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影“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影“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最后一个月,国内2800多座影院产出13亿多元票房,助力全年总票房跨上130亿元新台阶,同比增幅28.93%左右。纵观全年国内电影市场,入市影片近300部,其中票房过1亿元的影片30多部;新增影院900多座,几乎是上一年新增影院数的近3倍,国内城市影院总数达2800多座;新增银幕3030多块,是上一年新增银幕数的近两倍,国内有持续票房产出能力的银幕总数达9200多块;国内单日票房多次冲至1亿元以上,单影院单日观影人次也突破2万人次,这些都是往年没有或者很少出现的市场现象。

但随着国内电影产业整体规模的快速发展,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各环节之间的不配套以及在行业机制改革过程中遗留的隐患等也开始在这一年集中爆发。在一个个看似靓丽的市场数据背后,各种危机与隐忧更值得业界警惕――

尽管入市影片中单部影片的票房仍冲至10亿多元高位,但高质量的国产影片缺位,粗制滥造的影片大量涌现,遭到观众们的鄙弃和不满,国产片单片票房普遍难以走高。加之各种制片成本,特别是导演、演员薪酬的增长,电影制片投入加大,投资风险加剧;

新建影院增长迅猛,但单体影院票房普遍下降,有些影院的年票房减幅甚至达30%左右,新影院的市场培育期拉长。随着分账比向制片方倾斜,以及影院用地租金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走高,院线和影院经营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产业规模虽然继续看涨,但与影片投拍和入市数量,尤其是影院投建速度相比,城市影院观众并没有同步增长。全年国内城镇观影人次只有3.6亿,人均年观影人次不足0.5次,产业基础仍很薄弱;

整体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也让电影行业内部不同环节的利益分化加剧,矛盾冲突激化。行业协调机制和行业规范的建立迫在眉睫;电影市场的各种乱象,让电影立法,特别是打击盗版等呼声日益高涨。

37

37部影片票房过亿;国产片单片票房走低。

在全年过亿元影片票房榜单上,有37部影片的单片票房过亿元。其中国产影片占据20个席位,但除了《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和《建党伟业》3部影片的票房过4亿元之外,其他大部分国产影片票房没能过2亿元。如此情形不仅与票房高达11亿元的《变形金刚3》相距甚远,即便与上一年的《唐山大地震》和《让子弹飞》等国产影片相比也有不小差距。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国产影片制作水准的不尽人意。

2011年,国内共制作完成580多部故事影片(其中动画影片24部),有约200部影片进入市场,但反响较好的影片只有《将爱情进行到底》《失恋33天》和《窃听风云》等为数不多的几部。反观入市的60多部进口影片中,不仅分账大片票房产出稳定,而且众多以批片身份登上内地大银幕的影片也有稳定的市场表现,如《致命伴侣》《源代码》和《铁甲钢拳》等均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赢得观众认可,这些影片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国产类型影片粗制滥造的不足。

从影院终端反映出的票房、观众人次及上座率等数据分析,虽然投资大、演员阵容强的古装“大片”依然占据票房榜单的重要位置,但从投入产出比分析,其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无论是“五・一”档期上映的《倩女幽魂》《关云长》、暑期上映的《武侠》、“十・一”档期上映的《画壁》和《白蛇传奇》,以及贺岁档上映的《鸿门宴传奇》和《金陵十三钗》等,从投入产出比等各项数据分析,均与片方预期有不小距离。特别是11月18日上映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首周3天全国影院为其排映25000场,但只产出2200万元的票房,场均不足26人次,最终票房不足4000万元。由此,张艺谋《英雄》开创的所谓“古装动作大片”在2011年似乎走到了尽头。

相反,像《将爱情进行到底》《单身男女》《窃听风云》,特别是《失恋33天》等具有精确观众定位、具备一定类型特征,以及与现在的年轻观众生活有关联的影片,成为观众喜欢、票房产出稳定的市场主力军。

2012年,国内影院终端投建将降温减速,入市进口影片会更多,国产影片的市场空间将遭严重挤压。对影片投资方和制片方来说,如何科学决策,选好项目才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项目选定之前的市场调研和制片环节中的精益求精,将是国产影片能否重新赢得观众信任的前提。

15.2亿

单月最高票房达15.2亿元;档期因素减弱。

最近几年,市场的高峰均出现在贺岁档,其他诸如“五・一”和国庆节等均成为市场的小高峰。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国产片云集的贺岁档威力不再,进口大片撑市的暑期档成为票房产出的最大贡献者――在全国月票房榜单上,7月份和8月份均15亿元左右,8月份甚至达15.2亿元,为全年的最高峰;被业内普遍看好的12月份贺岁大战,上半月只有3.5亿元,还不如2010年同期。2011年1月份和2月份的票房,也没有因为春节长假而有上佳表现。10月份的国庆长假,也没有出现业内预期的热闹景象,为档期定制的《白蛇传说》和《画壁》,票房均没有超越2010年同期入市的《神探狄仁杰》。

传统档期威力不再,影片自身的吸引力再次成为影响市场的根本元素――在《功夫熊猫2》《建党伟业》《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7(下)》《窃听风云2》和《蓝精灵》等强片云集的6月至8月,国内影院3个月内产出40多亿元票房。而在以往市场比较冷清的11月份,《猩球崛起》《失恋33天》和《铁甲钢拳》等中外影片联手把单月票房推高至10亿元以上。其中《失恋33天》最终以3.5亿元票房,成为年度电影市场最大惊喜。

如此情形再次说明,与档期等外在因素相比,影片自身对观众的吸引力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根本。在贺岁档前战的12月上半月,众多打着贺岁旗号的影片蜂涌入市,不仅没有如愿取得高票房,反而“吓”走了很多观众,拖累整个市场迅速走低,与2010年同期《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的斗法与双赢形成鲜明对比。

9200

银幕总数增至9200多块;影院经营管理难度加大。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国内新增影院超过900座,与上一年的330座相比增速迅猛,其中1月、5月和12月份新增影院均超过100座,12月份甚至达到惊人的127座。2011年,国内新增银幕数达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截止年底,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其中90%的影院具备数字放映条件。在这一年里,除了各个国有背景的院线公司继续开疆拓土扩充实力,以独立影院投资公司身份介入影院投建的企业也相继发力――世茂、保利、耀莱、博纳、金逸、星美、大地、卢米埃、华谊兄弟、UME、百老汇等生力军,以及CGV等外资背景的影院投资公司均有众多新建影院相继开业。

不同资金背景的企业进入影院投建,也为影院的经营管理带来新的思路,给电影业带来新鲜的血液。但从影院票房榜单分析,众多新影院的加入摊薄了单体影院的观影人次和票房收入。与2010年相比,榜单前列的大部分影院的票房均呈回落之势。以票房榜单前10影院为例,除了北京耀莱国际影城(2010年6月份开业),其他9座影院的票房收入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缩水,其中北京UME国际影城华星店的票房同比大减3000万元,减幅高达31%。上一年还在榜单前10的上海和平影都更是跌出榜单前25名,票房同比缩水2500万元,减幅达35%。除了这两座影院的IMAX影厅的因素――片源减少,影院之间的竞争激烈以及市场强片的匮乏均是造成单座影院票房缩水的主因。

众多新影院的出现,加上同期上映影片的同质化,让影院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为提升影院上座率,在过去的一年里,影院团购、低门槛会员卡、各种打折兑换券和影院院线通券等层出不穷,北京耀莱国际影城全年的观影人次甚至高达286万多,足足是榜单第二位的一倍,并以7630多万的票房一举冲至榜单首位。但该影院的平均票价只有27元,远低于全国30多元的平均票价,而榜单前10名影院中,大部分影院的平均票价均在40元以上。有些影院甚至推出白天场次均为半价的经营策略以吸引观众。

与此同时,新项目争抢的日益激烈也让影院用地租金大幅上扬,加之影院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影院用人成本也大幅提高,这些均让院线和影院的经营管理捉襟见肘。就在年底之前,传出多个影院投资者因资金链吃紧而欲抛售影院的消息,终端市场的整合洗牌有望很快到来。从现在的情形看,终端投建将很快降温减速,院线之间的兼并整合将真正开始。

4亿

城市观影人次不足4亿;产业基础薄弱。

与影院投建的火热势头相比,观影人群的增量并不如人意。2011年,城市主流影院的累计观影人次为3.6亿左右,同比增9000多万人次,增幅为33% 。但观影人次绝对值的增加大多来自新建影院和银幕数的激增,且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即便如此,国内城镇人口中,平均每人两年才走进影院观影一次。这一方面说明国内电影市场仍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同时也说明国内电影产业的根基还相当薄弱。

且不与日本、韩国和美国等电影发达国家对比,仅与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当前影院观影消费仍局限于少部分人,电影还没有回归大众消费的行列。这也再次提醒电影创作者和制作者们,一定要在电影自身多下功夫,增强电影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同时,电影票价如何更亲民,让更多人走进影院观影,让电影成为人们的常态文化消费,也是业界不容回避的课题。

18亿

广东省以18亿多元夺冠;市场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终端市场释放出的利好信息是,影院开始向以往的市场空白区发展――在全国各省区票房榜单上,虽然广东、北京和上海依然稳居榜单前列,但江苏省、浙江省和四川省等均出现在显眼的位置。其中广东省以近18亿元票房夺冠,江苏省则以174座影院高居影院数榜单第二,仅次于广东省的243座,票房也排到全国第三。其他诸如四川省、辽宁省和山东省等,影院数量、观众人次和票房比往年均有大幅增加。

即便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和成都等一线城市,其主城区的影院密度已经基本饱和,新建影院也逐步移向远郊县。以北京为例,2011年全年新增影院只有十几座,且大部分不在主城区。上海和广州的新建影院也大部分聚集在周边郊县。而河北、河南、陕西、云南、内蒙古和江西等中原和边远省区,一年内均新增数十座影院,河北省甚至多达100多座。在广大农村,因电影放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而呈现出较好局面: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村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6条,数字放映队47692支,共放映影片812.3万场,观众人次达17.53亿,是城市观众的数倍。

在院线票房榜单上,万达、中影星美、上海联和等大院线的各项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万达院线年票房突破18亿元。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院线的大部分票房增量源于影院和银幕量的扩容,旗下单座影院的票房产出增幅并不明显。反而如中影数字院线、浙江横店和北京时代今典等在二三线市场发力的院线,各项数据出现大幅增长。终端市场向国内的电影空白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延展,体现出电影市场的均衡化发展趋势,为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石。

45:55

行业利益分歧加大;行业规范亟待建立

过去几年,电影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行业内各环节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分歧被遮蔽。但在2011年,终端市场的快速拓展与票房增幅的突然放缓,让业内各领域之间的分歧和争端集中爆发。其中,《金陵十三衩》引发的最低票价和分账比的调整,就并非偶然。

随着制片成本的加大和票房回收难度加剧,上游制片方亟需提高分账比以减轻投资压力,维持多年的片方与放映方43:57的分账比已经难以为继。从明年开始,会有更多片方要求45:55的分账比例。与制片方利益一致的发行方,除了中影和华夏的发行公司可以靠进口片获利之外,其他以发行身份维持运营的发行公司只有影片票房2%-5%的费,加之其他公关费用,发行公司前景暗淡。这也是被称为“电影的腰”的国内发行环节难以成气候的症结所在。在2011年的电影市场上,除了中影、华夏、博纳和光线,其他发行公司均难有作为,特别是以福建恒业等为代表的民营发行公司,步履维艰。

放映终端的日子也不好过:影院面临用地租金和其他经营成本持续推高以及上座率不乐观的双重压力;院线方一直靠2%-5%的微利维持运营,再度让利将难以为继,尤其是以加盟影院为主的国有背景院线公司。无论是最低票价提高还是分账比向上游倾斜,都会让院线和影院利益受损。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偷漏瞒票的违规现象将成行业顽疾。就在2011年年底,中影公司联合光线、华谊兄弟等多个电影发行公司组建专门的检票队伍,以应对放映端的不规范操作。12月29日,中影数字为了维护放映秩序,首次公开宣布向7座违规影院停止供应影片数字盘密钥。在这样的情形下,行业内部的协调机制和行业规范的建立变得刻不容缓。

与此同时,电影业的外部环境也亟待整治,比如电影立法和打击盗版等。内外兼修方能消灭丛生乱象。时间很紧迫――现在的问题已非“防患于未然”,而是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