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清角抵图上马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清角抵图上马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品中有两件雕刻有角抵图的上马石。其一麒麟纹上马石,二层台阶形,宽51厘米,长102厘米,前高63厘米,后高32厘米(图1)。上层正面雕兽面,兽面双耳竖立,粗眉,巨眼,宽嘴。两侧面分别雕山石麒麟纹,麒麟昂首挺胸,曲腿欲起。下层正面雕盛开牡丹,两边各有一乐人抱一乐器演奏。左右侧边各分3部分,雕飞鸟、走兽与卧兽,后侧面雕麒麟回首纹。下为束腰,内雕串枝叶,底为圭角底基。顶面为正方形,中部雕刻奔马纹,引人注意的是上部背面雕角抵图(图2),两人仅着三角短裤,举臂挥拳,准备搏斗。从麒麟、奔马纹等特征看,该石为明末清初之物。其二蹲狮纹上马石,三台阶式,宽35厘米,长95厘米,前高64厘米,后高27厘米(图3)。正面雕狮子面,狮子口衔大环,外为卷草一周。一侧面为角抵图,其亭台两旁各有一人,着长袍袖手站立。亭内三人上身,两人正抱在一起打斗(图4),不分胜负,观者似为裁判。另一侧面为蹲卧雄狮,周围云纹缭绕。二层台阶侧面为莲鹤图。另一侧面为海水奔马图。基座四角与侧边中部各雕一力士顶扛形象。从整体看,该上马石应属清代早期之物。

角抵,又称角力、相扑,这种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融娱乐和竞技于一身的体育运动。角抵在秦代已流行,据载,秦销毁兵器后,原来的兵器武艺活动受到影响,于是徒手角抵活动在民间和宫廷中流行起来。到汉展为“角抵戏”,它与各种杂技活动在一起表演,规模盛大,影响广泛,汉武帝时曾“作角抵戏”,周围300里的人都来观看,可见角抵已成为一种大型文艺体育活动。《汉书・西域传》记载:武帝时,“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渝・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注:巴渝戏是巴渝地区的一种娱乐形式,卢戏即缘绳之索之类;漫衍、鱼龙乃扮作大兽、鱼龙之类的表演;海中砀极为乐舞名。)近年发掘的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东汉墓画像石上就雕有角抵图,画面上有两个身体魁梧的力士,裸上身,相立欲搏。两晋南北朝时期角抵又有“相扑”“拍张”“相掊”之名,有很多贵戚喜欢相扑活动。《北齐书・孝昭帝》记载:“或入诸贵戚家角力,不限贵贱。”由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他们在原先的游牧生活中本就善于此类活动,他们把此活动带到中原后,与中原的角力活动广泛交流,促进这项活动成为单独的一种体育活动。隋唐角力戏是指包括角抵在内的杂技百戏。宋元时期著作《文献通考》所记载前朝角力戏中,“壮士裸袒相搏而角胜负,每群戏戏,左右军摆大鼓而引之”。《隋书・炀帝纪》记载:“角抵大戏于端门街,天下奇伎异艺毕集,终月而罢。”可见隋朝角抵活动之盛行。在唐代,甚至宫内还设有“相扑朋”,即摔跤队。文献记载蒙万赢就是摔跤队中的一名高手,他十四五岁时就被选人相扑朋中,因比赛经常获胜,受赐丰厚,跟随求教的人很多,有时多达数百人。同时,角抵是军队训练项目之一,又是军中一种娱乐活动。《新唐书・兵志》记:“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为角力、拔河、翘木、扛缸之戏。”在军中有力大无比之力士,多人不能敌。”《唐语林》载:“光启年中(885~888年),左神策军四军军使王以纵、横向格线各两条围成3个空间,云朵、花枝、飞鸟等螺钿图案镶嵌其中。1974年辽宁法库县辽墓中出土双陆棋具,棋盘长52,8厘米,宽25,4厘米,左右两个长边各以骨片嵌制12个圆形的“路”标和一新月形的“门”标。棋子尖顶平底、束腰,黑白棋子各15枚的形制和周P《内人双陆》图中的描绘大体相似。出土的实物及现存史料都可以和该两图相印证。通过它们,也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当时的双陆棋活动的景象。现在流传的西洋双陆棋,玩法与中国古代双陆棋也很相像。

明以后,由于象棋的盛行等原因,流行中国两千余年的双陆棋戏逐渐退出棋类舞台,并最终失传。两图是唐代人物画的精品,也是不可多得的体育文物,具有多方面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责编 潇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