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并购与技术创新研究评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技术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繁荣等因素促使了大量并购发生,现有的并购理论对此不能很好地解释。国外已经有一些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对此次并购浪潮进行解释。我国也出现了许多高新技术行业的并购,以及国家创新战略与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为此,对国外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竞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为我国的并购与创新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并购;技术创新;行业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07702
1引言
在西方,并购重组经历了四次浪潮,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都为市场和学术界的所关注。财务学界对每次并购浪潮的特征、机制和动因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多种理论,试图解释并购重组如何促及经济效率。例如第一并购浪潮,对于横向并购,以规模经济来解释;对于纵向一体化,以资产专用性和不完全合约理论解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混合并购,主要有内部资本市场、自由现金流量等理论。对于七八十年度的并购,是对经济环境变化和行业冲击做出的反应,此时有许多并购会损坏股东价值,因此出现了自大假说、公司治理等理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并购浪潮,技术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繁荣等因素促使了大量并购发生,此时有资本市场驱动的假说等理论。这次浪潮中有许多并购,并不是发生在同行业,也不是上下游行业之间,但这些并购企业之间又存在技术上或者资产上的联系。之前的理论,对这些并购现象不能很好地解释。对于一些不同行业的强强联合的并购,就不能归为传统的横向、纵向并购或者混合并购,以替代差的低效率管理层或者减轻委托问题来解释。而国外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从(获取)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解释这次并购浪潮中的并购。也有一些研究从资产互补的角度来解释强强联合式的并购。
我国企业并购市场越来越活跃,无论是在案例数量上还是交易金额上,都逐年大幅上升。在资金和规模有优势的上市公司,其并购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提高短期的经营绩效或是“保壳”,而是以强强联合、寻求新的增长点和产业整合等为主要目的。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的行业主要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元器件等技术发展比较快的行业,更是如此。面对我国企业并购的新特征,急需新的理论来进行总结和分析。另一方面,尤其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原因,许多行业,存在重复建设严重,产出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尤其是国有企业,急需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整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国家大力推动这方面的并购重组,并出台了相关支持的政策。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必须同时考虑产业整合、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和经济效率。因此,也需要寻求能综合分析这些方面的新的并购理论。
2并购与技术创新研究回顾
并购浪潮通常由经济环境的变化所触发,例如技术进步、放松管制、资本市场繁荣等(Gort,1969;Mitchell and Mulherin,1996;Andrade et al. 2001)。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并购,重新配置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率。并购提高经济效率的来源则有多种,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资产重新优化配置(Gort,1969)、降低融资约束(Harford,2005),替代差的管理层(Mane,1965),降低交易费用(Wiliammson,1964),减少竞争(Eckbo,1983)。但过去并购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很少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解释。技术创新决定企业生产率的高低,影响企业的竞争地位(Aghion and Howitt 1992),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Spence,1984),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Nicholas,2008)。并购可以作为一种获取外部技术创新的方式。Aghion and Tirole(1994)的理论认为不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而获得创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在内部研发取得,也可能通外部获得。但技术是信息敏感的无形资产,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很难通过交易进行转移,可行的方式是并购拥有创新的企业来转移(Holmstrom and Roberts,1998;Hart and Holmstrom(2010)。理论上,并购是可能促进,也可能妨碍技术创新或研发投入。委托理论认为,并购威胁可以防止管理层偷懒,管理层为保持竞争力必须努力创新和不减少研发投入(Jensen 1986;Fulghieri & Sevilir 2009)。但不完全合同理论认为,管理者在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专用性,事后的不友好的并购可能剥夺这些投资的租金,从而抑制了管理者事前包括技术创新上的投入。Fulghieri and Sevilir(2011)的理论模型表明,企业的并购降低的行业的竞争程度,从而降低了员工创新的动力。而Phillips & Zhdanov(2013)的模型证明,由于并购的存在,规模大拥有较多专利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获得创新,从而降低创新投入和创新,而规模小的企业因为被并购可以实现更多创新的收益,从而增加了创新投入和创新,Phillips & Zhdanov(2013)、Bena and Li(2014)、Edmans, Goldstein & Jiang(2012)和Seru(2011)的实证都证明主并公司和被并公司在创新投入和创新的这种特征,也支持了并购的技术创新动机。Hall(1999)并没有发现并购后企业降低了研发支出。而Bena and Li(2014)证实只有并购前双方技术有重叠(overlap),并购后技术创新才会增加。
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质量或者差异化从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产业组织理论则认为创新和竞争成反向关系,由于竞争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创新成功带来的垄断租金(Dasgupta and Stiglitz,1980)。Aghion et al.(2005)在理论上和实证上证明了,创新和竞争程度成倒U型关系,即在竞争不是很激烈情况下随着竞争的提高,创新会增加,但是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快速下降。
Maksimovic and Phillips(1998)较研究了并购企业的生产率(工厂层面)。他们利用美国上市和非上市制造企业工厂层面的数据,检验了并且企业的生产率变化情况。由于破产而出售的工厂在新的所有者管理下,生产率得到提高。Maksimovic,Phillips & Yang(2013)进一步验证了,企业资产收购方的生产率较高,出售方的生产率较低,而资产交易后的生产率会得到提高。Maksimovic,Phillips & Prabhala(2011)考察了并购后资产出手的情况,生产率较高的收购方倾向于保留更多的收购资产,而保留的资产有助于提高生产率,而出售的资产则不能提高生产了。Li(2013)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并购后资产生产率提高的来源,在于降低收购企业的资本支出、工资和劳动投入,把资源配置到增长率更高的部门。Yang(2008)则在理论和实证上证明了,收购方的生产率提高促使了收购资产,而出售方是因为生产率的下降而出售资产,而资产在行业中重新配置有助于整个行业的生产率的提高。
并购对行业竞争的影响。Eckbo(1983)最早检验了水平并购对行业对手的股价收益,行业对手因为并购获得了正的超常收益,推断并购会提高行业的合谋,降低竞争。Fee & Thomas(2004)和Becher,Mulherin & Walkling(2012)也得到水平并购具有合谋和反竞争的性质。但Eckbo(1992)和Song and Walkling(2000)认为,竞争对手的股价反应可能只是反映并购企业揭示的行业的信息。水平合并也会对合并企业顾客和供应商行业的估计产生影响(Fee & Thomas 2004;Shahrur 2005;Bhattacharyya & Nain 2011),说明水平合并会减低合并行业的竞争,从而提高对上下游企业的垄断力。而垂直并购(或垂直混合并购)对企业和行业的股价影响,只反映了垂直一体化所带来的效率提高。产业组织的研究表明,水平并购对行业竞争的影响取决于参与合并公司的市场份额,如果只是合并了较小份额的企业,并不会降低行业竞争(Baker and Bresenha,1988)。
3结论与启示
我国的已有的并购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以往的并购理论,尤其是国内对并购的理论研究,往往只考虑并购影响的某些方面,例如许多研究企业并购的效率理论,对照和检验国外的理论,很少同时考虑并购、技术创新,产业集中和经济效率的相互影响。尤其不适合我国企业的并购最新进展。(2)以往的研究,对并购涉及行业的归类按传统的水平、垂直或混合并购,可能不能反映当前,拥有既有联系但又分属不同行业的技术或资产的企业并购。如传统媒体企业并购网络技术公司。(3)以往国内并购的研究,由于资料的获取便利,侧重于上市公司,而资料数据不容易获得的非上市企业的并购研究,则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上的规范性则有所欠缺。
因此,从以上对于并购技术创新研究的回顾,我国的并购研究,可以结合技术创新、国企产业重组获得启示。
我国经济在发展中不断转型,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并购进行外延发展和产业整合,不仅并购案例数量和并购金额逐年增加,并购的特征和动因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以技术(资产)互补性概念有助于解释这些新型的行业并购将有是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分析不同的并购策略的优劣,搜寻和分析合适的并购目标,如何通过并购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是我国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存在重复建设严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集中低的行业的兼并重组,尤其是这些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国有企业(非上市公司)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什么类型国有企业并购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够提高产业集中和竞争,应该在哪些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或限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还可以弥补国际上偏重于上市公司样本研究成果的不足。
参考文献
[1]Aghion, P.,and J. Tirole.O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11851209.
[2]Bena, J.,and K. Li.Corporate Innovations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Finance,2014,69:19231960.
[3]Dasgupta, Partha and Joseph Stiglitz.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Nature of InnovativeActivity[J].Economic Journal,1980,90:266293.
[4]Fulghieri, Paolo andMerih Sevilir. Organization and Financing of Innovation, and the Choicebetween Corporate and Independent Venture Capital[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Analysis,2009,44(6):129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