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高校必须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向大学生职业指导机构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实现全程化指导,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内涵 自我定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因此,在未来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很有必要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科学认识就业环境,树立明确的目标,在四年有限而宝贵的时间里掌握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个人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高校必须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向大学生职业指导机构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实现全程化指导,而全程化指导的重点就是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又称职业发展,是个人生命的进程,结合每个人一生所扮演的角色,结合各种职业、工作、休闲等角色,表露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历程的计划,具体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学习计划、训练计划和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最终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则是“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美国职业心理学家萨伯则提出了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护和衰退五个阶段;根据个体不同的年龄与心理,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及特征。而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将更多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在各类、各层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作出尝试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发展特点。根据大学不同年级个体的学习任务,可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现状

美国是开展大学生就业辅导最早的国家。早在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帕森斯教授创办职业咨询所,并明确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1919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次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由于政府的推动,60年代以后,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大学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的课程,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咨询机构。在德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四大体系,即咨询、培训、介绍与指导。但在我国,从第一本系统阐述职业生涯规划的专著问世并在企业中应用至今,仅6年时间,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是几近空白。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幼儿园是“听话教育”,小学和中学是“应试教育”,大学是“精英教育”。学生仅是专心学习,学有所成才谈论职业,“职业”对学生还是非常遥远的词汇。据我国对高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目前62.2%的大学生没有发展规划,32.2%的大学生有一些思考,只有4.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真正普及还远远不够。我们总是将大学生看作就业工作的被动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扩大就业渠道、如何帮助大学生就业等方面。这虽然并无不妥,但它还缺乏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没有将大学生看作能动的就业主体。实际上,一个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高的就业能力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成为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者到劳动者转变的最后一站,是学生从事社会职业而进行准备的竞技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体现了社会求才、个人成才、高校育才的特点和需要。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应该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行政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以利于职业生涯指导目标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促进职业自我定位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相当多的大学生仍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完全、不系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在大学生入学之时就开始进行,并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首先,高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育理念,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其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规划中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和广大学生中开展起来,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关注社会,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最后,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通过道德教育和日常教育,引导大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职业的价值、个人的价值,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做到择世所需、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不够成熟、认知上有局限,不能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从而在职业选择上十分盲目。大学生要明确职业生涯理念、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生涯价值观,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选择与决策。大学生首先要自我评价,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识、特长、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评价。肯定自身的优点,正视缺点,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发掘自身的职业倾向性和适应性,从而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其次是对职业匹配性的评价,即大学生对自己与某些职业适合与否、匹配与否的认识。对职业匹配性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我想干什么”的理想职业自我与“我能干什么”的现实职业自我之间的统一。再次大学生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即大学生对自身现有能力和潜能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拥有良好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机会,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有利于培养更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推动以出色的胆识和才智就业、创业,成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大学生将逐步明确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学会运用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解决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优化心理素质,努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四、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课程体系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已将职业生涯教育列入必修的课程(包括测试、讲座、咨询和实践),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辅导工作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以心理测试和职业咨询为方式的自我认识指导,以提高应聘技巧、增强职业竞争力为目的的小组训练和讲座,以增强职业适应性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美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得到特别重视。学生入学起,就业中心就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作出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定向。毕业前夕,通过咨询方式与学生面谈,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专业和职业领域,确定择业目标。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新近引入的理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一理论比较陌生,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的课程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作,它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理论的必由之路。高校根据大学不同年级个体的学习任务及心理发展的不同,可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一进校就进行职业教育,第一年要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兴趣和专长;第三年要帮助学生收集企业、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的感受;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写求职信,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举办各种就业市场活动。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能力和做好就业准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五、塑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

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只能说是毕业阶段的就业指导。显然,这样的指导工作不能适应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需求,无法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教育者既是职业生涯指导的规划者、提供者,又是引导者、催化者;指导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指导工作的质量。首先对指导者个体而言,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关心、爱护学生,甘做人梯,乐于奉献。同时,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具有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还必须具备善于审时度势,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有着很强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工作队伍,这是做好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

六、建立实习基地,注重指导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是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做法达到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一是结合学生的专业,为学生争取专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社会实践和实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技能,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还能使他们尽早地接触和学习职场规则,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二要盘活校友资源。校友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很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可以有计划地聘请这些校友来校做报告,介绍其工作、成长的经历和经验,以现身说法的形成调动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挖掘学生潜在的内驱力,使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而且校友的建议对学校改进职业指导工作也有实际意义。此外,校友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总之,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缩短大学生由“校园人”到“社会人”转变的时间,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实现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方法,不断深化认识,提出符合实际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同时,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些则难以预料。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大学生就必须时时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进行监控和评估,根据情况及时修正自己的目标和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挺才,肖璐.浅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2]刘晓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

[3]周娜.论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