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过直觉训练促进学前绘画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过直觉训练促进学前绘画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美育的基础,我国学前美术教育在现阶段中存在两种互相矛盾的情况:受素质教育理念影响的年轻教师过分强调表现儿童的自由创作性而忽视必要技法的传授。受我国传统幼教教学方法影响的中年教师则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忽视儿童的自由表达。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初级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此,笔者经过对乌鲁木齐市几所幼儿园的绘画教学进行观察了解并反思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现状;通过对儿童思维进行直觉训练,从获得的研究结果来倡导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

关键词:儿童教育;直觉思维;教学 绘画

古时的乌鲁木齐,是汉族中原文化、印度佛教文化、波斯――阿拉伯文化的汇集地,各地的文化在此流传、交汇、融合,历经千百年的时光积淀出非常丰厚的文化艺术。在这片热土上,前人已经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如果使古老的西域文化继续焕发新的光彩,就需要从基础美术教育上抓起。

新疆少数民族绘画理论内容丰富,绘画内容偏重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用色上也保留着传统用色的习惯。古人习惯将黄、白、青等五色作为纯正色,通过各种组合获得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的所有色彩。新疆少数民族绘画色彩就是在这五色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除了在题材上具有独特风格之外,对造型的处理手法上也更为独特,多以线条、花纹来造型,表达意境。在构图上多采用散点头饰,允许视线的左右移动,追求“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一、利用直觉训练方法使儿童对少数民族艺术产生兴趣的教学设计

儿童对绘画的兴趣直接影响作用于绘画过程中的感知、表现表达及想象创造等多个环节。可以说,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设计儿童美术教学所要围绕的中心。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激发儿童对绘画对象观察感知的兴趣,调动其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帮助儿童保持、建立持久的绘画兴趣,是我们当前应该首要研究的课题。

二、利用直觉训练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儿童对新疆少数民族绘画内容产生兴趣,热爱少数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大家庭和团结的教育内容。

2.通过对富有独特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影片、道具等教学道具,使儿童初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绘画。通过简单的构图、色彩以及对造型的学习,把所学的绘画技法运用到平时的绘画当中,依靠想像表现儿童本身对民族特色的理解。

3.通过直觉训练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学步骤

1.课程导入

播放有关哈萨克族生活场景的录像,辽阔的绿色草原、骑马的少年、穿着美丽裙子的少女等等具有鲜明色彩对比的画面,引导儿童的注意力,以及对装饰图案的整体认识,从而激发儿童想要模仿的欲望。

然后由教师拿着哈萨克族简单的手工艺,如用羽毛、木头制作的各种漂亮的小玩具等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此时教师手中的物品成功吸引了全部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因为激动发生了躁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去制止儿童的吵闹,而应大声的询问,用语言进一步引导儿童对小饰物的观察,例如“小朋友,漂亮不漂亮?喜欢吗”“平常有没有在哪里见过呢?”“有没有小朋友愿意上来仔细看看,并说给大家听呢?”等问题,利用提问法导入课程主体。

成功导入课程相关内容后,第一个目标是鼓励上台的儿童对手里的物体样子进行描述,这在无形中锻炼了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7、8岁的儿童在课堂上最初为表现十分拘谨,然而通过引发儿童兴趣的录像、道具之后,课堂的气氛就达到了教师预期要上课的要求。

2.观察欣赏

一边将故事,一边将民族的理念进行植入,无需特别的说明,儿童就能明白原来每个民族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在图片的设计上,慢慢加入更为复杂的图片,这一过程就是简单――复杂――简单的图片导入法。复杂的图片仅仅是用来扩展儿童知识面的,如果不顾实际因素,忽视儿童年龄,而以复杂的图片结束,那么无形中就会让儿童觉得这么难的东西要怎么画出来。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最后图片会回到简单的绿色草原,白云,羽毛、木头简单粘合成的小工艺品上。留有余地的想象力,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选取能产生联想的图片,是教学装备的重点。

3.图形练习

提取简单的哈萨克族装饰图案,作为绘画素材让儿童进行想象创作。简单的几何图形,加以夸张浓烈的色彩,让儿童感受夸张、变形的绘画手法。通过让儿童自己利用几何图形、点、线、面的任意组合,来表达自己对哈萨克风格的理解。对于7、8岁的儿童而言,绘制几何图形和填色不具备任何难度,那么练习的重点就应该放在想象力上。

4.点题

通过两节课的练习,儿童对哈萨克民族的风格特点以及手工艺品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第三堂课就应该导入手工课制作上。

将第二堂课绘制的图案作为第三堂课的导入点,告诉学生本节课的目标:可以将所描绘的图案剪下来任意组成一新的作品,也可以重新画图案创作一幅新的作品。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比赛,画的最好的小朋友会获得第一节课用来举例的漂亮装饰品为奖品。

将要求说明之后,接下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将余下的时间让儿童来主导,不要轻易干涉儿童的创作行为,仅需要对表现能力弱的儿童进行单独辅导,例如采取举例的方法,先画一幅轮廓,引导儿童在大轮廓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5.作品评价

(1)学生自评。先让小朋友举手投票,选出画的最好的作业,排出一、二、三名,让获奖的小朋友带着作品讲述自己的创作思想,这不仅可以检验授课内容是否达到目标,还能再次对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

(2)教师评价。教师从多方面评价儿童绘画作品,不要局限在好看不好看、像不像上,要从造型、色彩、想象力、搭配能力、手动能力等全角度评价每一副作品。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不打击学生的创作能力为基础,将余下的作品评为优秀作业。

7、8岁的儿童正是处在希望得到成人认可的心理发育阶段,教师作为儿童尊敬的对象之一,适时的鼓励与表扬能够使儿童充满自信,更加热爱绘画、热爱创作。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0,8

[2]常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3]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3

[4]徐英俊.教学设计[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