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污染物减排改进环境质量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污染物减排改进环境质量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市实现新一轮经济跨越、承接产业结构转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双赢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污染物减排是国家对各地经济发展提出的环保“硬约束”,到“十一五”期末,我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4.7%,化学需氧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9.5%,减排任务十分艰巨。能否完成减排任务,将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空间的拓展和战略布局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本文我们在分析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初步预测我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

2006年,全市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为9.53万吨,较2005年下降3.2%,其中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为2.18万吨,生活污染源排放量为7.35万吨,分别占COD排放量的22.9%和77.1%;SO2排放量为9.90万吨,较2005年下降5.9%,其中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为9.75万吨,生活污染源排放量为0.15万吨,分别占SO2排放量的98.5%和1.5%。1.COD排放状况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削耗量,以粗略地表示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反映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COD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与生活污染源,环境统计中工业污染源统计范围是排污量占85%左右的重点污染企业,生活污染源统计范围为城镇人口的生活污水排放量。我市COD的排放情况见下表。南通市COD排放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要达到2010年的排放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COD排放量需年均削减0.29万吨,COD排放强度需年均降低0.78千克/万元。从2006年情况来看,全市COD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减少0.32万吨,单位GDP排放强度为5.4千克/万元,较2005年降低1.3千克/万元“,十一五”开局之年,应该说完成减排情况较好。2.SO2排放状况SO2的排放来源于燃煤产生的废气。由于我市城镇居民生活燃料以煤气、液化气为主,SO2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厂、热电厂和工业生产用锅炉。全市SO2的排放情况见下表。南通市SO2排放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要在2010年达到减排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SO2的排放量需年均削减0.62万吨,SO2的排放强度需年均降低0.92千克/万元。从2006年情况来看,全市SO2的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削减0.62万吨,SO2的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1.5千克/万元,减排情况开局良好。

二“、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分析

根据省与我市签订的污染物削减目标责任,到2010年底,我市化学需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4.7%,即从9.85万吨下降到8.40万吨以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9.5%,即由10.52万吨下降到7.42万吨以下,其中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4.92万吨。这是两个硬性的约束性指标。单纯从2005年基数来看,似乎难度不十分大,但如果进一步考虑我市“十一五”期间由于经济总量增长,城镇人口增加等引起的主要污染物增长因素,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1.全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增长预测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两个方面。从工业生产方面来看,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3000亿元和3.9万元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吨标煤)要在2005年0.83吨标煤/万元的基础上下降20%。据此测算,预计2010年新增工业化学需氧量1.54万吨。再从生活方面来看,2006年,我市常住人口为724.93万人,城市化率46.9%。2010年我市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55%以上,由此测算我市城镇人口将增加50万人左右。若按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系数90克/人•日计,因我市城市化水平提高我市将新增生活化学需氧量1.64万吨。两项合计“十一五”期间我市COD排放预计新增3.18万吨。二氧化硫增加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耗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加,特别是来源于煤炭消耗量。“十一五”期间,因大唐吕四电厂、王子造纸等项目建设,预计全市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0.52万吨。2.目标可达性分析“十一五”期间全市COD将新增排放量3.18万吨,再考虑对现有排放量的减排,“十一五”期间全市实际应削减COD排放量将超过目标责任书中要求的削减1.45万吨数量。从2006年来看,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5万吨/日,污水处理规模达到40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41%,排污总量较2005年已减排了0.32万吨。“十一五”期间,预计我市产业结构将得到一定的优化,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0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如能达到80%以上,再在控制新增污染源上再加大些工作力度,应该说“十一五”期间全市COD排放由2005年的9.85削减到8.40万吨以内还是有可能的。“十一五”期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预计新增0.52万吨,根据重点脱硫计划,要求75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十一五”期间必须完成烟气脱硫,政府将安排锅炉淘汰专项资金,采取集中供热等举措,预计形成5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硫削减能力。“十一五”期间实际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超过目标责任书中要求削减的3.1万吨。预计二氧化硫的排放由2005年的10.52削减到目标责任书下达的7.42万吨以内,还是比较可行的。至于单位GDP排放强度指标,“十一五”期间我市GDP的增长可望延续2005、2006年的增长势头,COD和SO2的排放量如能达到减排目标,那么单位GDP排放强度指标将会进一步下降。

三、影响减排的主要原因

当前,影响我市减排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既有短期原因,也有长期原因,既有宏观的大环境原因,又有微观小环境原因,有些则涉及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从我市情况来看:一是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权重较大的电力、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几大行业来看,2000年-2006年现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16.2%的速度。而污染物排放量随着这几大行业快速增长也呈较快增长。2000年-2006年我市工业SO2排放年均增长5.3%,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均增长5.7%,减排形势较为严峻。二是污水处理率偏低。2006年,我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40万吨/日,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15.89万吨,而2006年生活污水处理率为40.99%(实际还不到40%),与“十一五”的目标80%相比差距较大。有些地方虽然建设了污染处理厂,但存在管网不配套、运行不正常等问题,也造成了生活污水处理率遍低。三是非火电行业二氧化硫减排难度很大。在省下达的2010年7.42万吨二氧化硫指标中,火电行业指标为4.92万吨,非火电行业为2.50万吨。根据75吨以上电力和热电锅炉全部实施脱硫的要求,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4.92万吨是能够实现的。我市非火电以中小型燃煤锅炉为主,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高,企业建设脱硫设施的积极性不高,在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还要新增一定量的燃煤锅炉,二氧化硫减排的难度很大。四、减排的建议从我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目标来看,考虑新增污染排放等因素,我市实际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需分别削减39.8%和34.4%,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形势相当严峻。因此,要完成“十一五”削减目标,削减措施需要不断优化、细化,工作需要更加扎实。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合理规划和优化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来提升传统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特别是新增污染的排放。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与空间格局。

2.强化综合整治,从整体上推进减排工程。一是加大污染整治力度。通过细化年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水、气、固废减排工程,要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加强对水污染企业的深度治理,比如,积极推行中水回用,提高集中供热率和覆盖面,加强各类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环节的污染物排放。二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要加强对超标排污单位的管理,建立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对擅自停运或故意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的行为,应从严处罚,对于达不到治理要求的项目和企业,一律进行整改或升级改造,甚至责令停产整顿。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奖惩力度,对拒不执行政府决定、不服从有关部门管理、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毫不留情地进行曝光。四是建立和落实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对各地区和相关企业每半年公布一次减排情况,营造减排的浓烈氛围,以促进我市污染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

3.强化排污设施建设,努力削减污染负荷。在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末,全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占排污总量的七成多,但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33%。针对生活污水占比较大这一情况,我市应从削减生活污染源入手,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市区和城镇周边区域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力争使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到“十一五”期末提高到80%以上。

4.严格建设项目审批,从严控制污染物排放增量。我市以化工、印染等行业为主,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结构性污染比较突出。为此,一要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结合项目审批,积极优化我市产业结构,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高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对建设项目建成后的COD排放强度要求必须低于2006年的水平,严格限制污染排放强度高的化工、造纸、印染等项目的引进,对规模小、效益低、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项目一律否决;二要结合城市建设,实施老城区“退二进三”战略,开展市区“三类”工业企业搬迁,着力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三要对新建制革、化工、印染、酿造等项目必须进入环保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所有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都要通过区域削减或“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的方法平衡,现有园区外的化工、印染等产生较大污染的企业不再扩大生产规模。四要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循环经济试点和环境友好企业创建工作。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继续组织实施多层面的清洁生产审计,要在2006年对300家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清洁生产审计面。五要全面推进排污许可证工作。对没有申领排污许可证的项目不得进行试生产或通过验收,同银行、安监等部门建立联络机制,把排污许可证同企业信贷、生产许可证、ISO14000认证等紧密结合,以此作为基础条件严格准入把关。

5.以电力行业脱硫为重点,努力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排放总量的70%以上,电力行业脱硫减排是二氧化硫减排的重中之重。要在认真分析我市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形势的基础上,制订重点脱硫工程计划,强制要求75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十一五”期间必须完成烟气脱硫。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市区、主要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所有工业园区内一律不得新上燃煤小锅炉,建设一批集中供热的热电锅炉,淘汰一批非火电燃煤小锅炉,改变锅炉烟囱林立、“黑龙”飞舞的现象,进一步削减非火电二氧化硫排放量。

6.扎实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围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加大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市区继续推进“三镇两行业”污染治理,规划建设好开发区钢绳行业集中区和东城区色织工业园区,限定现有企业集中进园,所有小型印染、钢丝绳企业限期必须搬迁入园。进一步实施市区主要道路干线污水截流入管工程和新桥新村等老住宅小区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对市区河道两侧排污口要进一步依法封堵,彻底解决市区工业、生活污水污染附近河道问题。组织各县(市)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结合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通榆运河、焦港河等沿线水污染整治,进一步疏浚河道。部分县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加强辖区水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改水改厕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坚持“以城带镇、以区带镇、以园带镇、以企带镇和镇镇相连”的原则,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和污水收集管网。以“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为方向,逐步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

7.强化减排的技术支撑和目标的科学安排。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减排目标进行规划,特别是对目标进行科学的年度分解。实现减排目标既需要相关技术与资金的支撑,更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减排有关的技术与项目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吸引民间资金,参与这一领域的投资,加快应用创新技术,特别是与环保技术有关的资源节约技术,以确保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