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禅茶的生活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禅茶的生活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禅”、“茶”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量,儒、道、佛的相激相荡,相辅相成,充实了茶文化的内容,使茶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精华部分。茶文化的形式凝聚表现在茶艺的外在上;茶文化内涵的禅、道、儒,则以艺作为载体发扬开来。

在茶文化结构中,品茶悟禅即是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活动过程;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表述,如果要详细地说明,博大精深的禅茶文化是很难以言语、文字完满地表述出来的。所以,赵州从谂禅师“吃茶去”法语,被认为是茶文化史上非常具有深意的公案。

坐禅需要静虑专注,心一诚敬,而茶本具的“降火、提神、消食、解毒、不发”等等药性、药效,正好有助于摄心入定;所以,坐禅离不开茶,茶与禅结合,是极其自然而必然的事。

过去丛林的僧侣,多半居住于山林中,很容易种茶,也认为种茶、采茶、喝茶皆是修行、参禅。在禅堂里,每天早上有早茶,下午有午茶,到了过年过节,则以普茶招待寺里大众,茶与寺院僧侣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如何在茶中悟禅?应该将禅茶方法、精神始终贯穿在理论的实践过程中。

茶人若能以天地为茶器,以众生为茶品,以慈悲为八功德水,以茶侣为布施,以持戒为茶规,以忍辱为茶候,以精进为三昧真火,以禅定为茶法,以般若为茶心,那么禅茶当下可成。这个时候茶就是禅,禅就是茶,佛法映于茶汤,茶汤显示佛法,看佛陀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就能了然于心。

传说达摩在少林寺面壁9年期间,揭下眼皮扔在地上长出茶树,有很深层的意义,寓意了“禅茶”不离生活;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禅茶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

禅宗形成之后,为了帮助禅修而饮茶,后来相沿成习,潜移默化,成为佛教丛林的宗门规式。《百丈清规》规定丛林禅茶及其做法次第,由于坐禅易致昏沉,所以“皆许其饮茶”,百丈禅师有“吃茶、珍重、歇”三诀;唐皎然饮茶诗有“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刘贞亮饮茶有“十德”;《五灯会元》记载有所谓饭后三碗茶的和尚家风,以茶敬客,更是寺院的常规,茶在唐代已经是僧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自古禅、茶不分家,茶文化在明清之后开始衰落,茶的兴衰期恰好与禅宗的发展不谋而合;茶与佛家如来禅、秘密禅、祖师禅三种禅定都结下不解之缘,赋予了禅茶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使世俗间的饮茶活动逐步升华为佛门的茶道。弘扬佛法与弘扬茶道,两者可说相辅相成。喝茶者从中参透禅法,参禅者从喝茶中体悟佛法,使饮茶上升到精神层面。

茶不仅有助修的作用,也是最好的养生方术,更是悟禅之机、显道表法的器具;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而茶是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的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禅茶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于端正世道人心具有极为深远的作用。

禅茶文化由禅而兴起,继由禅而成熟,终因禅而成就。“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在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它的脉络是由佛教、茶道而一以贯之。

茶本来就是和平的饮料,茶文化是很好的社会和谐的营养剂和调和剂。喝茶可以调和人们身体的精、气、神,用现代潜能开发的术语说来,喝茶可以平衡身、心、灵的健康发展,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分泌及循环系统比较正常,可以怡情、冶性、安神。

又说茶可以清心也,所以常喝茶的人比较心平气和,比较能理性地处理事情。因此,又有人说,常喝茶的人比较不会得忧郁症和躁郁症。如此看来,喝茶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能起到肉体和精神的平衡健康作用。这些说法和概念,是千百年来人类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一部分也是经过现代科学实证验证的结果。饮茶有好处是现代社会很普遍的共识,所谓:“茶能解口渴,禅令心中乐;不忘做茶苦,时时禅中坐。”

每一位禅茶的爱好者,修习禅茶后要能应用于生活中,提升生活品质,生成智能,转化生命,得到身心的安顿。

禅茶就是人的修养,是一种修心、修行的方法。天天用禅茶修心,实践生活,因而体悟“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的性空实相,了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大道理。心念过去、现在、未来三段的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本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