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作文不要与网络热词太较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作文不要与网络热词太较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还有几天就高考了,第一门是语文,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肯定是高考作文。命题与阅卷,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现在不知道。但学生要知道,别在高考作文卷上写那些网络热词。

最近,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就向考生发出提醒,“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高考作文,将会按错别字扣分。这个信息很重要,应该引起广大考生重视。毕竟,在“一考定终生”的语境下,分数有时真像是考生的命根。

不过,对这种做法,我又有很大担心,觉得顺着这种阅卷思维,很容易掉入文化傲慢与价值偏执之中。作为一名曾经的高中语文教师,这些年我对高考作文一直保持关注,觉得它也是中国现实文化的一个风向标。网络热词毫无争议是当前一种文化现象,高考作文与网络热词如何保持一种理性的关系,其实很重要。

提醒考生别用网络热词是个事,但此前这一点到底有没有写到高考大纲里,同样很重要。要知道,尽管这些年提醒考生别用网络热词的声音早就频繁出现,但很多地方的考试大纲里对此根本未作明确规定,有的地方只是把过去的“词语生动”变成了“用词贴切”。在这种情况下,只是靠提醒来对待考生,并不容易引起足够重视,如果操作得太过简单粗暴,恐怕也会有损考试公平,形成文化傲慢。

就算把这种提醒视为一种规则,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网络热词,恐怕也要打个大大的疑问。高考作文如果都能是典范的白话文,那当然会对语言规范起到重要引导作用。问题是,网络语言已经铺天盖地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谁也不能否认网络语言的时代感和生动性。也就是说,如果能对互联网精神多理解一点,对文化开放多元多认同一点,可能就不会把一些网络热词当成生僻字。比如,那个“给力”都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被人们广泛使用了,当做错别字扣分,这种判断标准与价值区分,未免有些太混乱了吧。

这里不是我非要与那些阅卷老师较劲,而是我特别担心有些阅卷老师因为网络热词而与考生太较劲。不要再有任何怀疑,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都是网民。最近我与一些高三学生交流过,他们话语与笔下,都频繁出现网络词语,估计不经意间,也会出现在高考作文中。如果非要以“语言错误”甚至“价值观有问题”的目光打量他们,那就很容易轻忽他们的能力与才华。现在高考作文阅卷很多都是从各地中学抽调上来的语文教师,很多人不仅是因为资格老,还因为有着一定的行政职务,高考阅卷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还意味着某种“荣誉”或“福利”。而这个群体在思想开放与价值多元方面,有时恰恰是最不能令人乐观的。

这些年高考作文阅卷,经常招致民意不满,说到底,还是因为文化与价值并没有成为衡量考生作为的最重要依据。那种应试教育固化的审美模式,对高考作文阅卷已经形成了巨大影响,使对高考作文的质量评估轻易就会掉进语义的泥潭。现在,要让高考作文阅卷真正回归文化与价值,阅卷老师就应该充满公民精神与人呢文情怀,有容忍网络热词的雅量,不要带有太多的文化傲慢与价值偏见。

推荐理由:什么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多从反面想一想有助于把路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