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激趣,学古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激趣,学古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文言文,一方面来讲,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避之不及的“残羹冷炙”。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乐趣,让学生真正领悟文言文的“美”呢?

关键词:文言文;激发趣味;兴趣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而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录的文言文,多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精品佳作。但与此同时,许多教师为了应对考试,不在深钻教材、考虑教法、学法上下工夫,往往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教学:先把重点字词、参考译文抄给学生,再把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最后布置习题,让学生在未深刻理解文意、主旨的基础上囫囵吞枣地背诵课文。结果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记得手指酸麻。可效果又如何呢?除了能背诵翻译这篇“填鸭”而成的文言文,当碰到新的文言文时,前面所积累的知识为零。

作为文言文,一方面来讲,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避之不及的“残羹冷炙”。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乐趣,让学生真正领悟文言文的“美”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反“生”为“师”激发趣味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中心,一切手段都围绕它服务。但教学目标的拟订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拟订的教学目标难免会陷入为了“教”,而非为了“学”。我们何不尝试让学生围绕单元提示、课文的阅读提示来拟订教学目标呢?因此,在拟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配合、精心引导,而不能放之任之。这样做,学生的目标意识就会明显增强。

文言文的学习,教师乃至学生都知道疏通文义的环节必不可少。一般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为学生解决疑难的字词句。不妨让学生当一回“老师”,让一名学生组织其他学生解决生字词。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趣味,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这样的课上下来,即使过去很长时间,学生也一定会记忆犹新。

二、利用文本激发趣味

初中的文言文大多都是写事写景的记叙文体,也有少量的说明文体。有故事情节的,可以组织学生练习复述,或者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例如《木兰诗》一文,可让学生复述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经过,及战争结束后木兰轻辞富贵、策马返乡等情节,以加深了解木兰巾帼英雄形象;有对话的,可分角色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可通过小竞赛、综合活动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力求多样,而且要经常变化,富有新鲜感,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的训练。

三、添枝加叶激发趣味

曾听过一位专家上公开课,他在上《狼》这一篇文章时,让学生在朗读古文时,根据具体语境,在原文的恰当处添加一个词语或是一个短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咦?)目似瞑,意暇甚。(好机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种阅读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整个阅读活动因为这些“枝叶”一下子情趣盎然了。学生为了给文章加上一些枝叶,必定会认真细致地读,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更何况这样可以加快学生理解课文的速度,加深对文章的感受与记忆。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每一种文言文都适用的。

除了在朗读时可以添枝加叶之外,在文章的理解过程中也可以尝试。语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特别是文言文。它是古代留下来的精髓,在整个历史轨迹上必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像《活板》一文,介绍了活字印刷,是不是只要理清文章字词句,分层次概括大意就够了呢?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到此为止?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发明。如果我们把整个印刷的历史稍稍了解一下,就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毕昇的不简单,活字印刷术的巨大作用,这必将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目光回顾历史,品味文言文。

四、课外拓展激发趣味

学习文言文仅仅局限于书本内的几篇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必不可少。怎样才能既不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阅读文言文呢?我觉得有种小竞赛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选择一些不是特别长的、故事性强一点的文言文,去掉所有注释和标点。让学生为这些文言文加标点。无做题之烦闷,无做错之惧怕,做得快的做得好的有一些小奖品。尽管只是给文章加标点,但想要达到准确,学生必须认真读几遍文章,还要大致弄清文章的意思,那学生就不得不调用曾经学过的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了。学生既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增加了阅读量,对于他们来说可谓一举多得了。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何乐而不为?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用得恰当,用对了人,那就是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漪.岂能只消极地复制文本.语文教学通讯,2007(05).

[2]华峰.“添枝加叶”趣读古文.语文教学通讯,2007(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清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