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怀念的意义与时间的史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怀念的意义与时间的史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的记忆是我们的护身符,凭借记忆,我们悠闲地行走于广大的世界,认识、描述、观照,形成自我意识。我们正处于一个速朽的时代,生活景象空前繁荣,甚至来不及看就已更替,我们害怕坚硬的事实暴露出来――

记忆从何而来?

我不敢想象,没有记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一切稍纵即逝,无从感觉,真的能有“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境界吗?现在,我面对“死亡”的命题,竟然有些怅然。这种“怅然”不是针对具象的存在(死去也是另一种存在啊),而是指向虚无,指向如云般飘移的记忆之中。陈凤超和我们一样,也会因奶奶“永远都不愿意再醒来”而伤感。文章在怀念奶奶,是小心的、虔诚的,静,不舍,更要紧的是,就像某诗句,“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独白中的隐忍、悲伤都不是向外的,而是内敛的、收缩的。我们几乎是怀着歉意看着“奶奶”如何结束人间之旅以及在时间中流逝的人事。

当然,对“奶奶”必须小心,但这份小不仅是一种礼貌态度,理是一种写作态度――那些“作家”们,何止是不小心,是好玩,是声嘶力竭,是消费时代和时尚时代的虚假美学:这是丰盛的故事,这是壮阔的情感,它忽悠你贬损你,直到你变得麻木。

可以这么说,这篇文章直视生命――“奶奶”的和我们的,“奶奶孤独地睡去”,然后,人们木然地看到生命在绚烂的火花中化为青烟,谛听它飘远的声音,我们知道,它带走是什么。陈凤超在写时间之诗,将生命澄清为时间,让时间抽象成一个个画面,“安静地想起”,它闪闪发亮,但时刻会断掉,有时它马上就要断了,但是,它重又一帧帧跳过。谁都知道这是怀念,“为什么离我们而去”,这样的诘问残酷地揭开了万物的秘密,之所以有这么多新奇的、怪诞的现实,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离”的基础上凝结出来的。这篇文章注视着时间之慢,它在火焰蔓延的瞬间展开和延伸。这个时代的标准状态是快的,是义无返顾飞速向前,是忙啊是炽热的温度,但现在,我们怀着惊异看着,看着在标准状态下人在时间里西游的悲哀。

――这个老人给我们“写下不可理喻的诀别诗”。在中国文学中,我们不是看不到死亡,盛大的,悲惨的,被人遗忘的,甚至带有喜庆的。但它们只是在为死者献上语言的花环,缺少的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真情。有了这样的真情,我们的生活才会蒙上一层“浓厚的硬生”。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认定这不会掺进生活之中,死亡是与己无关的偶然事件。任何记忆都是与时间对抗的残片,都是对生活意义拣选和安排,《完虞之殇》的残片就是越过奶奶,去想象更远的生命意义。它于我们是如此神秘,以至于“没有答案”。而整篇文章都是一样的句号,是刻意为之,还是对小资写作的模仿?但无疑,它们加强了叙述的节奏,让我们的阅读神经崩得那么紧。我们甚至无暇去想其他。

但现在,我们还是能够清晰地看到陈凤超的悲伤,原来,人的生活、时间的尊严不仅系于生,它原来一直在经受死的检验。“死亡”不再是灾难般降临,它提醒我们:生命并非只有“现在”,在某一个“现在”它会停止。有了这样的意识,生命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我们让它倒流,让它弯曲,我们把它视为一种有意义的感觉。

而我们呢?尽管生活中离开不断、分手频繁,但有谁,有哪篇文章深入地探索过?除了偶尔的慨叹,我们还记住了什么?正是在此意义上,陈凤超的《完虞之殇》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当生活经验渐归遗忘,当我们的写作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应付眼前这五光十色的“现实”,它却回到时间深处,回到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事物中去,力图发现一些新的意义。

所以,我们的作家是在遗忘中写作,李敬泽如是说。这不是尴尬,而是在表明,某些古老的命题仍旧不可能被覆盖。生活之所以值得过,是因为具体的每一天相比过去都是有悬念、在发生变化的,有丰富的可能性在等待我们。――这也是写作的意义,让你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