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滩上吃“西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滩上吃“西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人对于吃西餐很有讲究,他们将一般的家常做菜称作“炒小菜”,弄堂里的大妈大婶聊天,便会问对方:“侬今朝炒啥‘小菜’呀?”寻常市民大多每天到小菜场买菜,小菜小桌小户人家。

唯独称到西餐馆吃“洋餐”,不叫“去吃西餐”,而是称作“吃大餐”。一个“大”字,好生了得,外地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含意。

现代人对于西餐了解不多,以为西餐就是肯德基或者麦当劳之类的洋快餐,吃个炸鸡块,一盆生菜色拉,就算过“洋荤”了,吃过一次,逢人便说:“西方人尽吃这种油炸的东西,就是一碗蔬菜色拉,也是油腻腻的。哪里有中餐好吃,品种多、味道鲜,营养又卫生。就冲咱的国粹,与菜系相比,差远啦!”

但是,在许多老年人眼里,大餐却有着另一番天地。

旧时上海滩的西餐馆大都开在租界,多数由洋人经营,厨师戴着高高的白帽子,侍者穿着经过熨烫过的制服,雪白的衬衫,餐室装饰考究,还有西人奏琴伴乐。进餐厅的客人,衣冠楚楚,不是有钱的洋人,便是新派洋务人员,个个西装革履,气宇轩昂,谈吐不俗。

沪人多崇尚欧美文化,对于追随潮流,在外滩务洋的人很受人抬举,因而,对于“会吃”西餐的人也就特别敬重了。多数老上海人,尤其是白领阶层,喜欢吃西餐,外面馆子吃了,便回家自己学着做,地道的上海家庭主妇一般都会做几样西餐。在他们眼中,吃“大餐”不同于一般,那是一份典雅,一个时髦,一种尊贵,一次享受,更是另一种品味和身份的体现。

老上海人吃西餐规矩多,排场大。在他们眼中,吃大餐有特殊意义,与现代人到肯德基吃一份炸鸡翅,二只蛋挞,喝一杯果珍,不可相提并论。

上海人到餐厅吃西餐必须西装笔挺,皮鞋擦得精光铮亮,然后,打上领带。

一般来说,上海白领多数有几件“出场面”穿的西服,不少人只有到被邀请去吃西餐时,才舍得拿出来穿一下。对于普通上海市民说的“上得了台面的衣裳”不多,一般男人只有那么二三件。

吃喜酒,在众亲友面前露露脸;吃洋餐,在外人面前显得自己够体面,也就是所谓“出客穿的衣服”,上下都要鲜亮挺括,在众人眼里才显得自己在上海滩混得够体面,不同于凡俗。

20世纪80年代,我在外滩的上海中国银行工作过,小组里还有几位旧时在外滩洋商银行当过差的老职员,只要与他们一说起老上海外滩西餐厅吃饭的经历,个个神采飞扬,眉飞色舞。仿佛到那里不是去吃饭,而是一次“经典”与“品味”的检阅,事隔多年,依然恋恋不舍。

他们说,上海人赴宴吃西餐很有讲究,有英伦绅士派头,应邀去吃饭既不能早到,也不能迟到。早到了,显得“急喝喝”,有股“吃客相”;迟到了,没有风度,不给主人面子。因而,客人一定要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才够得上翩翩君子之风。

不过,也不尽然,当时租界自有的“租界文化”,可说是中西合璧,别开生面:如果是一位自命有点“身份”的人,去出席一个普通亲友的宴会时,为了显得自己地位的不同凡响,因此,他既不能早到,也不能准时到达,而是常常要迟到几分钟。为什么呢?其中自有奥秘。举例来说,大厅开宴的时间已经到了,此时,主人焦急地候在门厅,因为主客未到,不能上餐。

正在众人望眼欲穿之时,客人匆匆而来,抱拳相迎,满脸堆笑,口中连连说道:“抱歉!抱歉!刚才某人(多是上海滩上数得过来的名人或权贵)硬是拖着不放,迟到一步,有劳诸位久等,自当罚酒一杯,先干为敬。”

说着,从侍者盘中取过酒杯,当众满樽,仰天而尽。

于是,宾主双方哈哈大笑,携手进入大厅。

如果单身去西餐馆,则更有讲究了,举止衣着都要得体。

进入餐厅,踏在厚厚地毯的过道上,灯光柔淡,乐队奏着幽雅的西洋名曲,食客们大都文质彬彬,谈吐斯文。客人坐下,侍者不多言,会彬彬有礼地走过来,递上菜单。此时,要一杯白兰地酒,点几样讲究的老菜,独自凝神长思;或者,拿出当日报纸,浏览近期的金融贸易行情。

须知道,在时人眼里,上海滩“吃西餐”,可不是仅仅享受一顿美味那么简单的事,这是一次品味经典,体验英伦绅士生活方式的过程。

当年,只要受过一点西式教育,或稍微有点经济基础的年轻人,都喜欢到西餐馆去找情调、寻感觉。西餐厅不仅可以吃饭,还可以欣赏音乐、跳舞,且没有中餐馆的那份熙熙攘攘的嘈杂喧哗劲,更没有人猜拳划酒,或旁若无人的大吃大喝,或高谈阔论,也见不到一大群人围着向一个(或几个)人敬酒的镜头,更见不到一伙人见到上司的巴结劲。恋人可以在幽雅的环境里轻声交谈。时尚年青人会朋友,喝咖啡、吃西餐,外滩散步,则是首选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