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血管病的防与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冬季到来,天气逐渐变冷,气温也忽高忽低地玩儿起了过山车,脑出血、脑血栓、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高危人群要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多加关注。
预防脑血管疾病主要是预防“三高”,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这就要求控制好可能引起病发的三个主要因素,即血液质量、血管弹性以及血液运行的推动力。
身体健康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而要保持血液供应,就需要给血液运行提供足够的动力。特别是对于远离心脏的手、足、头等部位,运行动力小了血液走不到位,因此心脏健康、血管弹性良好是末端供血的基本条件和保证。
血液中的糖是身体活动的最直接动力,各种活动都需要糖提供能量。但是糖摄入多了,身体消耗不完,就会变成糖原储存起来,再多就形成脂肪。过量的糖和脂肪不仅会增加脏器负担,还会使血管慢慢变硬,失去弹性,越来越细。另一方面,血液愈发粘稠,血流变慢。这就很容易形成小栓子,栓子滚雪球,越来越大,末端的血管却越来越细,这样堵塞到脑部,脑血栓也就发生了。这时,一次不经意的跌打损伤,或一次剧烈的咳嗽等,都可能刺激血管,危及生命。
血管的弹性变差还可能引发脑出血。患者一旦出现情绪激动或身体用力的情况,血压猝然升高,血管弹性差,承受不了,就会发生破裂,突发脑出血。
血管、血液和动力之间相互影响,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要持之以恒。
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血液中的垃圾,控制血糖和血脂,努力使血流畅通,保持血管韧性,二次动力充足。其次,要控制血压稳定,不使其大起大落。要注意的是,这种努力不能一曝十寒,朝三暮四,需要在生活中长期保持节制。
生活节制概括了生活的多个方面,既有内因、外因,也有不内外因,最关键的就是掌握各方面的平衡。
内因即调七情,就是调节掌握自己情绪的稳定,善于排解生活中的矛盾和压力,立足于现在,不要反复纠缠过去的事情,对未来也不好高骛远。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外因是法自然,就是使自己和天地等自然气候相适应,顺应自然,道法自然,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举例来说,夏天热就该出点汗,不宜多吹空调,冬天冷适度保暖即可,室内温度无需过高。
不内外因就是要守正和中,也就是说饮食起居劳作要适度。饮食要量出为入,根据每天的活动消耗量,决定吃的多少,还要合理搭配,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起居有常,就是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肾精,体力充沛,肾精充足,血管才能柔和。劳作有度,即劳动强度要合适,短时间内的高强度劳动和长时间的一般性活动都是高血压患者的禁忌。此外,还要尽量防范跌打损伤,避免给小栓子产生的机会。
所有这些预防措施都不是医生能帮到的,只有自己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对于急性期的患者来说,不管是出血还是血栓,除了以上述措施作为日常保养,还应尽早进入恢复期的综合治疗。针灸、康复,穴位注射、埋线、按摩等早期综合治疗的介入,决定着疾病的预后(预测的疾病发展情况),上肢和下肢等神经残疾的轻重,尽早活动,对于偏瘫等症状的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脑中风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就会进入瓶颈期,治疗进度减缓。此时,增强治疗信心至关重要,后期的康复治疗贵在坚持,预防复发。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针灸穴位的多少、按摩手法的刺激、难喝的中药味,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为了达到效果,医生的治疗力度往往要超出病人平时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些痛苦可能会使患者感到绝望,但随着功能的恢复,一旦挺过这个阶段,喜悦的阳光便随之而来。
再说一点临床治疗体会:中风恢复期治疗应以补气、增加血行动力为主,化痰行瘀,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弹性为辅。患者可以在家多多活动肢体关节,点按穴位,比如颈部大筋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肘横纹外侧最高处的曲池穴,用以通经活络,还可以搭配应用合谷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虎口部位。点按外侧膝眼下三寸的足三里,具有强壮补元气的作用,对患者也很有帮助。此外,冬季寒冷,很多人喜欢泡脚来暖身放松一下,用一把吴茱萸煎汤泡脚可以引火下行,减轻脑部压力,加速肢体的血流速度,又能温暖下肢。脑血管病往往是在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所以,大家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脂肪和葡萄糖含量多的食物,建议以益气的麻山药做辅助食疗,可当主食,也可以炒菜吃,一物两用。益气通络少不了要提到木耳,醋拌木耳加入辛热的洋葱,较果更佳,同时对脑血管病后的痴呆也很有益处。另外,脾气大的高血压患者可加入芹菜,能起到降火和中,缓解情绪的作用。