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港神话 世界瞩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港神话 世界瞩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申城六月,满城风絮,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座落于北外滩的港务大楼29层,笔者有缘采访刚刚载誉而归的“2015全国优秀企业家”,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窗外,两岸景色恍若“3D动漫”,东方明珠、上海中心、陆家嘴等人文建筑,伸手可揽……窗内,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港人,他以四十余载的身体力行见证了上海港,从“河港”到“江港”,再到“海港”的沧桑巨变,俨然翻阅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上港史。

“变身”

陈戌源,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港人,自1973年中学毕业“从一而终”……他撑过船,一种最原始、无动力的小驳船,开启他人生的最初历练,“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国家改革开放,陈戌源获得上海海运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又在中央团校学习。先做团干部,后做企业经理。陈戌源从任上海港宝山集装箱装卸公司经理一职之始,就一头扎进业务而进入“角色”……如今,陈戌源深孚众望地担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一个深资的港口管理者、经营者。荣获“2015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那是实至名归。

上海港前世今生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段鲜活故事,陈戌源烂熟于心:2003年初,上海港务局政企分离,不再既充当码头运营商,又扮演港口管理者的角色。上港集团负责港口运营,另设“港口管理局”行使政府管理职责。2005年,上港集团股份制改造,清理非经营性资产,引入招商局国际作为战略投资者,从而诞生了由上海市国资委控股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而正式走向市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招商局国际码头(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分别持有50%、30%、19%、0.5%和0.5%的股份,完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造的第一次“尝鲜”。2006年10月26日,上港集团采用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整体上市,继续领跑国内国际港口领域,称誉“世界之最”――上港集团点点滴滴,陈戌源如数家珍。

“上港集团四年,一举完成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造、整体上市三大步的时代性跨越;并且屡创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的世界第一、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港口的世界纪录,藉以说明国营企业同样可以在市场上长袖善舞,打造所属自己企业特色的不俗业绩。”――陈戌源如是说。

“整体上市”,是说上港集团原有一个上市公司“上港集箱”这个壳,从资本市场退出来,既不保留空壳,也没有把一部分资产拿出来,再搭一个阁楼;而是所有的资产、所有的经营业务全部进行上市融资,这是全国国资系统的一个首创。

陈戌源希望,国资持股比例下降到50%左右,让更多“志同道合”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朋友圈”,以互换股权、交叉持股的方式,助推上港集团国际化进程,推进上港集团的“港口装卸、港口物流、港口服务、港口商务”四大板块的多头并举。

今天,上港集团携“天时地利人和”,既有广袤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为腹地,又是我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更是毗邻全球东西向国际航道主干线,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上港“神话”。

它既有洋水深水港16个集箱深水泊位,“全天候”承担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满载进出与远洋干线船舶的装卸作业;又有外高桥港区,承担近洋航线和远洋航线船舶的装卸业务;还有罗泾港区主打煤炭、矿石、钢杂货物,是上海港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散杂货专业港区,也是上海港辐射长三角地区与长江流域的杂货运输的港口枢纽;另有吴淞港区,主要承担内贸集装箱作业。

浦江之畔的上港集团国际客运中心邮轮码头,是中外游客出入上海的一个窗口,彰显城市形象。

“多元”

如果说,港口装卸是上港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是企业“主角”;那么,集装箱业务便是企业的“当家花旦”,他们联袂演绎上港集团舞台的“唱念做打”。业内人都知,集装箱的含金量远高于散杂货,是装卸业务的重中之重。

“上港集团”当家人陈戌源,数十年如一日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上港人。”企业一举跻身中国港口之最、世界港口之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之最……陈戌源说,“这不是口号,而是强企、强市、强国的硬道理”。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保持毛利占比达56%的集装箱装卸业务的持续较快健康发展,那是上港集团“命脉”,有着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举足轻重地位。一个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承担起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任――唯有上港,舍我其谁――那就必须实施好“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力求保持集装箱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实现中转业务突破,确立和巩固上海港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

“长江战略”,就是立足于发展上海母港,不论是现阶段,还是将来,保持并提高长江流域腹地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是上港集团发展的基石;“东北亚战略”,作为上海港间接货源腹地的东北亚地区,是上港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台阶,实现上港集团跨越式发展;“国际化战略”,作为执行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方式,全球视野下的海外市场开拓,是实现上港集团愿景目标的必然选择,旨在培养国际化运营能力,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辐射国内国际市场的跨地区、跨国经营格局。

上港集团要“从单一的码头作业向多元化的港口物流业务转型,”形成主业、多元、国际化6:2:2格局。他解释说,5年前上港集团核心装卸主业的利润贡献占90%,现在下降到70%,这30%就是多元化经营获得的。比如参股上海银行……“多元化”是上港集团长远发展方向,就是把上港集团单一的码头装卸,渐渐转向贸易、配送、服务的多元发展――那是陈戌源一个夙愿。

上港集团积极地在腹地展开相关投资与创新活动,包括在运输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补短板”。借鉴澳大利亚的“国家港口战略”(NPS),鹿特丹港的港口社区系统(Port Community System)和汉堡港的智慧道路;在长江中上游,布局重庆、武汉两大支线枢纽,辅以长沙、九江。在中下游布局南京枢纽港,辅以芜湖、太仓、江阴等港,最终形成以上海港为终端,辐射长江流域的集货网――陈戌源对此信心满满。

上港集团持有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45%股权,并与9家长江沿线港口合资联营。中国港口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加强港口企业的合作。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港口纽带,助力沿途国家经贸往来……2010年,上港集团从马士基手中购得比利时泽布吕赫码头25%股权,2015年,上港集团中标以色列海法湾新港25年经营权,希望将海法湾新港打造成地中海地区集装箱枢纽港。――上港集团已走出国门,正扬帆起航。

“智慧”

上港集团,结合自身禀赋和竞争环境选择合适的定位,不能依赖于港口的一方力量,不同定位下的港口都有可能成就智慧港口;更需要以利益相关方之间紧密协作为基础,不能以一己之力完成整个系统建设,需要多个领域的领先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参与,通过互惠的过

那就是“运营上卓越(Excel)”,不再局限于“货物装卸”,改变原本封闭的运作模式,转向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利益相关方展开协同和合作,彻底打通物流运输的海陆节点,为货主、物流公司、航运企业及联盟提供更具价值的优质服务;在“生态圈构建上保持开放(Explore)”,充分利用港口身处供应链中心的先天优势,通过对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合,获取行业洞察并开发新的商业模式,确立价值增长点;在可持续的“创新业务上积极拓展(Extend)”,利用自动化及智能化机械设备,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使自身的优势强而更强,优而再优。

“智慧港口”建设,一方面通过“港口+数字化”实现现有供应链效率升级,另一方面借助开放和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变化。通过信息化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智能化的集疏运体系,并促进贸易生态圈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实际价值。以中国长三角区域为例,通过海运的国际贸易金额约8.1万亿元;中国社会3.6%,每年智慧港口预计能为腹地海运物流创造价值338亿元。

市委书记韩正强调:“国有企业的动力在创新、活力在市场、生命在品牌,舞台在实体经济领域。”上港集团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码头、港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幅提升集疏运效率,每年约数百亿的价值增值;因智能化信息平台以及内陆运输网络的优化,每年约降低22亿元的资金成本,并产生88.5亿元的贸易融资机会;借助自动化流程、能源结构优化等,未来港口每年可减少排放硫氧化合物6.13万吨、氦氧化合物7.04万吨――那是“向智慧港口要效益”的上港集团。

“分享”

“国企员工持股第一家”,上港集团员工持股面之广可见一斑。超过1.6万名职工参加,占职工总数的72%,认购股票4.1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7.1亿元,成为上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首个员工持股激励方案的“混改实验”。不但是上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触及最敏感部位的改革“第一枪”,而且很可能也是全国此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涉及员工持股的“第一单”。

股票来源,是来自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采取的是做增量,而不是切存量。”这是混合所有制的一个个案,也是国企改革的一个创新。持股方案,拒绝管理层“一股独大”,其中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约计持股420万股,占1%;其余99%的股份,由员工认购,1.6万名员工平均每人持股约2.6万股,约计4.1 6亿股。陈戌源认为,上港集团持股方案,凸显“责任共担、利益分享”理念,旨在激励每一个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绩效、更加关注上港集团股票的市值变化、更加关注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更加关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

央视《新闻联播》用2分半钟的时间,对上海正在推行的国资国企“混改”进行了重点报道。陈戌源表示,目前集团的国资持股比例较高,通过“混改”上港集团的国有股份占比有可能降至50%.那是国家本轮国资国企“混改”大背景,是抓住发展机遇主动出击,进一步做大做强国资国企对中国经济的战略影响力和控制力之深谋远虑。

媒体称,上港集团的主动“混改”只是全国范围的一个开场戏,但愿大戏、好戏还在继演。具有为全上海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其它市级国企,为推进实施员工持股激励计划探路的意味。

“心系职工”的陈戌源,把员工持股门槛降低到5000股,约2万余元,最高15万股。这充分兼顾了部分低收入员工的投资意愿,体现了员工对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认可度,也凸显了上港集团的凝聚力,展现了员工对集团未来发展的信心。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企业才能稳健前行,让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要实现“同频共振”,企业就应该让劳动者在物质和精神上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即使辛苦,依然歌颂生活,因为热爱,所以努力工作。”这就是上港人对“获得感”的温馨情怀和诗意追求。不能一说降成本就简单认为是工资降下来、人员减一点,其实降本增效最好的方法是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员工精神层面的价值感尊严感,从而对企业忠诚积极,提高企业效能。这是上港集团落实发展新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一种责任担当。

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六年全球第一,铸就这些辉煌的背后,是一支忠诚、勤奋的上港人,是一支着力价值引领、人文关怀、素质提升等多方面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队伍。

“飞地”

十年磨一剑,梦圆洋山港。世界上唯一建在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是由嶙岣礁石“叠造”出,有着5.6公里码头岸线的16个集装箱泊位――“飞地”洋山港,令上港集团成功迈入“海洋时代”,成为上港集团迈向世界强港的重要标志,每百米岸线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万标准箱,居世界首位。

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美博马士基”号停靠在洋山港,盛东公司运用全球首创的“双吊具边装边卸”规模化作业方式,2015年8月29日,盛东公司仅用4台桥吊,在4个小时内,共计作业双吊具边装边卸2172TEU,双吊具边装边卸的作业台时效率达到135.75TEU/小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双吊具边装边卸”,就是两部集卡行驶到桥吊下,桥吊立刻吊起集卡上的两个集装箱,并装箱上船,此时集卡并不驶离,而是等待桥吊将船上另两个集装箱吊起,准确无误地装上集卡车――这种操作模式减少了集卡空车和桥吊空吊具返回等无效作业环节,每年可减少能耗支出近千万元。

陈戌源介绍说,洋山港先后推出了主航道双向通航、套泊作业等创新举措,有效提高港口和航运公司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双向通航后,洋山港每昼夜码头泊位候船时间由原来的14小时缩短至7小时,泊位利用率提高了12%,并针对迷雾天气,上港集团与上海海事局合作破解难题,洋山深水港区全年可实现330天以上作业,全面推进船舶在能见距离500米以上时正常进出港,能见距离200米至500米时,大型集装箱船舶开展通航试验。

上海港,跻身世界为数不多的全天候、现代化港口之列,港口服务效率一流,成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强大引擎。开港十年,洋山深水港区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8亿标准箱,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50%,一座小渔村走出了全球大港的“国际范儿”,成为各大船公司首选的挂靠港。

陈戌源举例说,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4万亿美元,而到2014年这个数字已经是4.3万亿美元。全球贸易90%通过海运实现,洋山港正是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快速发展,目前上海港进出口货物约占全国的30%,而其中一半是在洋山深水港区完成的。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船舶的大型化趋势要求现代化的大型深水港。目前在洋山深水港区作业的船舶,1万标准箱以上的超大型船越来越多,洋山港促进了沿江腹地货物的江海联运,优化了长三角港口结构。2015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53.7万标准箱,居世界首位。

洋山港四期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无人码头”,全部实现智能装卸。陈戌源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码头上看不到穿梭的集卡,运送集装箱的车辆借助地下导轨自动行走,整个码头就像一座看不见人的“游戏工厂”。未来五年,上海港的水水中转比例将提高到50%以上,集装箱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上海港的枢纽港地位将进一步增强。

上港集团,发轫于滚滚黄浦江、成长于浩瀚长江、成熟于蔚蓝大海,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每一步,上港人铿锵走来,金声玉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上港“神话”还在继演,为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