小麦的市场需求份额,抑制小麦价格的上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