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圆满而苍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圆满而苍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作品中极少数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小说。受古代“尚圆”“中和为美”“补恨”“善恶有报”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小说大多以团圆式结尾告终,顺向相应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读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有利于文学接受。曹雪芹的《红楼梦》可视为对传统大团圆结局式小说的挑战,它的结局悲剧色彩鲜明,与“大团圆”有明显的不同。而《倾城之恋》与前两种形式都有所疏离。表面上看,它的结局是“圆满的收场”,男女主人公历尽沧桑终于走进婚姻殿堂,然而这种团圆仅仅是它悲剧内核的一个外壳,细细探究不难发现,这个结局的背后依然充斥了张爱玲一贯的苍凉

关键词:大团圆;苍凉;女性;悲剧;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14-01

一、短暂无力的“团圆”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香港。来自上海的白家小姐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回到娘家。七八年后,前夫的去世又让她不得不面对生存的焦灼与无奈。她偶然认识了富裕的单身男子范柳原,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远赴香港。流苏为了为自己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与范情场斗法,原本以为以流苏的失败寡居香港而告终,可是就在范离开之时,香港之战爆发,范便折回保护流苏,在生死那一刹那间,两人体会到了一对平凡夫妻的真心,最终结婚。

正如文中所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流苏最终得偿所愿嫁给范柳原,是被日军空袭香港这个偶然的历史事件促成的,而非她一直以来与范柳原的调情游戏奏了效,也不能说是她的“真心”打动了范柳原。可以说在去香港之前,流苏对范柳原只有两种情感:一是经济的依靠,二是用来气白家人的。

到了香港以后,范柳原对流苏时而是“上等的调情”,时而对她说一些对别人不曾说过的真心话,比如“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流苏也明白范柳原只想得到自己,并不想与自己结婚,所以只是面子上的敷衍;直到有天晚上范柳原打电话跟她“告白”,她心中有所触动,认为范柳原是讲究精神恋爱,自己反而提心吊胆起来担心他摘下他的假面具。范柳原唯一的真情流露大概就是对于人在这个世界的渺小无助的感慨,而流苏,基本都是在猜测范柳原的心思,再按他的想法应付他,范柳原也很明锐地感觉到流苏“不爱他”。直到炮弹落下,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他们才意识到钱财、地产都是不可靠的,靠得住的只有人还活着的这口气。所以两个人在战乱中产生的惺惺相惜互相依靠的情感,并不是纯粹的爱情,其中还夹杂着友情(两人互相扶持,互相帮忙做家务)、亲情(范柳原最终不跟她玩游戏了,拿她当了自己人)。生存的现实促使白流苏要抓住范柳原,而战争这个现实有使原本不想结婚(至少是在这个时期)的范柳原娶了白流苏,由此看见真正促成他们两个在一起的并非是爱情,而是现实。作者在结尾再次提到文章开头的“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含蓄地提醒读者,流苏之后的人生依然是苍凉晦暗的。她的悲剧命运并没有随着嫁给范柳原而改变。

因而从艺术效果来看,《倾城之恋》的结局与传统的大团圆结局有所不同,首先给人以意料之外的冲击感,有点类似“欧亨利式结尾”。就在读者都认为流苏将在范柳原给她租的房子里孤独终老时,范柳原却突然出现并将流苏救走,并且在遇见故人萨黑荑妮公主时,范柳原大方地向公主介绍流苏是自己的太太,两人在劫后似乎过上了平淡却幸福的“平凡的夫妻”的生活;差距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单纯的悲剧式结尾的确可以震撼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深思,不过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结局,因为有悲喜的对比,则使得悲剧色彩更加浓厚,对读者的冲击性是随着读者回味思考的时间变长而加大的,含蓄深远,平缓绵长。这种结局的震撼力度不似《红楼梦》那般是将读者打入冰天雪地,而像是在初春时吹来的依旧带着凉意的寒风,不时刺激着读者的神经。

二、悲剧命运的延续

就连同为女性的张爱玲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女人们就是这点贱”、“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性只有作为男性的附庸才能体现其价值存在,一个女性只有结婚嫁了人才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叶落归根”。小说开始时读者可以从四奶奶教育宝络的那段话看出她的虚伪“我不能不给他们划算划算,我是有点人心的,就得顾着他们一点,不能靠定了人家,把人家拖穷了。”表面上看她似乎是舍不得离开白家,可是实际上她也只是把白公馆当做自己的经济支柱,她和四爷关系并不好,她说话也毫不避忌地表达自己对四爷的嫌弃“你四哥不成材”,她和流苏一样也只是通过婚姻寻求经济上的依靠。当一个人很夸张刻意地批判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对于这个人或这件事的心态一定不是只有憎恶这么简单。四奶奶最后还是学了她口中一文不值的流苏,和四爷闹离婚,说明她刚开始时对流苏极尽讽刺侮辱之能事,有很大程度上是她的妒忌心理作祟。她嫉妒流苏敢于和丈夫离婚回到娘家,而她自己却还是为了丈夫给自己的经济保障而勉强和自己那“不成材”的丈夫在一起。而流苏成功嫁给了富有的范柳原,更加刺激到了她,她觉得自己不比流苏差,一定也能找到一个富有的丈夫做依靠,所以才决定与四爷离婚。可悲的是,她还是将婚姻当做追求富足生活的手段,她的思想高度并没有达到对于婚姻有理性的认识。所以,这注定她将把流苏的悲剧命运在自己身上延续。

参考文献:

[1]陈晖.张爱玲与现代主义[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