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持续发展能力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职业生涯中利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方式探寻大学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英语教学;合作式教学
abstract:carrying 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ims for making thestudents communicate better in english and enhancing their self-learning ability as well as general cul-tural literacy in their further study and career, so that students can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developmentof our society. based on the students sustainable learning skill and the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ex-plores specific way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students.
key words: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glish teaching; cooperation-mode teaching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学和经济学中的概念。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重建教育”的导向,从而把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作为教育主体的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作为教育环境的管理体制、人事机制等因素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环节。所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求学或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1],亦即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后续的学习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英语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重视学习主体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自研究探索知识,发挥自身学习潜能,以完成达到教学目标的自主实践活动。第二,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知识并非教育的最终目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长期终生学习观念。巨大的时代变革要求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也在不断“吐故纳新”,四年大学英语教育更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把英语学习内化为一种习惯,一种不断更新自己知识库、孜孜不倦完善自己的意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急速变迁的时代大潮中,唯有终生学习才能获得稳定地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适应新世纪形势的需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英语学习能力,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在于统筹兼顾听、说、读、写、译这几项技能,这几项技能既界限明确,又相互独立。但这几项技能又都为交际所必需,互相联系和制约,所以各个方面既要有重点地培养,又要让各个技能之间互相促进。随着中国日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跨越由历史渊源、价值观念导致的沟通交流的鸿沟,如何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对学习者各项技能的训练(training)是“器”(或者“术”)层面的;使其进一步在“道“的层面上掌握学习的规律和准则,最终实现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edu-cation)的终极目标。以“道—器”之观点来说,应该是器由简至繁,道贯穿始终。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传授、训练,可大致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例如某些言语行为或会话策略的掌握需有一定的词汇为基础。在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器”或“术”的由
简至繁,有赖于系统的文化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法、测试方法的发展完善[2]。
为了把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贯彻到大学教育中,本文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式都值得借鉴。
一、课堂合作式教学,使学生
实现客体到主体的转变传统的课程都是老师统一大量灌输,学生被动且不加选择地收入囊中,既不能完全有效地消化,也不能达到质的提高。通常情况下,教师为了教学,要提前做大量准备工作,如查阅资料,撰写教学提纲,列出教学重点,以待上课时统统向学生传授,然而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之一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所以这种大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恰恰会扼杀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尝试能动地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转换角色,从传统的“教者”身份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并渗透至生活和日常行为中去,使英语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种合作式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激发自身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其存在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主动地自己教育自己,并最终成为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客体[3]。
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国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法”,进入21世纪,一种更具实效的新的语言课堂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学中得到逐步推广,那就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语言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语言并不能被教会或学会,而必须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习得。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被“注射”入英语词汇和语法,而不能参与大量语言实践,那么想掌握甚至精通这门语言是很难想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要求将学生的语言学识过程与实际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延伸至生活。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符合语言习得的最根本规律。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中,强调让学生通过英语完成各种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加上长期以来被动的英语应试教育,英语大学课堂推行任务型教学模式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障碍。比如:学生反应不够积极,教师很难调动气氛;情景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模拟模式僵硬,不够多样化,等。这些都会阻碍学生的参与性和对大学英语的稳定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工作,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些活动。
三、依托文化内容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常常忽视跨文化教育,而只注重对语言表层意义的教育,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外国人面前照样张不开口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并不欠缺词汇量,对语法掌握得也较好。他们所匮乏的是在一种跨文化情景中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有效交际的能力。学校的作用不应是仅仅传授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外语教学的目标[4]。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曾明确指出: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英语语言能力的教学同文化认知能力的教学结合起来,扩宽学生的视野,强化他们对外国文化的认知能力。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使自己所讲授的英语知识具有某种文化内容。寓英语语言教学于文化教学之中,使两者有机结合。无论是听、说、读、写、译,都要有针对性地对材料中的文化内容进行讲解。因而在这种教学
环境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和分析语言点,而是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文化背景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知识,通过主动探索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学到陈述性知识(即学科内容),又能学到程序性知识(即语言技巧)。它的优点在于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确定的文化知识,而这种知识是跨文
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不可缺少的,可以为学生自己进行文化探索提供一个基本的认识框架[5]。
四、建立档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承担了监督学生学习的责任,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应该对自身英语实际能力的提高负最大的责任,那就要求每个人建立个人档案,实行自我管理。学习档案的内容包括“绩效评估”,自我反思,在不同阶段审视自己的优缺点和学习风格,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因为教学资源的客观限制,不能够指望教师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和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所以教师通常是按照班级平均水平制定教学计划,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但是一部分孩子的潜力不能得到挖掘,只有秉持着主人翁的态度来学习,自我查错和反思,才能自觉成为自律的生学习者。
诚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只是对英语教学的探索,还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验证和改进。英语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需要我们有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我们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从长远角度考虑,让学生自觉成长为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新时代英语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刘京红,何洪明,高宗章,等.结构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56—57.
[2]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 198.
[3]刘霞.大学英语课堂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策略[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8):135.
[4]蒲志鸿.“文化基本积累”与跨文化交际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50.
[5]张铌.跨文化意识与培养:依托文化内容进行大学英语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113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