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案例启示:推动绿色保障房关键在政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案例启示:推动绿色保障房关键在政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何保障房要做成绿色建筑?增加的成本怎么办?达到几星标准为宜?谁来推动绿色保障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2011年5月24日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专访时表示,绿色保障房应追求更低的维持成本,使用适宜的技术手法,而无须追求过高的星级标准。

现在有不少专家建议保障房做成绿色建筑,这是在今年3月召开的第七届绿色建筑大会上尤为明显。为什么出现这种声音?保障房建成绿色建筑有哪些益处?曾捷认为,保障房理应体现良好的社会效应与环境效应,因此,确实有许多专家提出保障房甚至政府投资项目都要做成绿色建筑。首先,绿色建筑体现的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量大面广的保障房如能率先做成绿色建筑,对市场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其次,保障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建成后都面临运营维持的成本问题,而绿色建筑本身便要求在全寿命周期内体现经济性原则,有效降低后期运营成本,二者不谋而合;再次,绿色建筑不仅要求节约更要求品质,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让中低收入家庭住进舒适、节能、省钱的绿色建筑,充分体现了保障房的民生关怀;最后,绿色建筑需要进行专门的评审与评价,这相当于为保障房建设增加了一层监管、多把了一道关。

保障房的投入有限,而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较高,如何看待这种矛盾?曾捷表示,认为绿色建筑造成巨大的增量成本,这其实是个误会。造成误会的原因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不少开发商为了获得市场溢价,盲目堆砌高技术及产品,进而在市场中大肆宣传,形成了人们对绿色建筑昂贵甚至高端奢侈的印象;二是绿色建筑多伴随着新技术与新产品,在早期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费用可能较高。绿色建筑一定要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待,从这个角度而言,一定是省钱的,例如节能设备可能耗资较多,但每年能耗大幅降低,采暖空调的费用大幅减少,总体还是省钱的,只不过,初投资可能产生较高费用,也就是形成我们说的增量成本。不过,这并非一个不解的难题。一方面,随着各种技术产品的成熟与推广,价格自然大幅降低;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集成优化与精心设计,会使成本不增反减。好的绿建并不是做“加法”,而是要多做“减法”,更多地使用适宜的技术、被动的技术、不花钱的技术,如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事实上,自2008年迄今,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一星级的增量成本已经降至10~50元。甚至已有案例通过获取补贴等,实现了成本“负增长”。

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房做绿色建筑有何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曾捷认为,很多人担忧,保障房由政府投资建设,但建成后的维护支出恐成难题,因此,保障房应该追求更低的维持成本,为中低收入家庭减轻使用环节的负担,如采用少维护的绿化、自然采光的活动场所等。此外,建议保障房不要追求过高的等级,不一定非要达到三星标准,一星就足够了。保障房的投资与利润空间都有限,不宜进行过高的投入按照目前的评价标准,只要多花心思,实现一星并不困难。

绿色保障房的推动力何在?曾捷认为,与商品房的自愿原则不同,目前保障房还是政府“说了算”,因此,要推动绿色保障房关键还在政府。从深圳、北京等地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不过,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犹疑:或是对绿色建筑存有种种误会,在忙于筹措保障房建设资金、紧抓进度的窘境中,无暇考虑绿色建筑;或是缺乏绿色建筑方面的技术储备、产业基础,想做而不会做,存有顾虑。事实上,绿色建筑并非只有精英团队才能做,只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在政府的推动下,产业链上下游切实行动起来,绿色保障房一定会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