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旋翼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的设计和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旋翼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的设计和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旋翼无人机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价值较高,不过自主飞行控制设计难度较大。该文对四旋翼无人机自主分型控制设计中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并选择整体结构设计、力学模型建立和系留试验三个程序简要分析了飞行控制的设计应用

关键词:翼无人机 飞行控制 系留试验

中图分类号:V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073-01

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侦查、监视、通信、搜救、巡逻、航拍等领域的重要器具,拥有多重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目前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有较高价值。这种飞行器以十字形交叉结构确保稳定性、平衡性,实现精确飞行,具有强耦合、多变量、欠驱动、非线性等复杂特征,所以自主飞行控制设计难度较大,广泛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工程和自主飞行控制等多个领域。下面我们对四旋翼无人机自主飞行的控制设计和应用做简要分析。

1 四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设计重点

四旋翼无人飞行机主要是通过控制其四个旋翼达到飞行控制的目的,控制设计的关键集中在飞行控制和导航两个问题上。

在控制设计中,重点主要为精确建模、欠驱动系统的控制和平衡控制。由于四旋翼模型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在飞行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平衡控制,比如地球重力、空气阻力等因素都会干扰气动性能参数的影响,所以精确建模难度较大[1]。此外,在无人机载荷改变时、改用液态燃料做动力源时都会导致模型质量发生变化,这种质量上的变化也会增加精确建模的难度。欠驱动系统具有强耦合、多变量和非线性特征,比起一般全驱动系统控制难度大,所以设计难度也较高。四旋翼无人机本身体积小、载荷固定,需搭载传感器,质量上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精确数据的获取,对系统稳定控制提出高难度挑战。从目前四旋翼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发展路程来看,不少技术问题已经可以凭借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予以解决,但是更多的问题还有漫长的研究实践路程要走,所以,只有最大限度的不断加强研究探索,才能始终走在科技前沿,实现无人飞行器的实用化,在探索实践中实现技术和理论的升级,服务控制设计[2]。

2 四旋翼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设计

四旋翼无人机自主分型控制设计主要包括整体结构设计、建立动力学模型、处理飞行姿态数据、控制算法仿真与系留试验几个环节,下面我们选取其中两个环节做应用分析。

2.1 整体结构设计

自主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机载和地面两大部分,二者控制逻辑互相关联、物理独立,飞行控制系统主要由通信模块、地面控制模块、飞行控制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等构成。

从系统结构框架来看,传感器模块是重要构成部分,负责飞行参数的测量,具体包括罗盘、陀螺仪、高速与速度传感器等。四电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电机转速、无刷直流电机等控制飞行状态,促使其达到预期姿态和位置。飞行控制模块作为核心部分,对采集姿态信息和数据完成复杂运算处理从而发送合理控制指令,转化为控制信号驱动四电机工作,保持飞行稳定性。通信模块通过遥控设备与地面建立控制,控制飞行器的运动,保持稳定飞行时的实时受控。电源模型主要为飞行提供电力。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还要严格遵照规划设计指标,控制体积、有效载荷、飞行半径及航向姿态、俯仰姿态、横滚姿态的精度与误差控制,这些都涉及到飞行器的设计,还必须兼顾性价比。飞行器的稳定性是重要指标,所以减震措施必不可少,通过控制输出波动达到减震效果。安全方面,还要设置安全隔离和红外传感器达到安全控制与飞行效果。

硬件设计方面,控制单元选择可选用stm32芯片作为飞行控制器,其技术较为成熟,运算能力强,可很好的实现控制算法的植入,运行效率佳,数据控制器可选用XE166FM-72F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必须兼顾多种功能。无刷电机驱动可选用POWERMOSFET控制,提升输出精度,降低编程难度。传感器方面无线模块可选用APC-220无线串口通信模块,实现一对多通信,配合433 MHz数据传输模块可实现微功率高效传输,提升抗干扰能力和灵敏度。至于遥控设备可选用天地飞WFT06II高速6通道遥控设备,提升操作敏捷度。姿态数据传感器可选用MMA7260型号,ENC-03型号构成的陀螺仪,动力螺旋桨可选用新西达9050和1045规格。

飞行软件的设计需要编写控制算法,考虑到稳定飞行需求,算法选用小扰动性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考虑到以上使用的材料,应用软件分析设计流程,完成飞行控制、控制执行、数据转发、数据读取等设计任务。比如飞行控制程序流程,要细化控制流程并处理外部传感器对环境及姿态数据的处理。

飞行器平台的构成以四个旋桨为主,增加升力、提升有效载荷的同时利于解决结构控制量较多的问题。飞行姿态与位置的控制依靠四个无刷直流电机转速改变实现,这种欠驱动系统通过变化输入力达到控制六自由度运动,实现准静态和静态条件下飞行,输入力的稳定需要依靠控制算法实现[3]。

整体结构设计、硬件软件设计完成,飞行平台建立为下一步建立力学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2.2 力学模型的建立

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的实现需要建立力学模型,力学模型中可使用惯性坐标系、机体坐标系完成无人机运动中坐标系的转换,确定各次基本旋转所对应的变换矩阵。力学模型的建立要考虑升力大小、飞行器重力、空气动力之间的变化关系来确定飞行姿态与位置的控制。尤其是动力学模型,要根据物理定律建立模型,考虑影响运动的关键受力和力矩,利用推导传递函数归类控制量,对四个飞行控制量升降、横滚、俯仰、偏航产生力的作用实现各种运动。可根据设计要求建立了可靠的控制模型之后,飞行姿态数据处理、控制算法仿真与系留试验才成为可能。

2.3 系留试验

系留试验要根据设计中现有条件在实际过程中逐步完成,比如控制器设计初期不稳定时可选用预留短线验证飞行过程,完成对飞行器原理的验证。验证完飞行原理之后,要搭建专门的实验平台检测飞行姿态,并进行控制器的优化设计,要在试验平台上进行三自由度运动,对关键部件运行效果进行观察。通过验证的飞行器意味着设计具有可行性,能够进行分型,还能为日后实验稳定性、自主飞行提供可靠参考数据。

总的来说,四旋翼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控制设计涵盖多个领域,复杂性、难度性都较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机械结构、飞行动力和控制算法等进行最优化设计,以完成自主飞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庞庆霈.旋翼飞行器设计与稳定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2] 胡宇群.型飞行器中的若干动力学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

[3] 黄牧.于反步法的微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