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航海职业院校航海心理学教学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航海职业院校航海心理学教学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时代的海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安全、环保意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才能保障海员的身心健康,适应航海的工作环境,预防和减少各种航海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因此,加强航海心理学教育对航海类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使航海心理学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凸现其优势,发挥其巨大的潜力,是航海心理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就航海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航海心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职业规划

加入WTO后,外派海员的业务也随之快速发展;我国航海人材在国际航运市场演绎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加之中国航运业自身对航海人才需求的扩大,导致中国的职务船员需求量迅猛增加。为了适合国际航海形势,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迫在眉睫。新时代的海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安全、环保意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才能保障海员的身心健康更好地适应航海的工作环境,预防和减少各种海事的发生,顺利完成航运任务。航海院校做为职务船员培训教育的基地,加强航海心理学教育对航海类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海员心理健康对航海安全的影响

据调查统计,在中国的海员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海员占很大比例,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和海事灾难时有发生;近几年也逐渐引起海员管理部门的重视。海员较高的心理障碍率,与其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最近几年来,针对海员心理素质开展的研究也不在少数,各船员管理公司纷纷研究海员心理素质对航海安全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开始重视海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开展专题研究课题,重视海员思想工作等,但纵观目前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事后控制、忽视事前及事中控制的现象。因此,研究海员的航海心理对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对现职海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各航运企业和船员管理公司的重视,但对高职院校航海专业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在很多院校都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未来海员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事关航海安全的一个要素,也对学生今后的职业适应性提高和职业周期的延长有很大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航海专业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

我国高职航海院校是供应航运市场航海人才的非常重要的基地,因此海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首先从学生时期抓起。然而,目前,我国航海院校对航海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够重视。如学校并没有针对性的对航海专业学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而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工作。椐大连海事大学开展的一项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显示,航海专业学生经常有精神压力的占比为51%,而很少有精神压力的只占19%。而60%的学生认为其压力来源于毕业分配,及来自于未来工作的压力。据统计表明经常有自卑心态的人占比为32%,很少有自卑心态的占比为12%,很少有焦虑心态的占比为15%,很少感觉生活空虚的人数占比为15%,很少感觉心情不好的人占比仅为5%。据调查材料反映,我校航海专业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如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得以解决将直接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在人际交往社会关系方面,14%的学生认为自己人际关系比较协调,37%的学生认为一般,54%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不协调。

高职院校航海类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占了半壁江山,大多数学生来自贫困家庭,有的班级一半以上学生需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因此,来自于这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基础教育薄弱,心理学教育更无从谈起。进入大学后,宽松的学习氛围、陌生的环境、远离亲人和朋友以及一定的经济压力,使一些学生产生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融洽、对自己学业、前途的担忧、对自我的不认可等心理问题,让他们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如何调适、如何面对现实,从而出现焦虑、恐惧、自闭、逃避、抑郁、自卑等心理状态,同时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大,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困扰航海专业学生的重要因素。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较弱,是学生裹足不前的重要心理因素,即使毕业,也无法面对今后大风大浪的考验。因此优化航海心理学教学是提高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

三、我国航海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的现状

1.航海心理学研究近于空白,教材匮乏

由于航海心理学的研究有其特殊性,我国对航海心理的专门研究近乎空白;航海心理学的教材寥寥无几,现在实际仍有发行的仅有大连海事大学王有权教授出版的《航海心理学》,但该书更多的是阐述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缺乏航海的实际案例及案例点评,缺乏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教学方法单一、滞后

航海心理学的教学,目前在大部分航海院校中还是采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系统的心理知识的教育,课堂教学也变得机械和呆板,缺乏生气和活力,让学生感到厌烦、审美疲劳,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课程边缘化、师资队伍有待整合提高

很多高职院校不开设或只把航海心理学当成选修课,课程地位边缘化;航海心理学作为非专业的特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处于从属的地位,使其发展受到明显的制约,高职院校航海心理学教师基本上是非专任老师,,隶属于不同部门,加上课时多、教学任务重,从而影响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师资队伍的整合。

四、航海高职院校航海心理学教育应该多方位、多渠道开展

对航海专业学生开展航海心理教育除了课程教育中加强案例分析教学外,还应是多方位、多渠道进行,可以说从入学开始的专业介绍、思品课程、专业课及实践教学到就业指导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航海心理教育。

1.专业介绍与职业环境教育,在新生入学时的专业介绍中,应针对生源的特点,让有航海资历的船员用切身的经历生动地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性质、职业特征、职业环境及对心理和身体素质的要求有感性的积极的第一印象,确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但同时也要让学生对航海职业的艰辛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这对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信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普通心理常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也没必要系统化地讲解普通心理学知识,只能有所侧重地讲解与航海职业相关的重要的心理学常识。

3.在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中加强学生应急及应激心理的教育。

4.爱国教育与外事教育中的心理激励:爱国教育是思品课的重要内容,考虑职业针对性,应调整相关内容和方法,通过资深船员在国外的经历与心路历程的变化,生动地向学生显示国强民尊的体验,是一种很有效的具有专业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爱国、爱船、敬业的职业操守;外事教育是航海专业学生所特有的,除了外事纪律教育,应加强学生民族尊严的教育,也是一种爱国、自尊自爱教育,对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5.开展针对性的性心理教育:航海专业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一些比较特殊的职业环境:海上生活、工作的性别单一性及各国性文化及风俗习惯多样性等,都有别于岸上生活的性心理环境;要注意开展正确、有效的性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抵抗与免疫力。

6.注意心理调适方法的学习:心理调适是使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认知、情绪、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动进行调整,以保持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实践活动。通过适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回避、;变通、转移、升华、换位、补偿、求实等;此外,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作品,接受些传统的文化理念,学会道法自然,珍惜当下,去贪欲弃我执;学会自我调节以减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愉快与不适应。

7.加强就业指导中的心理教育,提高航海职业适应性。每个人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理想相应,与自己的期望相适,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就会以苦为乐,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在职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反之亦然。 航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率很高,但就业后却可能遇到工作不愉快、不适应的状态,又放弃海上职业;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航海专业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期望与能力设定好由普通船员到高级船员的职务提升计划,然后告诉他们达到即定目标后对生活、事业、人生规划的意义及体现的价值和为此可能付出的努力与代价;让他们即有热爱航海职业的长远理想又具有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理想是目标的背景,目标又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即要有光明的背景还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让学生心理上有强大的期望同时又有为之奋斗而付出艰辛努力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其顺,世界海难事故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中国船检,2000.03

[2]戴运昌.航海行为科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6.

[3]朱国锋.海船驾驶员职业适宜性及其心理测评系统研究[J].中国航海.2001,(1).

[4]邱新涌,张建号,航海安全管理应重视海员的心理健康[J],航海技术,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