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来关注中国医生的“困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来关注中国医生的“困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患关系”是导致

医生群体心理压力的首因

2007年,国务院总理专程到吉林省人民医院看望医护人员。他说“在民生里,没有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医生、护士正是直接为这两样服务的”。因此,医务人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受尊重的。不过,总理同时也呼吁医生们不要强求所有的病人都理解自己,“患者对你们说些气话,或者伤害你们的话,你们要谅解,因为他是病人”。

其实现在的一些医患之间的矛盾,有一些是医疗体制的问题造成的,大家把怨气全撒在医院和医务人员身上这是不公平的。现在有的医院请警察来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此次调查记者走访了16位医生,近10位的被调查医生下班后感到非常疲劳,12人几乎不能休年假,7人极少参加运动,8个医生极少参加体检。此外,医生在工作中都感到有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大多是来自医患关系。

早在2006年,新浪博客圈中,一个网名为“小雨”的深圳年轻医生在自己的Blog上,将8幅本医院医护人员头戴迷彩钢盔工作的照片最先公之于众。他在这篇主题为《白帽换成了头盔!――深圳医生头戴钢盔上班!》的博客中写道:家属伙同“医闹”侮辱、殴打医护人员,院方没有办法,只有让医护人员戴上头盔等防护工具,加强自身防护,以防不测。这8张照片开始迅速在各大媒体、网站上传播。网上将这起医疗纠纷戏称为:“钢盔秀”,而事件中的医护人员则被称做“装甲天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患纠纷本是个十分严肃的话题,但在这起事件中,公众看到的却更像是一次吸引眼球的“娱乐”事件。当事双方都费尽心机地吸引公众注意,却又都称自己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

在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发现,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5.5起,打伤医师5人。为了平息一场纠纷,医院就要付出10.8万元的赔偿款。

医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

此次记者走访的医生当中仅有2人认为医生就是一份工作;5人感到工作没意思;其中6人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失望;8人曾经犹豫过离开医院的意向;15位医生对自己付出与收入偏低不满意。

根据国外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当个体的满意度比较低时,他们更有可能会跳槽,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也会大幅度下降。医生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对病人的服务,最终影响病人的满意度。

国外有学者认为,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员工满意度。满意的员工要比不满意的员工更有可能为病人提供好的医疗服务,病人也会得到好的治疗结果。医生对待病人好的态度往往要比医疗设备更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为医院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应从满足员工的需求做起,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关心他们的职业发展,激发他们的敬业精神,对医生的劳动价值给予合理的评价,对医生的报酬给予公正地给付,以增强他们对职业的忠诚度。

不愿从医的四大理由

“医生真的不能当,累啊,24小时值班,要接病人,写病历,做各种穿刺检查,开检查单,联系工人搬运病人,落实各种检查结果,要耐心给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抢救病人,次日还要查房,写抢救记录,重复上一天的活儿,常常不止24小时班,常常是36小时……”这是一名年轻的住院医生对自己工作的描述。

这也是当前很多医生,尤其是低年资住院医生对自己工作的描述。而在近年来中国医师协会做过的两次调查中,八成以上的医生子女不愿意做医生!

有专家指出,当前弥漫在医生队伍中的消极情绪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扭转的话,势必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从而导致整体医疗水平的下降!

曾几何时,医生是崇高的代名词,更是无数年轻人向往的职业。而如今不少医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持怀疑、否定态度:“当医生,就业难,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晋升竞争激烈,淘汰率高……”在现实中,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发现,这位医生所抱怨的一切并非无中生有,而这些因素也正是当今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医生的原因。

第一,工作强度大。医科生刚进入医院,无论学历是硕士还是博士,都必须经历3年甚至更长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做最基层的工作,每天一早回医院写病例、开检查单、跟主任查房、记录、整理记录、跟进病人事无巨细的一切变化和要求。很多住院医生说,他们的工作周期不仅是十几二十小时,有时碰上重病号、大抢救、大手术,常常是几天几夜连续作战。主任做完手术可以回家休息了,他们还得守着病人。不仅如此,再轮科3年后,一些住院医生还要面临总住院制,也就是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要呆在医院。

第二,待遇偏低。据某三甲医院的领导透露,目前住院医生前三年的普遍收入每月大概是2000元左右,扣除了各种保险金,真正拿到的大概只有1000多元,而且如今医院大多不提供宿舍,租房还得另外自己掏钱。此外,由于医学生就业紧张,一些医院甚至不给医生编制,他们的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有些医院还实行“医生工作站”制度,也就是仅给医生提供一个工作的场所,象征性地发些基本工资,其他什么都不包。

第三,晋升压力大。当医生要有出头之日就必须要晋升到高职称,起码要副高以上。而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医学界的晋升考试淘汰率高达40%,要经历激烈的竞争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不仅如此,按照国家的规定,医生每2年还必须参加一次专业知识考试,因此,医生从业后还必须面对无休止的进修、学习、考试。

第四,医患关系紧张,从业风险高,社会认可度低。

医生群体的身心健康

应被关注

医疗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的未知数,加上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表现出的复杂性,医生诊治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病人产生不良的后果,可谓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种高风险本身就给医务人员产生巨大压力,加上目前医疗环境中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加剧了医生的工作压力,使得从业人员的执业积极性受到挫伤并感到身心疲惫。

过去,医生面对患者,首先想到的是疾病本身和如何诊治问题,而现在,医疗执业环境的恶化,使他们当中有的人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考虑,把防范矛盾作为诊疗工作的第一位,把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中心给边缘化了。有些医生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选择了 “逃避”,他们一部分人甚至有改行的愿望,也有的人不让自己的子女学医,医学生的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

要改变医生的生存状况,就必须去改变这一现状,全社会应积极营造尊重和关心医务人员的社会生存环境,医生不是“天使”,也不是“救世主”,要让人们理解到医疗工作存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着力构建和谐的医疗执业环境。

当前给医生减压势在必行,应建立一个健康的医疗秩序或医疗卫生服务的问责制度。让医务人员不再处于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还医者仁术的本来面目。作为医疗管理者也应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如为医生提供“如何应对压力”、“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医生去有效地应对压力,把压力的负面效应降到最小化。

同时也应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确保医生的生理健康,包括改善医疗工作环境、定期体检、组织医生参加体育活动等,因为医生的健康也是病人安全的保障。

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社会高期望状态,长期工作紧张,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量。近些年来,医务人员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消息屡见报端,英年早逝、不明病因猝死的数量逐年攀升……

青年医生过劳猝死

当耿岩终于完成了7台手术准备回家时,此时的时钟已经指向了晚上8点。这样的生活几乎每天都继续着,没有休假,没有加薪,没有特别的待遇,只有他的母亲和身为同行的妻子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医生会这么晚下班。

耿岩和爱人正准备离开医院,却被上级领导告知,因为值夜班的同事临时有事,他被安排留下来继续值夜班,并在第二天下午14:00左右开会作述职报告。

一夜未眠的耿岩,终于轮到了自己发言作述职报告。完成这简短的发言后,他几乎是救命般地提前冲出了会议室,然而不到2分钟,门外响起了同事们的呼救声。、耿岩心跳、呼吸已停止,同事们赶紧给他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插管,14:18转院至邻近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医院。在抢救中出现两次心脏骤停,两次心脏按摩,临时起搏器,IVP……经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耿岩心跳终于恢复,神志却再没有清醒……

耿岩比同样因工作过度而猝死的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郭予大主任年轻,仅32岁,晕倒之前的那天上午还做了两台剖宫产手术,晕倒时,他还穿着手术室的绿色洗手衣。

面对现实做一个快乐的医生

每种职业都有弊端和不如人意之处,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社会环境的改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这次调查中也看到,虽然医生有时也会抱怨,也会受委屈,但被调查的50%的医生对医生职业充满热爱。医生治病救人是幸福的,看到自己的病人痊愈是高兴的,听到病人家属感谢是快乐的。有一位老专家曾经说:“有志从医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为了患者的利益,常会加班工作,打乱个人安排和家庭生活,而金钱和名誉却不能成为追逐的目的。医生应该自问能否永葆奉献精神,否则会充满矛盾、懊恼和不悦。”医生这种职业,能够让你享受到助人的,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

虽然当前医生的生存环境不尽如人意,但如果调整好心态,掌握一些必要的沟通技巧和人文智慧,对病人总是怀一颗仁爱之心,就会从中体会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