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龄寄宿需求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龄寄宿需求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低龄学生寄宿现象目前已经引起教育部门重视,但是,不同地区有不同态度。一些地区认识到:低龄寄宿对学校要求高,对学生心理健康危害大,已经着手控制;一些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的实际困难,把开办寄宿学校当作解决义务教育优化教学资源的必要手段;还有一些地方,小学名校的寄宿部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所在。

低龄寄宿局部刹车

11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县域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桂林分会场传出消息,要求农村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应就近入学,不要轻易集中。各县(区)要科学合理地再次进行完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几乎同时,甘肃省教育厅也决定,规范教育布局调整,农村小学三年级及以下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甘肃省教育厅表示,近年来该省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布局调整不当、“一刀切”和简单化等问题,导致低龄寄宿现象和小学生上学难。省教育厅即知即改,将保障农村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方,应该保留或设置教学点,防止因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和“上学难”;新增教育资源要继续按照“四个集中”的思路;按照“先建后撤”的原则,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此外,有效配置师资,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流动,向农村边远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倾斜。

广西和甘肃同属西部欠发达地区,撤点并校后农村和山区学生求学困难大增,正规和非正规的寄宿制学校迅速兴起。两地对低龄寄宿现象已经给予足够重视,并对此做出了针对性的政策调整。与此同时,其它地方的低龄寄宿现象却正迅速蔓延,从偏远农村到北京、上海这样的都市,低龄寄宿热度不减。

解决山区实际问题

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是当地一所寄宿制学校,覆盖一个乡三个村,共有298名学生,其中203名在校住宿。这所大山深处的寄宿制学校为山区孩子们带来了便利。

在该校对面的山上有不少房子,居住着众多居民;山下是条小河,对面孩子要上学,就必须趟河过来。“冬天河流比较窄,可以踩着石头过,夏天涨水就不行了。”六年级学生王守成说。他家住在校对面,碰到下雨天,山路到处都是泥,稍不注意就会滑到,有时还遇到塌方断路,只有绕山路走两个小时,才有一座木桥过河,然后再走一小时到校。

“有了寄宿制学校,孩子们不再绕路过河上学了。”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朱家友说,过去有孩子起床早来不及吃饭,到校升旗时曾经晕倒过。现在,早餐由学校统一安排,有包子、馒头、牛奶。该校的小学生寝室,每间约30平米,内放8个铁架床。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墙上贴满各式各样的创意画。鞋子有序地摆放在鞋柜上,卫生间里数十个杯子整齐地放在洗漱台上。学校还在每天放学后,组织一个多小时课外活动,晚自习后回寝室,会通过广播播放孩子们爱听的歌曲和故事。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专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房间里有3台电脑、5部电话,让孩子通过视频、电话联系在外打工的父母。提起边远山区,人们往往会想到边疆地区。其实,在重庆、湖北这样的内陆地区,也有大量的山区孩子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以方便地完成学业。今年,四川省宜宾市把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各乡镇小学寄宿制建设已陆续开始,宜宾县古柏乡中心小学就是一例。古柏乡地处岷江江畔,是一个仅有2.6万人口的农业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

“终于要建寄宿制学校了,这真是太好了!”古柏乡岷江社区居民黄永川这样说。他看见那些天天走山路上学的孩子们,就觉得很心疼。“我把娃儿送去读书,每天接送,单边都要走一个小时,冬天的上学路上,风吹得娃儿直打哆嗦!”古柏乡堰坝村村民郑强感叹,“如果学校有条件让我的娃儿住在学校,我是真心感谢党的政策。”古柏乡整合全乡教育资源,集中乡镇资金、县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2187万元建设寄宿制小学。目前,该项目已经审批完成,将于年底全面展开。学校占地32亩,将在2014年完成主体工程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容纳810名学生,满足500人的寄宿需求。

寄宿制演变为一大特色

由于大量山区学生确有寄宿需求,很多地方的寄宿学校正从非正规向正规化发展。贵州省境内区域主要是山区,寄宿学校是该省的一个重要现象。

根据黔东南州今年出台的《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定》,未来3年内,州县按照1:2的投入比例,共投入9184万元用于实施寄宿制学校学生浴室建设工程。其中,7668万元用于浴室建设,1516万元用于购置浴室设备。该学生浴室建设工程,每年计划实施100所,拟建设浴室51120平方米。据悉,黔东南州共有493所寄宿制中小学,目前全州寄宿中小学生达23.45万人。除了提升硬件水平之外,一些寄宿制小学还开设了帮助学生适应寄宿生活的活动。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齐鲁合作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今年新学期,该校一年级招生8个班,每班40人。其中将近30%是走读生。该校为避免孩子经常想家,在寄宿新生报到后,先安排他们做一个月游戏。新生报到的日子,孩子们放下行李后就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开心地玩起了游戏。学生服务处主任李军表示:“玩游戏是为了让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生活老师尽快熟悉,也是缓解他们新入学的焦虑。”山东并非偏远山区,但也存在家长照顾不便的现实。这所学校的存在解决了实际问题。把孩子送来寄宿的家庭,主要是父母工作忙,尤其是外来打工人员,或者是离异家庭。该学校一年级班主任李雅认为,寄宿制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是与家长沟通:如何帮助孩子尽快度过“断奶期”。“孩子们每周回家一次。我建议家长们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再问住校期间生活得怎么样,和小朋友交往得怎么样,引导他们说一些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及时给他们鼓励和表扬。”“第一个月,我也会去宿舍和孩子们一起玩。玩起来,孩子们才会分散注意力,减少了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李雅说,给女生梳头,给男生擦汗,和孩子们比赛喝水,这些生活小细节,都会让他们不那么想家。

多年来,湖北省黄冈地区以应试教育水平高而闻名。寄宿制教学就是黄冈教学经验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目前已经发展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武穴市松山咀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寄宿制课程安排,注重对教师的要求,被认为是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科学管理的有效尝试。该校位于鄂东北山区,寄宿制是现实的选择。该校教师凭着丰富的寄宿制教学经验,把高年级寄宿制管理经验挪用到低龄学生身上。他们针对低龄寄宿的特点,对1200名学生从培养生活自理、行为习惯教育开始,传授生活技能技巧,手把手地教学生梳头、洗脸、刷牙、叠被、摆放生活用具等。

防止不良的寄宿文化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一些知名小学开设了寄宿部。按照规定,寄宿部可以全市招生。很多家长争相缴纳高额赞助费送孩子去名校低龄寄宿。大量的低龄寄宿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危害,已经被教育界广为周知,甚至海外媒体也注意到这个现象。英国心理学家韩美玲认为,中国的教育建立在这样一种文化的基础之上:家庭荣耀完全取决于子女成功或失败,是中国寄宿制小学广泛存在的原因。

目前,北京城区寄宿学校约50所。许多家长都热衷于送孩子上寄宿制名校,公立名校不断扩张,竞相开设寄宿部。54岁的李老师退休前是北京某小学教师,退休后被北京市一所著名小学寄宿部聘为生活老师,在新岗位上已有5年的工作经历。5年来,她一直在思考对寄宿制的“意见”。李老师介绍说,名校的老师们上完白天的课就走了,这一点和走读的学生没有两样。接下来寄宿生就交给了生活老师,而寄宿部的老师只是学校聘用来的退休女教师。

生活老师只是看守型、保姆型的老师,不可能在教育方面有太多作为。对在职的任课老师和聘用的生活老师,学校区别对待,待遇上悬殊很大。

李老师透露,寄宿学校普遍存在恃强凌弱的问题。以前是体力强壮的学生欺负身体瘦弱的学生,现在是家庭富裕、父母背景优越的学生会有一种强势心理。李老师的班上,有几个孩子带领全班同学欺负一个女生,直逼得她躲在桌子下面,带头的男生说:“她家穷,她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学习不好,所以欺负她。”同学之间完全没有友爱互助、同情心。在寄宿学校,老实的孩子可能被欺负,厉害的孩子可能会成为老大,这对孩子都不好。班上还有小马屁精,一看见班主任就紧随其后,端茶倒水,担任自然等副科的老师叫他,连理都不理。寄宿生的家庭比走读生家庭情况复杂得多,孩子本身有更多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同学间相互影响超过家长,也超过老师给予的所有影响。寄宿学校的问题要比在普通学校多。

低龄寄宿是一种现象,根源是一种文化。从名校寄宿部到山村中心小学,中国式寄宿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在成人层面,这种文化让家长逃避教养责任,导致择校现象,让教育资源不平衡;对孩子来说,低龄寄宿制造了大批“体制孤儿”,让童年不美好,导致孩子身心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