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读?赏析?感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读?赏析?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师生共读是学习文章的一种方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常用,但在作文教学中却运用得比较少。其实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需要仔细品读文章,只是读的目的、程度和对象都与阅读教学不尽相同罢了。作文教学中的品读对象,既可以是高大上的名家经典,也可以是学生周围接地气的习作,它们功能不一样,学生接受的层次也不一样。

一、 解读学生习作,点评修改模仿

与学生渊源最深的文章,当数他们自己的习作。所谓习作,当然具有练习性和实验性,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其中也不乏出彩之处,所以选择品读这一类作品时,重点有两个: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精彩点评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指出习作中主题、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并尝试用所提方法加以修改,更要启发学生寻觅习作中的长处,教师适时予以点拨,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水平。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展示了一篇班上学生的习作――《我理解自己就够了》,我们一起朗读:“我不奢求别人,甚至是好兄弟的理解,十五年的友谊曾经也抵不过现实一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喜欢……,我喜欢……,只要我喜欢就够了,别人想什么与我何干?”有人边读边鼓掌,读完后我问大家:“你们会给哪些句子点赞?”大家纷纷找了出来,我加粗后再问:“你们认为写出这些好词佳句的同学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有个性!”“有思想。”“句子优美。”我将大家的建议输入了评价栏:观点上清一色的都是赞扬。

接着我展示了第二篇作文《计较带来痛苦,宽容收获快乐》,让学生自己默读然后点评,对于作文中写的“花被揉碎,留香人手”,有人说这是大爱,更多的人认为自己做不到:“我最差也要做一支玫瑰,戳不死你也不会让你开心。”但是对钢琴家李斯特和善对待冒充自己徒弟的女青年,和那位写下“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宰相张廷玉,在经过小辩论之后,还是十分赞许的。最后我们共同归纳出人类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诚实、守信、感恩、谦虚、宽容、善良、助人、正直、友好、自制、上进、勇敢、好学、乐观等,“同学们发现没有,在我们认同的这些美好品质中,有不少都是跟第一篇文章观点相冲突的。”“对。”学生边看边想边点头,若有所思。

二、 赏析高考范文,讨论写作技巧

如果说对习作的点评是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写作水平上提高,那么赏析高考范文的目标就更为明确――追求满分作文。到底怎样写作文,才能在高考中写出好作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阅读高考满分作文?从内容到思想,从中心到表达,分析它们得满分的原因,体味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文采”的深刻含义,寻找实现它们的技巧。

上作文语言复习课,导入时我展示了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穿越的姿态由你定》,然后提问:“大家觉得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接着解读了高考评分标准中“有文采”的含义,即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丰富。学生很快从文章中找出了相应的语句,针对这些语句,我们逐项进行了赏析与模仿,如大声朗读修辞句,初步感知其语言魅力,然后分析该修辞的作用,再根据自己将要写的作文,模仿原文用该修辞造一个句子。说理也一样,读过之后找到正反论证句,特别是反面论证中,用了怎样的概括性事实,又是怎样进行道理论述的,这些语言都极富表现力,将逃离了苦累后的学习状态描绘得生动贴切。模仿造句时,有的学生只有朦胧的想法,也可以提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助其组织语言。在这样一再铺垫的训练下,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掌握了不同的表达技巧。

三、感受名家作品,分析艺术特色

当然,高中作文绝不会将目标仅仅停留在高考满分上,学生学习写作,是为了提高写作素养,服务于将来的生活与工作,服务于终身学习。所以,走进名家作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思想认识社会,对于高中生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品读名家作品时,我除了跟学生一块采用各种读法进行感受外,还会让学生进行抄写感悟。所谓抄写感悟就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层提出细化的要求,如这一节中作者开始的情感是怎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整首诗的情感是怎样波澜起伏的?按照这个提示,让学生在抄写时,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本人,现在正在写这一节,当诗中写道“乘骐骥以驰骋,来吾道夫先路”时,学生一边抄写一边想象自己就是屈原,正积极昂扬地准备为朝廷服务,但学生心中可能也有其他的情感,如惶恐、疑惑等,非常真实。这种写作代入法,比站在作品之外的分析,让学生有更深的入戏感。因此当他们回归自我的时候,也能够明白,自己思维中哪些内容要写出来,怎样写才大气、健康。

可见,不仅作文课与阅读课中的文章阅读是不一样的,作文课中不同文章的阅读也是不一样的。什么级别的文章有何功能,学生怎样运用最有效果,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当了然于胸。写作是一件只有作者自愿才能提高质量的事,所以仅有课内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鼓励他们主动将课外的读与写结合起来,并在自己的作文中有所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22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