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真生命到文化共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真生命到文化共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小波有一句直接而又发人深省的话,“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已故的陈寅恪、沈从文、王世襄、萧乾是这样的,还有健在的“穿裙子的士”―叶嘉莹;由“水浒气”、“三国气”中提炼出“游民文化”的王学泰等许许多多经历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或多或少受到过屈辱,依然成绩斐然,更令人钦佩的是在受着不公平对待的情况下还能够尽心竭力地在痛苦中坚守。

正如钱穆所言:“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真生命”,他们活出了“生命的真”,验证了人之为人、智慧之为智慧。他们在李怀宇的访谈中相聚,这就是《与天下共醒》。书中被访者很大一部分已年近古稀甚至耄耋之年,最小也已经 59岁了。

在发掘他们内心中作为知识人最关注的文化史及研究现状、走向问题时,访谈中大量运用了“比较”一词。古今比较,东西方比较;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比较……这些比较中有平行,有交叉,有递进,勾勒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明暗层次,以及个人在大环境中的位置与亮度,透视出一个全息的动态画面下,心的温度。

李怀宇问骆玉明,会选择生活在历史中哪个时代?一个趣味性的虚拟问题不动声色地探向被访者的价值取向,既有社会共性的指向,也有个人个性的取向,一代人的烙印,形詈蜕钋场

从《访问历史》到《与天下共醒》等知识人访问,一路走来,完成了李怀宇访问者、聆听者、引领者的不断跃升与融汇。从不同方位稀释、冰消了作者内心对现实的困惑,(这种困惑可能是代表着70年代生人群体知识人的困惑,一种负责任的困惑与叩问)。但我更想追问的是困惑之因如何解决的问题。这是“李怀宇们”达到自己所向往的“文化行者”的“逍遥游”根本。

逍遥游源于道家,是一种超脱于内,不拘于外的状态。可引申为知识人在文化领域和人生中的一种畅快淋漓、快意研究的境界。其生长生存环境是文化的共和

依我看来,文化共和是一种文化的生态环境,是建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支撑传统文明秩序向现代文明秩序转向过程中,一个文化的共融、共生的系统;在民族文化、历史的基础上,以知识人为主体,坚守自身的独立与个性,和而不同,秉承民主、自由之精神,期许一种整个社会的文化的发掘、争鸣、融合与繁荣,共襄文化复兴与发展,达到文明的另一个维度―理智、理性中使人性获得解放。

正如访谈中很多人涉及的一个主题:文化之视野,研究之胸怀,格局之扩展,中国之现代化。中国走向了世界,但精神世界在萎缩,背后缺乏大关怀,是老辈知识人的一个担心。用许纪霖答李怀宇的话说,“我们这代人永远不以中华的崛起为满足,我们永远关怀着世界的命运、人类的命运……文明是天下……,不是哪家可以垄断,而是由不同的国家、民族,通过对话和竞争共同参与和建构。”这话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对文化共和的思虑?

回到《与天下共醒》一书。“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应“中国近三十年的变化”及对未来的态度,反复问答,形成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位一体的解读。印证那句话:重复是一种力量。也回应了李怀宇的“困惑”,给困惑一个出口,初始之因。用那几代知识人个体的眼光聚焦几个时代历史过往,在反思中希冀,从而得出共性的历史特征图;也间接点中并揭示了“边缘人状态”的知识分子在过渡到知识人过程中的痛点与痒点。

“敢言”―被访知识人的共同特点。这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操守。出于“对政治远距离的关怀”中的信任、信心,执着专业中对社会的责任感,将心愿由过去,导向未来,引向远方。

在新的历史时代如何承传老一辈知识人的心愿,如何成为真生命意义上的知识人,是《与天下共醒》的一个现实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当知识人这一称谓真正与文化共和合为一体时,新一代知识人才完成了由生命向“真生命”的蜕变,“生命成真”, 这是过程亦是结果及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