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斌第三画室 阳光堡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斌第三画室 阳光堡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浦东芳甸路的九间堂会馆有三个大院,由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操刀设计,于2007年建成,几年后,大院分别改建成后来的昆曲舞台长生殿、无极书院,还有李斌画室。

画家李斌是画室的主人。在把需求传达给矶崎新之后,便有了这栋兼做画室的自宅。随着画作的增多,几年后,由李斌提出,建筑师好友俞挺设计,在自家的院子里搭起了第二画室,存放画作之用。又过了几年,画家的作品越画越大,越画越多;于是,他又找到俞挺,这次他想要一个无柱的空间。

李斌决定把自宅北面的车库拆除,作为这次的选址。所以新建的第三画室就处在画家自宅与无极书院之间。以原来的院子为界,确保了与无极书院之间6米的间距。为了在极小的空间里最大的确保新画室的空间,新建筑与旧宅之间只留有100毫米左右的沉降缝,并与旧宅东立面守齐,10米乘10米的范围就此确定。

第三画室共两层,局部三层。一层为公共空间,设有客房、厨房、客厅,比较开放,用磨砂玻璃包裹了核心区域,留出一道外廊,自然地将室内外的空间贯穿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体验的进入流线,原来的院子大门成了车行入口,人行入口被成功地分离了开来。整个空间无柱,楼板采用了和屋顶一样的井字梁结构。伴随着螺旋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了二层。相对于一层较低的净高,二层则完全是相反的空间体验,净高达到了约6米,完全无柱的空间得益于结构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屋顶九宫格之内设计为天窗,整个画室格外地明亮,阳光透过半透的遮阳帘洒在房间里,李斌笑称,“这或许是上海最舒服的画室”。二层与旧建筑相靠的墙上开了一道通高的洞,贯穿了新旧画室,从此画家便能在自己旧画室的玻璃盒子工作间内,看十几米外自己的巨型画作,从而得到与在美术馆里看画作相同的观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作品。对李斌来说,这或许是这次改造最意外且惊喜的收获。

旧建筑的立面是白墙,无极书院是玻璃幕墙。于是,与之相对,新画室是一个非常确定的实体,对应玻璃躯壳之下的无极书院;立面对应旧建筑的白墙,新画室采用水泥拉毛的做法,以粗糙的表面对应平整的白墙。由画家亲自做了拉毛的小样,由工人对墙面进行拉毛处理。由于作画的需要,北面不需要开窗,于是设计师极端地在建筑的北面只留了一个门洞,也因为这样的处理,整个建筑充满了力度,给人密不透风的感觉,似堡垒一般。

改造的故事并没有完—李斌是个细心且十分有想法的人,考虑到今后的方便,他拆掉了原来连接一二楼的螺旋楼梯,并在那个模块里安装了电梯;自己重新布置了旧画室,架设了阁楼,将卧室与新画室的局部三层相连。新画室的建造,给了画家无限的想象空间,去重新规划并改造原来的自宅,因此成为了打上李斌烙印的处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才是画家真正想要的私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