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戏新演《懒煮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戏新演《懒煮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懒煮饭》,在旧时的戏曲舞台上流行多年,久演不衰,深得观众(特别是农民朋友)的喜爱。人们熟悉它的情节,熟知剧中的两个人物,甚至能信口哼出其中的某些唱段,每当这个剧目一上旧时戏班的“水牌”(那时的海报),人们见了随即会心地一笑。可见它在花鼓戏观众中保留着深刻的印象。

这个戏的情节是刘二夫妻两人,不善持家,一贯好吃懒做,年关之际,苦干家中无米下锅,便共商诡计,骗得其三叔买回的年货;得手之后,两人又相互推搡,谁也不愿意动手做饭,争执不下,便以“哪个先开口讲话就归哪个煮饭”为约定,最终闹至公堂。在公堂之上,刘二故意拒回县太爷的审问,招致被刑罚,他以此“苦肉计”诱使其妻先开口讲话,终于赢得了这场“打赌”的胜利。

我在艺校上学时,曾学演过这个戏,觉得它剧情冗长、拖沓,要演近一个小时,情节的推进也不合理,其中刘妻的弟弟出场与剧情的展开无关,而闹至公堂也缺乏道理,显得牵强附会。但是,就是一个看似荒诞的闹剧,为什么又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其情节简洁,人物关系明晰,且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这一对懒人的形象也确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其次是非常生活化。口语化的唱词配上极富地方特色、韵味悠长的《三川调》、《老鸭调》,特别是刘二数落老婆的那段似唱非唱、似念非念的数板《我要打死咯只癫婆子》和刘妻那段报菜名的唱段,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在演出过程中,人们能很自然地跟着哼唱起来:再则其故事虽然展现的是家长里短的琐事,但将这一情节安排在大年三十的年关时节进行演绎,无疑增添了很强的趣味性,戏的主旨“懒”可谓入木三分。人们不禁要问这一对懒人,不过年吗?且看他们究竟怎么过年,充分调动起了人们的观赏欲望。

在分辨传统剧目的存在价值时,我认为还是用一位哲人说的四个字来进行界定,即“有益、无害”。这个戏虽不存在“教化”上的意义,但其展示的生活,出现的情节及人物的行为是无害的,而在如何处理好家庭生活,贬斥好逸恶劳的行为,启迪人们勤俭持家的美德上是有益的。因此,我们选定了这个戏进行整理、加工。

首先将剧情、人物、唱词、说白等各方面进行合理的删节,把妻弟这个人物及后来闹至公堂的情节砍去,将剧情集中在两个人都声称“该你煮饭”的冲突上,缓解骗得三叔同情并赠与年货的喜悦之中,而又回到虽然有了吃的,但两个人仍不愿意去煮饭的这个动作上,使戏围绕在一个“懒”字上进行。而且,经过改编后,整个戏就只保留了三个人物,这样,原本要演近一个小时的中型剧目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小戏了。

刘二在丑行中属“烂布巾丑”,这个行当的特点是插科打诨,诙谐、逗趣,在台词的节奏处理上要张驰有度,在唱念上要伶牙俐齿。我在表演这个人物时,把握三个字:懒、骗、赌(与堂客打赌)。

导演要求要在前三、五分钟的时段里,将一对“懒夫懒妻”的外在形象勾勒出来。于是,刘妻懒散而慵困的步态,一连串的“伸懒腰”、“打呵欠”的夸张动作,她看到倒在堂屋中的椅子欲去扶起而又懒得勾腰的神情,在清脆的小锣声中一气呵成;在刘二的出场中,我充分地运用外在的形体动作,他“衣不成形”(服装穿得很不整齐)、“鞋跟懒拔”(拖着鞋走),外加一个奇特的以下颔去挠痒的小动作,走到家门前,不愿从袖子里抽出笼着的手去开门,而是转过身来,用脚去踹开,然后退着身子进了门,这些夸张、变形而又极具生活化的表演,将这位“懒神”的形象进行了漫画式的揭示。

在两人骗得三叔的同情,以假装打闹的方式展开冲突时,我们运用了戏曲表演中“三推三挡”、“误打正着”的表现手法,使这段戏既夸张又合理,吵闹之中,又不失诙谐,你来我往的追打和三叔从中的周旋,看似混乱,但乱中有序,层次分明,加上明快的音乐节奏,使舞蹈性更为鲜明,更具观赏性,其喜剧效果非常强烈。

原有的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曲调唱腔,幽默的语言风格,两个斗趣的平民小人物,刘妻的泼辣辣,刘二的傻憨憨,这些来自生活的泥土气息,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尤其在唱词上加以修饰,在说白上进行了净化,使其俗而不鄙,逗而不油,整个演出非常紧凑流畅,博得了人们在休闲娱乐中发自内心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