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研究述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研究述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丁帆、杨九俊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是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配套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和2006年分两批出版。该教科书自出版以来,已有许多课程教材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总结和反思,既能为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的修订和完善积累素材,又能为语文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下面就选修教材的内容要素与使用现状研究述评如下。

一、具体模块内容要素研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的模块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以及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确定的。近年来,针对选修教材,从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直至现当代名篇名著都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不过,对各模块的研究并不平衡,其中讨论较多的是以下几个模块。

1.《唐诗宋词选读》模块

卢俊阐述了《唐诗宋词选读》中的“导言”部分设计特点。《唐诗宋词选读》中,“导言”是从诗歌史的角度,以优美的语言点出本专题的意蕴或鉴赏重点,能够调节学生的欣赏情绪,并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唐诗宋词“史”的观念。①

于扬对《唐诗宋词选读》中的插图进行分类与评价,在肯定其丰富性的同时,指出了插图存在的不切实际、随意性强、简单浅显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增加贴切的诗意画、词意画;仔细斟酌人物画像;增添一些书影;每章前附图要慎重;推敲摆布位置;适当尝试“留白”与“补白”等。②

2.《唐宋家散文选读》模块

黄厚江对《唐宋家散文选读》的选文系统进行分析,总结出两大优点:(1)选文兼顾八家,风格多样。既大体符合家各自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又不拘泥于学界的分类,同时考虑到与必修教科书对有关作者已有选文的互补。这样既便于对这些散文大家有一个全貌的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到风格多样的一流散文。(2)选文文体丰富,别具一格。唐宋家在以散代骈的同时,还用心于对各种文体的改造和创新。如韩愈的赠序,形式不拘一格,传记则融传记、寓言、传奇小说和杂文于一体。而柳宗元对寓言和山水游记,欧阳修、苏轼对赋体散文,都有开创性的发展。比较全面地接触和学习我国古代散文的各种文体, 是这门选修课程相对于其他同类选修课程的明显优势。③

3.《现代散文选读》模块

冯为民认为选修教科书中的“资料链接”可视为是对新课标有关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理念的形象诠释。《现代散文选读》的“资料链接”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对不少一线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关注度、重视度不够的有效矫治。它充分体现了选修课程“个性化”特质,具有开放的态势和多元的风格,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为高效的“教”和实实在在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④

高中阶段选修教材存在的瑕疵。陈兴才认为语文教材选编在重视选文品质的前提下必须重视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接受的学情,而《现代散文选读》的选文却呈现出基于选编者个人喜好与情感体验,忽视教师与高中学生阅读需求的“强体验”与反经典倾向。这两种倾向不仅削弱了教材的可读性与耐读性,还影响了语文教材的文化价值传承功能。⑤

4.《〈红楼梦〉选读》模块

邓拓认为《〈红楼梦〉选读》注重介绍红学界的研究成果,如在第二部分的“解读举隅”以及第三部分的“资料链接”部分,编者列举了一些红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而这些内容占了本书一半以上篇幅。此外,这本教科书图片较多。在开头彩页部分,分别列出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书影,以及主要人物的画像,还有《大观园图》。在每一部分的大标题之下,都有一幅题有“通灵宝石,绛珠仙草”的插图。为帮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红楼梦》,在第一部分有三张“红楼图表”,均是来自周汝昌等红学家的著作。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丰富恰当的配图,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⑥

5.《短篇小说选读》模块

邓拓认为《短篇小说选读》注重引导,而非知识积累。每单元的导读,只有简短的几百字,对单元主题作提纲挈领式的介绍,而不是把文学知识都编写进课本。该模块的选文难度较大,虽然不乏莫泊桑的《项链》和冯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样易懂的选文,但大部分选文相对高中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言,是很难理解的。此外,这本选修教科书在设置思考练习题的时候,过分强调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很多课后思考题采用的是“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等提问方法,而没有具体引导学生如何去鉴赏小说。⑦

6.《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模块

宗华认为《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模块在内容要素上存在两个问题:(1)教材选文、材料等不具代表性或不当。如“舞台上的时空”专题选入的《茶馆》,在结构上,与狭义的开放式结构有一定距离,现在人们一般采用的是顾仲彝先生的提法,将《茶馆》归类为人像展览式结构。(2)教材“资料链接”“活动・探讨”“名著推荐阅读”部分的材料、练习题和名著推荐等与其所在专题的中心结合得不够紧密。如“寻找与等待:现代派的新突破”专题,它后面的“资料链接”没有紧扣“寻找”和“等待”这两个主题来选择材料,仅仅在空泛地介绍《青鸟》和《等待戈多》两部剧作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⑧

7.《写作》模块

陈卫华认为《写作》“走进现场”、“活动体验”、“写作实践”、“资料链接”这四个板块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写作实践过程。每一个板块都有文章阅读并配以思考题,将写作知识、范文例文和写作练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读读、想想、写写中学习写作知识,通过实践获得写作体验,通过感悟提高写作能力。教材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写作实践提供了有效操作的平台。⑨

8.《〈史记〉选读》模块

朱兵指出为了使学生在体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经典阅读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史记〉选读》的编者在课文旁作了精心的注解。这些内容丰富的注解,或是详尽的译文,或是批注,或是名家的评点等等,为帮助学生理解选文内容,深入分析文本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等作了有益的尝试。⑩乔德平则认为《选读》所选课文大致涵盖《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是原典教学的极好教材,但是也存在一些瑕疵,如注释有立说失据、望文生义、当注不注等问题。???

二、使用研究

教科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教科书的使用研究对于改善教师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搜集到的研究成果中,有很多是广大一线教师和课程教材研究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所做的使用现状分析和教学经验总结。

1.使用现状研究

对于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使用现状,大部分研究者都采用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出了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毕晓祥指出,实际上众多学校的选修课的设置安排上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单方选择设置选修课程,不够合理,难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部分学校不会考虑多角度设置课程,而更多的是从高考的角度来选择。高考语文卷上考什么样的题目,就设置什么样的选修课程。据一般调查,各学校选修《选读》和《唐诗宋词选读》的比例最大,而选修《中外戏剧名著选读》和《现代诗歌选读》的比例最小。大部分的选修教科书被束之高阁。此外,选修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选修课程未按规定开足,难以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陈亚认为选修课实际的教学受到现实的制约:(1)教师因为高考的限制而放不开手脚,既然是高考要考的,就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刻意用考点复习的方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训练。(2)教师课程理论知识的欠缺和专业知识的薄弱影响了课程的开发和设置,语文选修教师资源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如何化解这对矛盾将成为一个新的难题。(3)苏教版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还是比较重的,但是开设时间不足一个半学期。这样安排较为仓促,学生很难高质量的完成选修课内容的学习。此外,集中时段开设的选修内容不一定能够与必修内容衔接紧密,可能会导致选修与必修内容之间的断层。(4)学生在对选修课选择上,普遍存在功利性。在班级编排上,也存在学校排课难、课程开设难、教师监控管理难的问题。(5)在学生评价方面存在模糊化、简单化、人情化、随意化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很多研究者为了选修课程能够更有效地实施,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1)对教材编写者而言,应当精简和重组教学内容,适当减少选修模块数量。结合高中学生学情,编写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兼顾的教科书,还要注意选修和必修教科书的衔接问题。(2)学校层面,一方面,学校应当灵活地设置语文选修课程,跳出高考的圈子,加大经费投入,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语文选修课程体系。既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又便于学校教学的管理实施。另一方面,应当加大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素养,保证选修课程质量。(3)对教师而言,既要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又要不断探求与选修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要避免教学的学术化,不以传授系统完整的学科专门知识和理论为重点,而要立足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应用。要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4)学生应当重视选修课的学习,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模块。在具体的学习中,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体验、合作和探究。

2.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除了对教科书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之外,还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运用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提出了相关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在16个模块中,《唐诗宋词选读》和《选读》这两个选修模块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几乎成为了必修,很受重视。因此,在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侧重于这两个模块,对其他选修模块关注较少。

刘敬珍结合自己教学《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根据诗词的特点用不同方法导入新课的问题。包括以评论导入高屋建瓴,以诗词导入温故知新,以历史背景导入有理有据,以故事导入激趣生情等方法。???刘敬珍还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拓展背景知识、拓展相关诗词和拓展教学渠道三个角度探讨了《唐诗宋词选读》拓展性教学的问题。???司庆强在实践研究中构建了《唐诗宋词选读》对话生成的“一体双翼”教学策略,即以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为主体、唐诗宋词“再创作”为左翼、文本选编为右翼。???

张翼对如何进行《选读》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经典名篇和课文的诵读和背诵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要善于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他们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张敏尝试了四个层面的指导阅读方法,即分别从文言文的角度,史传文的角度,文学作品的角度和研究性阅读角度来分析教材中文章,简称“立体教学法”,从而促进学生从传统的文学文本中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达到有效积累的目的。???石群英认为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强烈的探究欲望,实现课程价值的重要手段。于是他在《选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五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研习鉴赏式、拓展探究式、活动体验式、论文指导式、氛围营造式。???黄艳在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尝试编演课本剧是一种有利于引领史记文言教学走向互动,走向生活,走向智慧的理想的教学方法。她将课本剧编演的过程分为教师激趣――学生编剧本――学生排演――师生互评四个步骤,并对每一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三、几点思考

经过本文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者们主要运用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内容分析等方法,研究视角有内容和使用研究,也有编写理念、体系结构研究等。研究者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套教科书,既能客观地指出它的特色所在,又能保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揭示它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毋庸置疑,这些研究对于苏教版教科书的不断完善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细究这些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学术界对该教科书的研究还存在盲区。

1.对语文选修教科书的理论建设欠缺

1996年,国家教委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首次规定“普通高中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方式”。2003年,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但到目前为止,对语文选修课程设置及教科书编制的相关理论研究还很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文选修教科书编制的质量和研究的水平。

2.对语文选修教科书的实践研究不均衡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语文选修教材与教学的实践层面的探讨上。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受高考和学校选修课程设置的影响,目前对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的研究并不均衡。在苏教版16个选修模块中,古典诗词、现代散文、文言名著为主导的模块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研究的重点。而其他模块的相关研究有的屈指可数,有的则被忽略,如《现代诗歌选读》、《新闻阅读与写作》、《传记选读》、《当代语言学习》和《实用阅读》这五个模块没有研究者给予关注。

3.语文选修教科书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

从研究人员组成来看,多为个人的研究,其中在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占了一定的比重,缺少集体的研究,特别是课程教材开发与研究人员、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

在总结和反思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之后,我们更真切地感到教科书的编写着实是一件艰难又复杂的工程,同时,我们也深信经过教科书编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科书一定会日趋完善。

注释

①卢俊:《浅析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材设计特点》,《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

②于扬:《让画意与诗情相得益彰――谈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插图》,《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③黄厚江:《领略古代散文的美丽风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家散文选读〉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4期。

④冯为民:《谈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资料链接”》,《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9期。

⑤陈兴才:《从“强体验”看语文教材选编的反经典倾向――就苏教版高中〈现代散文选读〉教材与编者商榷》,《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2期。

⑥⑦邓拓:《高中语文选修课小说部分教科书评价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

⑧宗华:《〈中外戏剧名著选读〉内容评析》,《新语文学习》,2010年第6期。

⑨陈卫华:《苏教版〈写作〉选修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现代语文》,2012年第1期。

⑩朱兵:《关注“旁注”――苏教版〈史记选读〉教学建议》,《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8期。

???乔德平:《关于苏教版〈史记选读〉中的若干问题》,《文教资料》,2012年第3期。

???毕晓祥:《论如何有效设置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科学大众》,2011年第3期。

???陈亚:《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现状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刘敬珍:《〈唐诗宋词选读〉导入探究》,《文理导航(中旬刊)》,2011年第11期。

???刘敬珍:《〈唐诗宋词选读〉拓展性教学尝试》,《科技视界》,2013年第7期。

???司庆强:《“一体双翼”:〈唐诗宋词选读〉对话生成的教学策略》,《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0年第1期。

???张翼:《浅议如何进行〈史记・选读〉的有效教学》,《文教资料》,2011年第19期。

???张敏:《〈史记・选读〉的立体教学法尝试》,《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7期。

???石群英:《〈史记・选读〉》多样化教学方式例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黄艳:《打开文言文学习的另外一扇窗――以课本剧带动〈史记・选读〉学习》,《科技信息》,2010年第35期。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