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及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及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情境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辅以各种教学手段,设计出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情形和景象,试图通过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的熟悉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情感,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帮助学生准确、快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活化所教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就目前而言,情境教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情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设情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情境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如运用化学实验,使用各种视听材料等。例如在讲授氯气和水的反应时是这样设计的:

1.引入问题。向学生展示一瓶饱和氯水,让学生观察氯水的颜色,并提问:该溶液为什么是浅黄色。接着教师为学生演示如下实验:将一张一半干燥,一半湿润的红纸放入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发现只有湿润的一半褪色,干燥的一半没有变化。那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在此,教师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可供探索的问题情境。

2.提出假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针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充满求知欲,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状态。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纸褪色,而可以使湿润的红纸褪色;氯气溶于水后生成新物质使红纸褪色。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后,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阐述本组观点的方式进行。

3.科学猜想。在学生提出氯气溶于水后生成新物质使红纸褪色的猜想后,教师讲解:氯气溶于水,能够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一种叫次氯酸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1O。那么,在两种新生成物中,究竟是哪一种具有使红纸褪色的性质呢?在此,教师再一次为学生创设出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经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两种猜想:一些同学认为是盐酸使红纸褪色;另一些同学认为是次氯酸使红纸褪色。师生针对以上两种解释,展开讨论。

4.实验探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指导学生从挖掘两种观点的差异入手,寻找突破口,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的正确性。讨论后,学生拟定出以下实验计划:将盐酸直接滴到红纸上,观察红色有无褪去。若红色褪去则证明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若不褪色则证明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确定了实验方案后,请学生们亲手实验去验证。当见到盐酸不能使红纸褪色后,学生自然得出了次氯酸是可使红纸褪色的物质。

5.解释交流。当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之后,互相协作交流,得出结论: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氯气可用于漂白是因为氯气溶于水不仅是一个溶解过程,同时还要伴随反应发生,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这种可以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的性质叫做次氯酸的漂白性。

6.教师评价。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获得了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氯气可用于漂白是因为氯气溶于水不仅是一个溶解过程,同时还要伴随反应发生,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这种可以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的性质叫做次氯酸的漂白性等知识。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了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来收集证据,尝试了将事实证据和假设联系起来,进行初步解释,对各种解释师生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也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实施"情境探究教学"的应注意的问题

1.应该明确教学思路。在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重在"主动探索",教师的行为重在创设教学情境和"引导探究"。对学生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教师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学生要注意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提出假设,在验证中检验假设,在归纳中迁移创新;教师要在学生主动探索之前去提出问题、引导思维。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调节课堂探究的氛围,把握好探究程度和时间。

2.巧设情境,激活求知欲望。教学情境之所以存在并延续至今,就是因为它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冲锋号,巧妙正确的情境设置,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有效、高效的学习提供了平台。因此设立既能体现知识的全方位性、具体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情景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

3.创新机动,体现学科特点。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有别于学生耳熟能详的形式方法,设计新旧知识点的无缝衔接,让学生体验到解决新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常态化,不要只是成为形式化的教学结果。结合本学科特点及学科语言,使得情景设置与学科内容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4.整体升华,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正确而有效地教学情境设置,应该是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官与层次升华,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层面的教育及体认,在无形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其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情感需求,来相应营造和谐、高效且令人受益终身,终生难忘的课堂。但这一切的一切,都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丰富且真实可贵的情感体认。

5.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入深,,由浅由近及远,如概念的理解要分层次,例题的要求分层次,练习完成也要分层次。

三、结论

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所传递的信息,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感知信息,加工信息,构建知识,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目地;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去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问题,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在教学新知识时从已有的知识点入手,以旧孕新,精心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的原动力,促进其认知和实践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邓树萍,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教育,2007,(7)

[2]孙璐,刘洪泉.情景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07,(1)

[3]徐宾,有效问题情景的基本特征与创设策略[J].现代中小学育,2007,(5)

[4]王云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