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导品悟 激发想象 有效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导品悟 激发想象 有效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长春市教研室大学区课例研讨活动。作为参与集体研讨活动的一名成员,我感到同课多轮异构的这种方式,矫正了课堂上出现的普遍的教学问题,为打造精品课堂创设了平台;同时,也实现了大学区内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强了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对于教师而言,实现了由原来的教学课文向研讨语文的转变,为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专家发展提供了便利的途径。而我在这次活动中也受益匪浅,在听课和研讨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全面的总结。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深入文本;激发学生充分想象,超越文本;针对学生有效评价,活化文本。

一、引导品悟

语文教学应当以读为主,但读的前提是悟,只有品悟得深刻,才能读出意境,读出韵味,读出个性来。那么怎样品悟呢?那就要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反复玩味,精心推敲,细致琢磨。

1.抓住体现线索的词语促思,化分散为集中

上课教师教学的课文是《会飞的蒲公英》,这篇课文借助“蒲公英”的一路相伴,既展现了孩子成长的历程,也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期许。有的教师抓住了写妈妈送礼物的词展开教学:蒲公英、书包、连衣裙、水彩画;有的教师抓住了表示时间的词引导学习: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有的教师抓住了描写小路的词促进学习:山坡、山路、大马路、林荫道。正是这些词语能很快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2.抓住对比鲜明的词语促议,化浅薄为深刻

文中有两处描写妈妈神态的语句,出现的位置各不相同,也蕴含着不同的深意。教师在教学时把两次描写目光的词语提炼出来,引发学生的议论与思索。教师是这样提问的:“为什么妈妈两次带我来到山坡上,一次是‘目光亮亮的’,而后来‘眼睛里盈满了泪花’呢?”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对比感悟,学生终于明白:第一次是因为妈妈看到“我”勤学上进,心中无比欣慰;而后来又因为我考上了大学,妈妈看到我实现了梦想,心中万分激动,所以喜极而泣了。在对比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心意。

3.抓住蕴含深意的语句促读,化平淡为神奇

(1)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开始学生只体会到句子的表面含义,体会出蒲公英的特点——喜欢自由高飞,但教师不满足于此,继续追问:难道妈妈仅仅是向孩子介绍蒲公英吗?孩子在思索后回答:这句话更体现出母亲的希望,希望孩子像蒲公英一样,能飞出大山,追求梦想。教师引导朗读:能读出妈妈殷切的希望吗?接着,教师又适时地进行了引读:不管高山多么险峻,都遮挡不住孩子求学的脚步——;不管山路多么崎岖,都阻拦不住孩子远大的志向——。在读中学生的梦想在高飞,妈妈的希望在延展。

此时,有一个孩子又发现文中描写在梦境中,孩子变成了蒲公英在“飘荡”,而母亲的话中为什么用“闯荡”而不是“飘荡”呢?通过深入解读,学生明白,文中运用“闯荡”更体现出蒲公英的顽强勇敢,而“飘荡”,好像给人随意、无所事事的感觉。这时教师再次鼓励学生读这句话时,读出孩子战胜困难、无坚不摧的勇气。

(2)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镶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句子中的“缝、镶、绣”看似平淡,但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剖析:表面上母亲绣的是会飞的蒲公英,而实际上妈妈把浓浓的爱缝进了书包里,把无声的鼓励镶嵌在学生的心上,也把殷切的希望绣在了一针一线里。

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细细品来,文字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意蕴,只有在用心品味之后学生才能从心底读出神韵来。

二、激发想象

吴克杨曾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如何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放飞心灵呢?文中往往有很多给读者以无尽遐想的留白,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有效的资源激发学生想象,张扬学生的个性。

如根据文中“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松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森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一句话,可让学生想象:蒲公英还会飞过——飞过——飞进——呢?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里任意驰骋。有的说“飞过潺潺的溪水”,有的说“飞过辽阔的原野”,有的说“飞进了蔚蓝的天空”,学生的思绪伴随着蒲公英自由地飞翔。

教师在教学接近尾声时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将来飞出校园,飞到社会,会怎样完成自己的梦想?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了深入,使学生的思想从无边的畅想,又重新回归于现实的土壤里。无论是追求梦想,还是回归现实,教师都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张扬了他们的个性,放飞了他们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三、有效评价

教师只有在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内涵后,才能适当地抓住时机,运用有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和有效的提升。有效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纠正了学生思想的偏移。

1.激励性评价

当有的学生发现文中在不同的句子中运用了近义词“闯荡”和“飘荡”,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真是独具慧眼,善于观察又勤于思考,集智慧的头脑与敏感的心灵于一体。”这样的评价保持了学生的自信,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2.点拨性评价

当有的孩子理解不透彻、不深刻,或有时偏颇时,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导入正轨。如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想象说“蒲公英会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进异国他乡”时,教师可以这样点拨:“难道她的母亲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从此远走高飞,不再回来了吗?无论蒲公英飞得多高,飞得多远,飞不出什么?”这时孩子们想到蒲公英也许永远“飞不出母亲温暖的怀抱,飞不出对故乡的依恋。”学生飘飞的思绪被教师拉回到正轨。在点拨性的评价语中,学生的心灵得到荡涤。

3.提升性评价

当教师让学生畅谈理想时,有的孩子说“长大要做有用的人报效祖国”。此时教师可以评价:“你真是一个有志少年,让孩子长大成材是每个爱子心切的母亲最朴素的愿望。”当有的孩子说“要学成后回到山村教书”时,教师可以这样赞扬:“你真是有情有义,知道回报故乡和亲人的培养,这也是伟大无私的母亲心底最崇高的理想。”在这样的点拨下,学生既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又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他们的成长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东四小学学)

责编/张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