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电影艺术作品中的色彩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电影艺术作品中的色彩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色彩在电影中是无声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让人秀色可餐的视觉效果,散发出无限的魅力,渗透了电影人的主观意念,会使观众产生激情。当它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融入电影作品中,其魅力在电影作品中无处不显现,随处都可以找到色彩的影子。

[关键词] 电影;色彩魅力;情感

电影曾经是一个患有 “色盲症的姑娘”,在现代技术的运用下,其以瑰丽夺目的色彩诞生了。电影中的文学与色彩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和谐地交融在一起。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进行视觉气氛的渲染,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感受某种超出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色彩在电影中是无声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让人秀色可餐的视觉效果,散发出无限的魅力,渗透了电影人的主观意念,会使观众产生激情。当它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融入电影作品中,其魅力在电影作品中无处不显现,随处都可以找到色彩的影子。

一、营造不同氛围,渲染周围环境

相同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其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电影故事要感染观众,与电影主题相协调的环境和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影片中营造氛围,渲染周围环境,色彩体现着特有的魅力。因为人对于不同的色彩有特定的观念和共识。比如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在东、南、西、北、中代表中央,被视为皇家重用的颜色。在古罗马,黄色也被当做高贵的颜色,象征光明、希望和未来。蓝色具有柔和稳重的魅力,而青山绿水往往能使人心旷神怡。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运用金碧辉煌的色彩来展示至高无上的皇权,金色的宫殿、黄色的、黄金甲武士、银甲军队无不代表皇家的尊贵、威严与奢华,同时又反衬了皇室内的龌龊、黑暗与压抑的气氛。其实压抑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色调,越是金光四射,越是阴暗压抑。影片不管是精美的构图、震撼的场面,还是满富东方色彩的功夫打斗和气氛营造;不管是奔放张扬的锣鼓声,还是忧伤哀怨的笛声,都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解释了这部电影全部的意境和主题。既然是“冲天香阵透长安”,那就必须要有浩瀚如海的金色,营造一个华丽的宫殿,一片迷离氛围。

二、制造异样的心理效果,表现不同感情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电影作品中的色彩有时是一种情感、一种感受。电影可以借助色彩来表达出影片中人物心理和感情,对观众产生心理影响,使之产生情感反应。很多电影都巧妙地运用色彩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心理效果,还能传递感情,表达情绪。

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赋予了金庸小说中独孤求败这个人物以全新的诠释,在王家卫这个以“情”来解释一切的世界里,独孤求败被理解为一个被放逐了自我的人,因为一生不再涉足爱恨,因为内心不再起波澜,才可以倾心于剑,使剑术臻于完美,而终于成为金庸笔下那位难求一败的孤独剑客。王家卫强调的是这个人物的孤独――林青霞一袭白衣、一头黑色长发对着自己的影子练剑,激起水面围转的平地直起的圆圈式波浪。大量的俯拍镜头,从压抑的暗调迅速转变为很高的明度和纯度,紫色的天空、黄色的沙漠,水中绿色的树影斑驳,水上白色的衣袂飘飞,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似乎再现了庄子笔下那种凌波而行的出尘之美,然而其内心的隐喻却毫不美好――这个画面象征着自恋,拒绝,象征除自己外不再通融于任何人的心灵世界,是慕容燕思想与灵魂上的解脱。如果没有那变幻唯美的意象,即使是再经典的台词,我们也不会被其如此吸引。而在我们看来,影片里那些不断变化的流云天空,那扬起沙尘的玄黄的沙漠,剑气激起的滔天白浪,身着一袭白衣,难道不也是内心压抑的情感的譬喻?

三、用色彩彰显主题,象征暗示

本来,一切色彩都是自然现象,客观的存在,并没有什么象征意义。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感受、认识和运用色彩过程中总结形成一种观念和共识。譬如,红色最容易使人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红色极易使人兴奋、情绪高涨。在中国,红色是喜庆的象征;绿色是自然界最为宁静的色彩,同时,绿色在世界范围内象征着 “和平、生命”;白色让人感到光明、纯真、圣洁、明朗;而黑色,往往与黑暗、深洞、枯井相联结,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说:“黑色感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事实上,黑色能表现出一种刚毅、力量和勇敢的精神,它能把其他色彩衬托得鲜艳、热情、奔放,自己也不单调。而在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背景中,在不同的故事情景中,对色彩的感受是有差异的。例如紫色,往往使人联想到神秘和幻觉,有时又感到是高贵和富有的象征。白色在西方象征着纯洁;而在我国则以白色为孝。在我国戏剧中,红色是忠诚和勇武的象征,如关公;黑色表示正直、庄重、威严,如包拯;白色则有奸诈刁滑之意,如曹操;戏剧脸谱皆按这个规律描绘。

《超人总动员》是一部诙谐幽默的动画片,巧妙地运用色彩彰显着美国人的英雄观。影片讲述的是超人一家的快乐生活,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美国家庭亲情。超人先生最开始穿着传统的蓝色紧身衣,但在电影中间换了一个全新的造型,设计师米依达为其精心制作了高科技的超人装:火红的套装并配以黑色的短裤、靴子和手套。红与黑的对比相当强烈,这种色彩对比象征着强大的力量,极具视觉冲击效果。超人先生服装色彩的改变,预示着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变得更加强大。同时,家庭红色套装也展现出他们渴望、热爱美满的家庭生活。由此可见,人们的英雄观有了很强的人性色彩,彰显着一种人本思想,体现出对生命的珍重。

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唱出了程家大院烛光染映的妻妾成群的旧时悲歌。当“红”得发亮的喜轿敲锣打鼓地迎接她时,她却拎着自己破的行李包独自出发,很强的对比就此产生,红色的喜庆与她白色、素雅的衣服形成强烈的反差。红灯笼的亮与不亮带来了四个女人为自己理想而你争我夺、不惜一切代价的连台好戏。影片中“红”灯笼此时已经进化,它代表着希望和权利,隐喻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太太们会那么渴求灯笼能够停在自己房间门口,也不难理解佣人雁儿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卧室里挂满灯笼(她在利用这种有象征性意义的事物来满足自己潜在的欲望),在吃饭时就足以看出,红灯笼在哪房亮,她就可以为所欲为,当然还有很多优质服务,比如捶脚。四太太“假装怀孕”的伎俩在被老爷发现后,被黑布封上的灯也表示一种欲望的受挫,实际上也代表了一种对人性的压制。张艺谋的营造在于,他让这华光夺目的“红”来照见一群蜕变而扭曲的灵魂,照见女性流血流泪的悲剧,将一座旧时代苍凉、破碎而又深含象征意义的城堡拆开来看,将一个社会的黑暗与悲苍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用色调创造唯美画面,表达意境

每一部电影其画面都有主要的色彩倾向,这就是色调。色彩和色调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只要能体现出拍摄题材的意境美和画面美就是好的色调。

影片《黄土地》导演张艺谋给自己界定了“寻求的不是鲜明而是力量,不是华丽而是朴实”的目标,于是,影片充满了单调的黄、红、黑色,映衬出人物的质朴。人物小小的剪影往往淹没在广阔的风景线中,甚至以画面的不均衡,使人物为大地和万物所吞没。电影《红高粱》一反张艺谋以静取胜的 “套路”,更注重画面美感意境美。那夺人视觉的“颠轿”“敬酒神”仪式便是神话般光彩夺目的呈现。黄土高坡,一轮残阳照耀下,红成的血海,红高粱及与此形成强烈反衬的皓月偶尔当空,宝蓝色的深邃天涯,星辰明亮,无不展示出光明而又如纱罩般的梦幻。这些色调在张艺谋的镜头下得到了极致的张扬。太阳、高粱与溢彩流金的色调,无疑寄托了对生命意志的由衷高呼,升华出汇集高昂亢奋的红色旋律,而这成为主旋律中现实的喧响,义无反顾地昭示与拯救着日益屈服于生活困扰下退化和萎缩的心灵。

旧版《聊斋》电视剧的片头,一个在漆黑夜色中流走的灯笼,再配上诡异的音乐,中国古典式的恐怖故事气氛就这样被营造出来。空旷、幽怨、诡异……这也正是蒲松龄笔下的《聊斋》最主要的色调。在影片《画皮》中,摄影指导的黄岳泰颠覆了传统的鬼怪片对色彩的惯常运用,影片以金黄的暖调为底色,柔美和谐,平缓细腻,强调了凄美、浪漫的爱情。使观众感受妖气妖氛的同时,体味到人世间灿若桃李的温情。所以,陈嘉上版的《画皮》用色彩来证明其影片内核不是欲,而是爱;不是堕落,而是超越;不是妖冷色调的剧烈跟任性,而是人暖色调的隐忍跟阴柔。

2009年最具争议的人气“快女”曾轶可在原创歌曲《视觉系》里这样唱道:“你叫我不停地画画,画出我的世界你的家,大大的窗,黄黄的灯啊。”她唱的是爱情里可以触摸、拥抱、亲昵的视觉系生活。在电影圈里,何平导演的影片《麦田》可以说是内地少见的“视觉系”作品,布景、服装、造型、采光都极具狂想诗的浓烈风味,堪称用胶片进行的油画创作,夺人瞳目摄人心魄。虽然说《麦田》的故事不是一个能让观众轻易看明白的故事,但是影片在质感方面的营造相当成功,无论是普通士兵的兵器和甲胄,还是平民的服饰和日常用具,都能看出一种用心的精细。配合这种精细的质感,本片大部分时候的画面构图都堪称完美,很多画面的色调经过后期的强化后,已经具有一种金属般的质感。作为故事最大主角,那片金灿灿的麦田,的确是非常值得夸耀。对于这样一部古装片来说,这片麦田以金灿灿的色调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虚构世界。

不用说话,不用台词,观众已经从电影画面的色调美里感知到了一切。摄影师和导演完全可以用电影的色彩和色调向观众阐述创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电影瞬间都映照着蓝色诗情、红色幽梦和绿色纯真的笑容,每一块色彩碎片都映照着流水带走的光阴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展现着色彩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E・吉甘,等.论电影艺术的特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

[2] 李明性.巩俐・张艺谋电影杰作与小说[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

[3] 杨晓林.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颖.从《投名状》到《画皮》――黄岳泰的影像价值观[J].当代电影,2009(02).

[作者简介] 王小林(1976― ),女,回族,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