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复合地基不同褥垫层厚度的减震效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复合地基不同褥垫层厚度的减震效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地震情况下,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向上部结构传播地震能量,传播过程中,褥垫层吸收大量地震能量,从而减小上部结构对地震的响应。本文通过采用ANSYS进行动力特性分析,比较了褥垫层厚度分别在0.2m、0.4m、0.6m条件下的减震效应,分析了各厚度条件下上部结构顶层(60节点)的加速度和位移,上部结构顶层、中间层和底层的位移及褥垫层底部1300节点和基础底部180节点的加速度,研究结果表明,褥垫层厚度越厚,减震效果越好,且褥垫层厚度在0.4-0.6m时减震效果最明显。

关键词:褥垫层;减震;加速度;位移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复合地基褥垫层是指在结构刚性基础和复合地基之间的散体垫层。一般采用300~500mm厚的碎石沙粒为材料敷设并压实而成。研究表明,褥垫层是桩体复合地基形成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褥垫层,桩间土不能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也就无法形成桩体复合地基。当承担竖直方向荷载时,它可以调节上部荷载传递的均匀性,并协调各桩之间共同承担荷载;在承担,水平荷载时,它可以使水平荷载在摩擦面上分布均匀,改变刚性基础与地基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作用[1]。

在地震过程中,建筑的上部结构可视为整体,相对抗剪刚度较小的褥垫层充当耗能层,从而使得地震衰弱,地震惯性力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复合地基设置的垫层,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通过褥垫层中的颗粒间重排、内部剪切变形的方式消耗地震能量;复合地基的桩与上部结构通过褥垫层连接,桩和上部结构的刚度相对褥垫层较大,为此,褥垫层的振动效应最大,而上部结构振动效应降低;在承担竖向荷载时,褥垫层可以保证上部荷载传递的均匀性,并保证桩与桩间土两者共同承担荷载;在承担水平地震荷载时,褥垫层可以保证荷载在摩擦面上的分布均匀,改变刚性基础与地基之间的摩擦力。

2 褥垫层的减震机理

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剪切面发生在抗剪强度最小的滑面上[2]。由于桩与桩间土的复合抗剪强度远大于褥垫层的抗剪强度,所以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滑动面只能产生在褥垫层表

面或褥垫层中。剪切力只是依靠褥垫层的抗剪能力传递到桩头部分剪力,因此桩头的弯矩比桩基的要小,同时桩头位移也较小。实验证明[3],在垂直荷载的作用下,由于褥垫层的存在,当基础承受水平荷载时,褥垫层厚度大于100mm时,使桩收到的力较小。当桩头侧移时,桩

作者简介:黄海清(1963-),男(汉族),江西省宜春人,助理工程师,E-mail: 手机:18970842594

前面的土体产生的被动土压力较小,桩几乎不产生塑性变形而保证桩同承担荷载。地震水平加速度依靠垫层与基础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消耗震动能量,使结构在大震中不倒。地震上部结构的最大基底剪力是垫层与基础之间的极限摩擦力[4]。

3 不同垫层厚度对上部结构减振效应分析

研究复合地基褥垫层厚度改变对上部结构反应的地震时程规律时,应该把其他变量均设为定值以保证褥垫层厚度为唯一变量。因此我们把褥垫层的弹性模量定为100MPa,且为刚性桩,地震波取天津波,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将褥垫层厚度分别取0.2m,0.4m,0.6m,0.8m。在研究中主要对顶层60节点的加速度和位移进行分析,对比顶层、中间层和底层的位移、垫层地步1300节点和基础地步180节点的加速度等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规律性的总结。

3.1不同褥垫层对上部结构减震效应研究

3.1.1 不同垫层厚度对上部结构顶层位移的影响

图3-1为不同褥垫层厚度在顶层(60节点)的位移值,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褥垫层厚度对上层结构的减震效果不同。褥垫层厚度为0.2m、0.4m、0.6m、0.8m时分别对应的上部结构顶层位移最大幅值为0.0752m、0.0713m、0.0642m、0.0617m,褥垫层厚度为0.4m时位移最大幅值比褥垫层厚度为0.2m时减小0.0039m,减小幅度为5.2%;褥垫层厚度为0.6m时位移最大幅值比褥垫层厚度为0.4m时减小0.0071m,减小幅度为9.9%;褥垫层厚度为0.8m时位移最大幅值比褥垫层厚度为0.6m时减小0.0025m,减小幅度为3.9%。结果表明,褥垫层厚度增加,上部结构最大位移幅值减小,减震效果越明显。

图3-1 不同垫层厚度顶层水平位移时程图

Fig.3-1 Top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me-history in different cushion thickness

从3-2中看出,褥垫层厚度越厚,上部结构的位移越小,说明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褥垫层的耗能越多,减震效果越明显;褥垫层厚度为0.4-0.6m的位移差值减小幅度最大,为0.0071m,减小幅度为9.4%。总体可知,褥垫层越厚,减震效果越好,且褥垫层在0.4-0.6m内减震效果最明显。

图3-2 顶层最大水平位移随垫层厚度变化图

Fig.3-2 The top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with the cushion thickness

3.1.2不同垫层厚度对上部结构顶层加速度的影响

图3-3为不同褥垫层厚度在顶层(60节点)的加速度值,从图中可以看出,褥垫层厚度为0.2m、0.4m、0.6m、0.8m时分别对应的上部结构顶层水平加速度最大幅值为1.2275m/s2、1.1150m/s2、0.9762m/s2、0.9142m/s2,褥垫层厚度为0.4m时位加速度最大幅值比褥垫层厚度为0.2m时加速度减小0.1125m/s2,减小幅度为9.2%;褥垫层厚度为0.6m时加速度最大幅值比褥垫层厚度为0.4m时减小0.1388m,减小幅度为12.4%;褥垫层厚度为0.8m时位移最大幅值比褥垫层厚度为0.6m时减小0.062m,减小幅度为6.4%。结果表明,褥垫层厚度增加,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幅值减小,减震效果越明显。

图3-3 不同垫层厚度顶层水平加速度时程图

Fig.3-3 Top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time-history in different cushion thickness

图3-4为4中褥垫层厚度下对应的上部结构顶层水平加速度值,在天津波输入下,水平加速度随垫层厚度增加而减小,且在0.4-0.6m之间的减小幅度最大,变化差值为11.3%;随褥垫层厚度的增加,上部结构的水平加速度减小,且褥垫层厚度在0.4-0.6m之间水平加速度减小幅度最大,说明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减震效果越明显,且垫层厚度在0.4-0.6m之间减震效果最明显。

图3-4 顶层最大加速度随垫层厚度变化图

Fig.3-4The top maximum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with the cushion thickness

3.1.3 不同褥垫层厚度对上部结构顶层与底层最大差值的影响

图3-5为4种褥垫层厚度下上部结构顶层与底层最大水平位移差值,普通结构中顶层与地面最大相对位移为0.158m。从图中可以看出褥垫层厚度为0.2m、0.4m、0.6m、0.8m时,对应的顶层与底层最大位移差分别为0.0267m、0.0248m、0.0209m、0.0193m,分别为普通结构位移的16.9%、15.5%、12.8%、11.6%,可以看出随褥垫层的厚度增加,顶层与底层的最大位移差逐渐减小,且褥垫层厚度在0.4-0.6m之间位移差减小幅度最大,说明增加褥垫层减小了一定程度的刚体移动,减小了上部结构对地震的响应。

图3-5 顶层和底层最大水平位移差随垫层厚度变化图

Fig.3-19 The variation diagram of the maximum differential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top and bottomalong with the cushion thickness

3.1.4不同褥垫层厚度对减震率的影响

通过对垫层顶部(1300节点)和底部180(节点)加速度峰值进行特征分析得出,垫层厚度为0.2m时,褥垫层的顶部加速度峰值1.2721m/s2,褥垫层底部的加速度峰值1.3445 m/s2,减震率为7.9%;垫层厚度为0.4m时,垫层顶部的加速度最大值为1.1752m/s2,垫层底部加速度最大值为1.3455 m/s2,减震率为12.7%;垫层厚度为0.6m时,垫层顶部的加速度最大值为1.0852m/s2,垫层底部加速度最大值为1.3463 m/s2,减震率为19.4%;垫层厚度为0.8m时,垫层顶部的加速度最大值为1.0177m/s2,垫层底部加速度最大值为1.3471 m/s2,减震率为24.5%。可以看出,褥垫层能够大幅减小地震能量传到上部结构,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破坏程度,起到减震效果;并且随着垫层厚度增加,减震率增加,减震效果越明显。

图3-6为4种褥垫层厚度下减震率值,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减震率逐渐增大,且褥垫层厚度在0.4-0.6m之间减震率增加幅度最大,说明随着褥垫层厚度增加,褥垫层吸收地震能量也越多,地震产生的能量传到上部结构的减少,降低地震对结构的破坏力。

图3-6 减震率随垫层厚度变化图

Fig.3-6 Cushion damping rate with the cushion thickness

4结语

通过对褥垫层厚度分别在0.2m、0.4m、0.6m、0.8m条件下上部结构顶层60节点的加速度和位移,上部结构顶层、中间层和底层的位移及褥垫层的减振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由于褥垫层将上部结构与地基分离,使地震的大部分能量在垫层中消耗,输入到结构的能量大幅减小。并且随褥垫层厚度增加,褥垫层的耗能越多,减震效果越好;而褥垫层在0.4-0.6m之间的褥垫层减震效果最明显。

参考文献

[1] 闫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 王凤池,朱浮声,林勇.复合地基垫层的减振作用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4,(3):109-113.

[3] 吴春林,等.CFG桩及其复合地基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性状[J].工程勘察,1996,(4):18-21.

[4] 王凤池,朱浮声,杨煦,白泉.复合地基的减震模型及算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