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钟灵毓秀得天趣,萧散简远脱俗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钟灵毓秀得天趣,萧散简远脱俗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明朝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应该来说,这是一个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伟大书法时代。这一时期的书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明初的宫廷书法时代,二是明中叶以吴门书派为代表的文人书法时代,三是晚明浪漫主义书法时代。这三个时期的书法艺术各有所长,风格特征也各不相同,但有一条主流一直贯穿其中,这就是浪漫主义的潜流。这条潜流在明朝中叶的吴门书派时代逐渐显现,祝允明、王宠等人的书法艺术风格或多或少都带上了这样的色彩,因此他们的作品与当时的书坛主流并不相符,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

谈到吴门书派,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就是王宠(1494―1533),他是明中叶继祝允明、文徵明之后对吴门书派影响最大的人物,几夺祝、文之席,后人将祝、文、王合称“吴中三子”。王宠的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学“二王”,小楷得力于钟太傅,行草书多有晋人风韵。王宠37岁写的《西苑诗卷》用笔清秀雅致,温润含蓄,同时又有三分拙气,在钟灵毓秀中含着浓厚的古意,给人一种似呆板又灵秀的通透感觉,整篇作品深得晋人书法艺术精神,可谓是王宠行书中的上乘之作。品读《西苑诗卷》大致有如下几点感受:

第一、作品在古拙中隐含着一股钟灵毓秀之气,这使得作品厚重与灵巧相结合,王宠巧妙地调和了行草创作中重和巧之间的矛盾。

王宠是个十分注重古法学习的人,他一生所学不降唐宋,以晋人书法为主要取法对象,在行草书的学习上,他几乎从来没有跳出过“二王”的藩篱,所以他的作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古法和魏晋风度。在《西苑诗卷》里,围绕着晋韵王宠进行了极富创造精神的古法张扬,很明显,他是对《十七帖》和《圣教序》心追手摹下了一番苦功夫之后把其中的精髓吸纳出来,然后加上他所处那个时代的流行书风,创造出了自己的行书。当时的流行书风应该就是祝允明那种点画狼藉的浪漫主义草书和他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郁勃之气。他把二者巧妙融合,就出现了《西苑诗卷》里那种既高古又灵动的神秘气息。初看《西苑诗卷》感觉效果一般,字体笨笨拙拙,呆头呆脑,然而细观之下却是越看越有精神,每一个字的厚重与灵巧形成强烈对比,字与字之间也形成这样的对比,在对比中作品出现了一种空阔的感觉,字体形象不自觉地出现了侧和横撑,字与字之间俯仰摇曳,遥相呼应,妙趣横生。晚明浪漫主义书家在学习古法的同时加进一些天然情趣,创造性地实现了书法在晚明的飞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宠的行书创作对他们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

第二、作品中的古法加进了王宠个人理解的古法,古法的表现以精神为主,并且被创造性地置于新意的拆合中。

古往今来学习王羲之者甚多,但能有所突破或学有所成者却并不多,细究起来也就只有米芾、赵孟兆页 、王宠和王铎四人,他们中,米得王之迅疾,赵得王之端正,王铎得王之雄厚,王宠得王之萧散。四人所得中以王宠为最高,中国人最重气韵,王宠所得的是气韵中的逸气,所以最高。这样的所得,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他用自己所理解的古法来进行创作,创作的时候又把这样的古法置于当时社会主流文化风尚的熏染中,所以作品才写得古趣横生,新意盎然。王宠的高明还体现在他对于新意的分拆与组合上,在《西苑诗卷》中,不同的笔画和字节中所加进的新意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古法精神在他的笔下就出现了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的表现形式。王宠另外一个高明之处就是他在创作中加进了章草的笔法,使作品显得高古朴拙,而他笔下的章草又很明显是时代风尚熏陶下的章草,笔法中没有了波挑,是行书意味浓重的章草气韵,或者说只有章草笔意而没有了章草形态,这都是极为高明的书写状态。王宠在这种古法和新意的彼此拆合中完成了他的书法创想,以一种疏淡空灵而又逸笔草草的笔法把他的艺术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王宠的字很严重地受到了刻版的影响,他的作品被有的人称为有“木版气”。《西苑诗卷》在这样的表现中确实少了一些灵动之气,然而这样的“木版气”又使这件作品独树一帜,与当时主流的纯正帖学书法大不相同。

王宠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所以没有机会去接触历代名帖真迹,他所临摹学习的对象主要是《淳化阁帖》和其他刻帖,学习对象的局限使他的作品在表现上显得力量不足,笔画受刻帖影响太深,显得僵直无生气,缺乏活力。然而这样的僵直却也在无形中增添了作品的古拙与厚重之气,同时使作品在帖学泛滥的明朝中叶傲然独立,闪亮登场,令当时的书法界为之一振。清代黎惟敬评价其作品时说:“晋人真迹,世所罕见。所传者,仿书耳。诸体混淆,若出一手,不辨其为谁也。近世吴人王履吉氏独能追踪大令,萧散俊逸,复出流辈,虽不见晋人书,知其为绝艺也。”正是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木版气”,才让他的作品获得了更高的赞誉。王宠的作品与两宋时代的行书相比,很明显是缺少了宋人的率意和婉转流畅,作品线条透着十足的匠气,这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王宠早年才华横溢,但后来却八次应试不第,遂选择了退隐山林,以书画诗词自娱为乐。仕途上的不如意和倔强的性格对他的书法创作影响极大,所谓字如其人,再加上他深受老师蔡羽的影响,在艺术学习和表现上桀骜不驯,明代王世贞《吴中往哲像赞》中说蔡羽,“间临《十七帖》,人或从傍指摘其离者,其曰:‘不然,吾非临右军,吾乃教之。’”狂言如此,表现出王宠强烈的个性。老师的性情直接影响了王宠,王宠用这样的个性来对待书法创作自然是赳赳犟气,非把刻帖的精神全部学到不可,所学者真可谓刻帖之精髓也。其行书也因此而异于当时书坛的流行书法风尚,独步天下。

第四、空灵和萧散是《西苑诗卷》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对于王宠来说,在科举考试失败而寄情翰墨的时候,他心中唯一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全部在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这种时候,逍遥和洒脱占据了他的心灵世界。他不再对生活抱有什么幻想,把自己归为闲云野鹤一类人,所以他的作品才表现出少有的萧散简远和脱俗出尘。而空灵则是他性格上的取向折射到艺术上的表现,王宠优秀的人品使得大他二十几岁的文徵明都与他成为忘年交,经常促膝谈心,诗书唱答。他高洁的品质使他能在归隐之后完全化掉全身的戾气,在创作中婉丽遒逸,疏秀有致。《西苑诗卷》的空灵在直观上表现为空疏,疏是其结构特征所在,一字之中必有空阔处,笔与笔交接处偏以断笔处理,显其疏态。疏能使人的视觉中产生线条停顿、计白当黑的艺术效果,又产生整体上旷阔静远的美感。在中国书法史上大概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空灵的书法家了,王宠的行书空灵,楷书尤甚,从本质上来说,他行书的空灵得益于小楷,这和他长期学习钟太傅的小楷有关,在书法史上能把钟太傅的小楷写出点别致来的王宠大概是第一人。自此之后,王宠的小楷成为小楷的一种范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以后,这种范式在书坛上引起的轰动越来越大。而他的行书因为学习刻帖,在无形中也把刻帖的干净利索带到小楷中,这也成为他空灵境界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观其《西苑诗卷》,自下笔开始,空灵和萧散的感觉就开始了,一路写下来,到最后写跋的时候,他把这种感觉发挥到了极致:“庚寅岁归自燕,与九岩先生同舟,相得欢甚,漫书近作三篇,冀请教益,幸勿我遗耳。七月二日,吴郡王宠顿首。”“漫书”二字足见其情怀,萧散简远和空灵旷达的感觉竟至于斯。

王宠是吴门书派的佼佼者,其行书作品可谓是开创一代新风,在吴门书派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西苑诗卷》是王宠行书的代表作,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其行书的面貌,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对于我们全面的认识王宠书法艺术以及明朝中叶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在当代学习行草书进行行草书的创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