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做中学”中的先思后行与行后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做中学”中的先思后行与行后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教育中提倡“做中学”,而“做中学”要求学生在动手的同时更要多动脑。多动脑就是要求学生能勤思考,学会先思后行,学会行后反思。所以科学课中“做中学”活动更要体现“思”。

1.“做中学”活动要先思后行

“不思则罔,不思则不进”,做任何事都需先思而后行,会思考的人是智慧的人。科学课在教学中须处处体现“先思后行”,让学生成为会思考有智慧的人。

“做中学”活动教师要体现先思后行。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课是连续性的细致而复杂的脑力劳动,整个过程都贯穿着“思”的足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个人学风、班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了解本册的总学时、周学时及其任务,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分配,进行章节单元和课时备课。对于科学课来说,由于动手做的活动比较多,教师还要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准备就绪后还要静心想课,在头脑中想象教案的整个过程,像看了电影后重现一样,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进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增补、删减等工作。

“做中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先思后行。先思后行要体现在科学课教学之前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这包括学生对需要的观察实验材料的收集与选取,实验、游戏等所需器材的准备。比如,做沉与浮的实验学生要思考带一些有对比的材料;做降落伞要选取什么材料才合适?如果我们没有实验要求的材料又可以用什么材料替代……教师在课前可以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大胆想象和猜测。比如,关于太阳高度的问题可以引用《 两小儿辩日 》的故事引发思考。当然对于预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很积极,但有一少部分学生是应付,甚至有些根本就不预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设计出一些激励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按教师的指导与要求,展开收集材料、准备器材等小趣味题或小专题的探究活动。如《 校园里有生命的物体 》一课的教学前,我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蚂蚁等昆虫,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要求每个小组捉一些昆虫,装进玻璃瓶子里,带到教室,上课时作为观察实验用。这样学生渐渐就喜欢上了课前预习。

2.“做中学”活动要行后反思

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活动后的反思是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是学生再认知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后的反思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使“做中学”活动更有效。

“做中学”活动要体现教师行后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当然一堂课下来,也会感觉有成功的地方,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时可详细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

“做中学”活动要培养学生行后反思。在“做中学”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行后反思。通过反思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做中学”活动提倡的是动手做,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思考记忆。如果学生能够在做的过程中多思考,那么对记忆的增强就能起到催化的作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宁小学,江苏 连云港,2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